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高层建筑滑模法与爬模法施工技术

超高层建筑滑模法与爬模法施工技术

超高层建筑滑模法与爬模法施工技术
摘要:超高层建筑是满足现有城市经济发展与缓解人口密度所采取的先进建筑形式,在施工技术方面应当具备完善且先进的理念,才能够确保相应功能空间的有
效开展。

而其中针对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等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建筑构件操作过程中,选取有效的模板搭建方式更决定了建筑整体结构与荷载传递条件是否具备稳定性,以便促进后续工程能够有效开展,并在此基础上为城市超高层建筑营建提供先进
依据。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滑模法;爬模法;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浇筑形式在现有城市建设中,因其具备良好的经济性和整体性而
被广泛适用,特别是在超高层建筑领域内,因现有施工技术还无法满足钢结构施
工需求,所采取的钢混结构已经成为现有建筑行业的主流。

但在实际施工中,因
为施工环境特殊性,促使传统混凝土浇筑工程较难搭建模板,故而深入探讨先进
的模板构建形式已经成为未来超高层建筑的必须条件。

一、滑模法施工技术概述
1.施工技术原理
传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针对模板的建造要求封闭性极高,针对相关模板的
使用数量也较大,普通多层建筑使用中能够具备相应实际贯彻的意义,但在超高
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的架构环境下,因为经济成本与施工难度的提高,促使现
有施工环境难以采取有效技术发展建筑功能性的优势。

故而,在此基础上利用千
斤顶与滑轮组等设备进行可滑动模板体系的架构,确保超高层建筑纵向荷载导力
体系具备浇筑连续性,一方面满足了现有施工效率与技术上的有效发展,为后续
建筑质量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前提;另一方面则赋予了传统施工技术更多延伸的空间,并为相应超高层建筑形式提供了更多的基础条件,为城市建设与经济人口的
统筹构建了更完善的功能性平台。

2.施工技术特点分析
(1)施工成本低廉
相比较于传统的模板施工技术,滑模法更满足现有城市超高层建筑在结构体
系中浇筑的要求,不但确保了相应施工技术具备良好的发展空间,更避免了大量
模板支护结构的使用,为整体施工成本与资源利用方面提供了更加完善且的技术
经济基础。

(2)工作效率高
滑模法在施工技术贯彻中,以相应模板的滑动促进浇筑的连贯性与高度指标,避免了传统施工技术人员自身大面积的模板捆扎压力,更依据先进的设备赋予了
钢筋混凝土浇筑形式的多样化,促进了整体工程框架体系的有效发展,并在此基
础上于模板拆解方面,更具备简单快捷的优势,并以此直接性的提供了工作效率
提高的空间。

(3)模板存放便利
相比较传统大面积的模板支护结构,滑模法以体量上的有效减少,确保了相
应施工地方存储环境要求降低,并在相关环境影响破坏过程中,针对模板的损伤
也具备有效的控制前提,为后续工程整体性浇筑满足了模板审核方面的优势,更
避免了资源浪费,为后续工程质量提供了延伸的前提。

(4)施工质量的有效确保
施工质量是建筑行业在贯彻自身技术过程中的首要核心,更是超高层建筑在
之后功能空间使用的基础保障。

故而,针对钢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模板使用,
需要确保相应模板架设支护条件满足稳定与密闭性要求,这样才能够确保相应的
功能具备可延伸的条件。

而滑模法的技术开展便是依据钢筋混凝土的初凝状况进
行可持续化的浇筑工程,一方面满足了建筑框架主体的有效浇筑条件,更在此之
上强调了整体性的结构要求,为后续空间功能使用埋下扎实基础。

3.滑模法施工组成
(1)捆扎模板
确保相应模板捆扎工程能够满足混凝土荷载力的基础需求,并在此之上确保
相应模板捆扎与提升架的稳定性和质量性,为后续工程的有效实施提供完善的设
备条件。

(2)平台条件
依据相应部位与滑轮组特性开展有效的脚手架与操作平台构建,为后续稳定
的施工环境与结构条件提供调整空间。

(3)提升设备
以千斤顶作为主要核心设备,搭配相应位置滑轮组作为牵引力的传导装置。

二、爬模法施工技术概述
1.原理分析
爬模法施工主要是指一种爬升运动,是液压油缸交替顶升爬架与导轨,以此
来完成工作。

爬架与导轨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联系,是相对运动的,在一定程度上,爬架和导轨是互相提升的。

交替附墙,爬架逐渐提升。

爬架工作的时候,导
轨与爬架的全部支撑点和受力点都在支座上面。

退模之后立刻在附墙面上安上固
定的螺栓。

2.爬模的的分类及主要特点
(1)穿心千斤顶爬模
穿心千斤顶主爬模主要的构成部分包括穿心千斤顶、支撑杆、导向杆、模板
等等。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爬模,也是最实用的。

主要的工序包括浇筑、脱模、轧
钢筋、向上爬、装模板埋接头、验收等等。

穿心千斤顶的主要有三大特点。

一是
脱模非常的容易,因为模板上面都安装有专门脱模的脱模器。

二是模板堆放容易,节省资源,工程工期进度较快,质量好,安全快捷,可以说是真正高效高质量。

三是,快捷方便,整体性较强,升一层浇筑一层。

(2)油缸爬模
油缸爬模又分为片架势爬模和平台式爬模两大种类。

片架势爬模的主要组成
部分包括操作平台、自动控制、设备操作架、液压动力、模板、爬升的机械等几
大子系统组成。

平台式爬模主要由操作平台、自动控制、设备操作架、液压动力、模板、爬升的机械、堆载等几大子系统组成。

主要的工序包括主要的工序包括浇筑、脱模、轧钢筋、向上爬、装模板埋接头、验收等等。

油缸爬模主要有四大特点,一是操作较为方便,既可以采用水平的油缸也可以采用滑轮的合成模板。


是模板的堆放极为的方便,不像传统的固定模板那样需要大量的场地来堆放,不
但能够加快工程进度,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投入,还能够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和
安全。

三、滑模法施工与爬模法施工的比较分析
1.共同点
(1)两种施工技术的效率均满足现有施工需要,并远远超过了过去的人工
固定模版。

高度的机诫化,只进行一次模板组装,这样就减少了拆卸组装模板的
繁琐,大大的节约了时间,也简化了整个工程。

施工速度飞速提高,既降低了成本投入,也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2)滑模法施工与爬模法施工都对资金和人员的要求较高。

这两种施工都
要求一次性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控制。

这就要求要多人员进行熟练、专业的培训。

只有资金和人才具备,才能够保证工程又好又快的进行。

2.不同点
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最大的区别主要在一点,滑模主要是不断的滑动,不断的浇筑,在混泥土还未凝固之前,利用控制设备不断的滑动模板,进行一种相对的滑动。

而爬模法施工主要是浇筑好一层之后,再向上提升爬架,模板本身未做相对运动,只是等混泥土凝固之后才拆除模板。

四、结语
超高层建筑构建是城市经济发展功能性的有效体现,更是满足现有城市人口密度,促进相应产业稳定的保障前提。

故而,超高层建筑在城市后续空间使用中已经成为营造的必然趋势,在现有城市施工构建环境中更需要针对结构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才能够确保后续城市建设能够具备结构形式上的满足条件,为空间延伸和技术开展提供优异的理念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思智. 分析超高层建筑滑模法与爬模法施工技术[J]. 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6(11):00107-00107.
[2]赵成安. 超高层建筑滑模法与爬模法施工技术[J]. 建筑技术开发, 2016,
43(9):69-70.
[3]李军. 分析超高层建筑滑模法与爬模法施工技术[J]. 智能城市, 2016(8):44-45.
[4]汪万飞. 超高层建筑滑模法与爬模法施工技术[J]. 城市建筑, 2016(27):83-8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