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亚投行成立原因运行机制及作用分析

关于亚投行成立原因运行机制及作用分析

关于亚投行成立原因运行机制及作用分析
理学部2012级地理科学专业程进摘要:亚投行经济秩序
亚投行的全称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英语: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简称亚投行,英文缩写: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

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

一、创立背景及目的
国际:
1、众所周知,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为世界经济定下了游戏规则,这个规则是为美国服务的,它决定了美国在世界经济秩序尤其是世界金融秩序当中的绝对话语权。

在这个框架之下,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成立了亚洲开发银行,在美国的肉锅里分得了一小碗汤。

近些年,欧盟的成立和欧元体系的确立使得美国在世界经济和世界金融领域的霸权有所动摇。

但多个国家的同床异梦和文化思想方面的相近相惜使得欧洲不可能也不愿意真正抗衡美国。

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发展及实力的增强,这些多边机构内部各国的地位并未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这些没有获得应有代表权及话语权的国际组织中,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有理由怀疑,他们能否从现行金融秩序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支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中国想要获得长期、稳定、持续的增长,不可能独善其身,
必须带领周边的新兴国家走出贫困,实现共同发展。

所以中国有必要倡导一个以新兴国家为决策主体的国际金融新秩序。

2、亚洲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3,是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拥有全球六成人口。

但因建设资金有限,一些国家铁路、公路、桥梁、港口、机场和通讯等基础建设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各国要想维持现有经济增长水平,内部基础设施投资至少需要8万亿美元,平均每年需投资8000亿美元。

8万亿美元中,68%用于新增基础设施的投资,32%是维护或维修现有基础设施所需资金。

现有的多边机构并不能提供如此巨额的资金,亚洲开发银行的总资金约为1600亿美元,世界银行也仅有2230亿美元,两家银行目前每年能够提供给亚洲国家的资金大概只有区区200亿美元,都没有办法满足这个资金的需求。

由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需求量大、实施的周期很长、收入流不确定等的因素,私人部门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的项目是有难度的。

国内:
亚投行主要有三个目的:人民币国际化、丝绸之路计划的大规模融资、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过剩产能的输出。

其实这三个是相辅相成的。

1.人民币国际化。

现在世界经济形势很不好的原因是美国人通过金融战对外转移危机,先是美元泛滥,现在是强势美元。

中国依靠海量的美元储备尚能应付,欧洲就很惨,美元大量回流美国的形势下,要么选择通货紧缩,要么选择本币大量贬值,而欧洲主要利益是金融资本,本币贬值会导致自身损失惨重,现在欧洲紧缩导致社会矛盾极
为尖锐,才不得不开始QE。

所以现在世界各国对美元这种收割全世界利益的做法非常不满,急需美元之外的储备货币,这就给依托海量美元储备的人民币带来机会。

本身中国也深受美元霸权之害,之前跟各个大国的大量货币互换也是为了缓解强势美元的压力。

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各个国家基本是一拍即合。

所以亚投行在这个层面上,不过是找了一个合理且前景光明的议题。

1.丝绸之路融资。

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已经很高,导致部分低端制造业开始外流,但是本身中国发展非常不均衡,中西部地区成本依然很低,但是低端制造业进不去,原因就是目前世界的贸易通道都是依托海洋,来料加工面向出口的低端制造业只能在沿海地区发展。

丝绸之路计划建立的是大陆贸易通道,而且高铁比海洋运输更有优势,这样一来使得中国内部对低端制造业的转移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所以丝绸之路一旦搞成功,不仅可以解决美国把持贸易通道的问题,还使得西部大开发成为现实,而不是以前的雷声大雨点小。

丝绸之路明显可以给各国带来实惠,但是需要的投资数额巨大,必须融资,所以亚投行这样的机构就成为必需。

2.产能输出。

国内东部沿海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已过,而西部地区需求不足,导致产能严重过剩,丝绸之路计划需要的大量建设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主导建立亚投行,可以保证各国在融资建设时,优先选择较大比例的中国基建企业,保证中国过剩产能的输出,这是金融话语权的优势。

二、亚投行的运行机制
亚投行将采用股份制银行的治理模式,组织框架由理事会、董事会和银行总部组成。

其中,由所有成员国代表组成的理事会是其最高权力和决策机构;董事会由理事会选举的总裁主持,负责对日常事务的管理决策;银行总部下设银行各主要职能部门,包括综合业务部、风险管理部等,分别负责亚投行日常业务的开展。

运行后的亚投行将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按照多边开发银行的模式和原则运营,重点支持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亚投行的治理结构包括三层:理事会、董事会和管理层。

理事会为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并可根据亚投行章程授权董事会和管理层一定的权力。

在运行初期,亚投行设非常驻董事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就重大政策进行决策。

亚投行还将设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落实管理层的责任,并根据公开、包容、透明和择优的程序选聘行长和高层管理人员。

亚投行业务定位为准商业性。

初期亚投行将主要向主权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主权贷款。

针对不能提供主权信用担保的项目,引入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

亚投行也会通过成立一些专门的基金进行投融资进而保证资金规模。

亚投行也将考虑设立信托基金,通过亚投行和所在国政府出资,与私营部门合理分担风险和回报,动员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以及私营部门等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亚投行作用
亚投行的建立既可帮助区域内相对落后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提升这些国家长期经济的增长;还可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一带一路”的构建;同时还将在宏观层面上提升我国及亚洲地区在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地位。

具体作用如下。

1.发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用,促进“一带一路”建设。

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旨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较大潜力。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未来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旺盛。

而英法德意等西方发达国家陆续申请加入亚投行,在很大程度上将有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能源合作等,促使沿线国家和地区整体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交融并进,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

此外,成立亚投行还将加速基础设施由海、陆、空领域向金融和网络信息领域全面发展,丰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2.发挥加强对外贸易作用,加快深度融合国际市场。

我国经济增速正在逐步放缓,由高速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成立亚投行将促进中国加快深度融入国际市场。

一是东盟国家基础设施的完善将提升本区域内部及我国与全球经贸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2013年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出口目的地。

未来,中国将继续与东盟国家共同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密切双边经贸联系,全面提升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水平,实现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增长。

中国—东盟双边
经贸合作的不断扩大,将带动金融、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发展,扩大原材料、能源、技术、设备等生产性消费的双边需求。

3.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实施自贸区战略,APEC北京会议上开启了亚太自贸区进程,中澳、中韩自贸区已取得实质性成果,中日韩自贸区也正在进行谈判,亚投行的设立将为自贸区建设提供更加开放的合作平台……
4.亚投行带来的“鲇鱼效应”意味着未来国际经济秩序的变革可能会遵循着“以竞争求合作”的原则,多边组织之间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也缓和了大国竞争,淡化了地缘政治竞争的色彩。

参考文献:《中国金融》印刷版2015年第09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