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养老模式研究解析

国外养老模式研究解析

国外养老模式研究目录第一章:日本养老模式1.1养老模式构成 (4)1.1.1居家养老 (4)1.1.2机构养老 (4)1.2养老服务评价标准 (5)1.3养老设施 (6)1.3.1居住设施 (6)1.3.2养老设施分类 (7)1.3.3养老设施功能及规模 (10)1.3.4养老设施建造要求 (14)1.3.5运营管理 (15)1.4养老项目案例 (16)1.4.1医疗系设施——夕秀之里 (16)1.4.2保健系设施 (19)1.4.3福利系设施(特别养护老人之家)——"夕秀之里”百花苑 (22)1.4.4小规模多机能介护所 (22)1.5养老政策 (23)1.5.1养老保险 (23)1.5.2医疗保险 (24)1.6经验借鉴 (25)第二章:美国养老模式2.1养老模式构成 (27)2.2养老社区 (27)2.2.1养老社区类型 (28)2.2.2养老社区发展水平 (30)2.2.3养老社区经营方式 (32)2.2.4养老社区服务付费方式 (34)2.3养老机构 (35)2.3.1养老机构类型 (35)2.3.2养老机构投资运营方式 (37)2.4养老设施规模及布局 (38)2.4.1美国养老居住设施 (39)2.4.2养老社区规模 (39)2.4.3养老社区功能布局 (39)2.4.4养老社区案例 (41)2.5养老保障体系 (44)2.5.1养老保险 (44)2.5.2医疗保险 (45)2.6养老服务人员配置 (46)2.7美国养老模式借鉴 (46)2.7.1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 (46)2.7.2定位准确的养老服务体系 (47)2.7.3完善养老保障政策 (47)2.7.4重视老年人的精神慰藉 (47)1.日本养老模式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速报显示,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为23.1%,比2005年调查时增加了2.9个百分点,继续位居全球之首。

独居老人共有4577000人,占老年人口的15.6%,同比增加约70万人。

,面对老龄人口比例持续攀升和高龄老人的日趋增加,日本政府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探索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形成了医疗、护理、康复相结合的多元化、立体化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1.1养老模式构成1.1.1居家养老日本的居家养老有 3 种方式,即同居式家庭养老、分居式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

对于需要护理的老人,一般以家庭或亲属的护理为前提,公共福利服务和市场化服务仅为补充。

日本社区照顾以“管理员——专业工作人员——照顾员”为工作体系,其中工作人员和照顾员大部分都是志愿者,他们提供以下 3 种形式的老年服务:福利院护理、家庭访问护理和老年保健咨询服务。

从日本养老模式可以看出,家庭是养老的载体,社会共同服务是养老的内涵,以家庭为基础的多元化养老形式逐渐成为日本养老的趋势。

1.1.2机构养老(1)养老机构分类日本养老护理机构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去理解。

广义的养老护理机构包括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机构,共有三类:养老护理福利机构(介护老人福祉设施)、护理保健机构(介护老人保健设施)、医疗护理机构(介护疗养设施)等,分别占40%、30%、30% 左右。

介护是看护、护理的意思。

介护的内容有每日三餐、搓澡沐浴、大小便、医疗护理、接送、陪伴聊天等等。

狭义的养老护理机构为介护老人福祉机构。

2008 年,日本共有老年福利机构4.3 万家,其中政府经营的只有3700家,民营的占近4万家。

2007年日本共有 81 万人入住养老护理机构,使用护理保险经费 2 千亿日元。

按设置与运营主体的性质分可分两类为:一是非营利性养老护理机构,由社会福祉法人、医疗法人、公益法人等设置与运营;二是营利性养老护理机构,名称前冠有“有料”(有偿的意思),由财团法人等设置与运营,2010 年 2 月,共有 3,400家,床位 17 万 6 千张,比05年增加了 4 倍,比09年增加了 27%。

(2)养老机构设置法律依据日本所有养老护理机构,均需要依据相关立法依法设置和运营。

日本养老护理机构相关立法主要有:《社会福祉法》、《老人福祉法》《老人保健法》等。

(1)养老护理福利机构(介护老人福祉设施)依据《老人福祉法》设置,登记为社会福祉法人、医疗法人、社团法人等;(2)护理保健机构(介护老人保健设施)和医疗护理机构依据《老人保健法》设置,法人为社会福利法人、医疗法人、社团法人、红十字会法人等。

(3)营利性养老机构依据《社会福祉法》设置,登记为财团法人。

不论按照何种法人设置与运营,均需遵守相关标准,纳入政府监管范围。

(3)养老机构行业标准日本养老护理机构的设施、设备、人员、服务、管理等标准和实施细则由厚生劳动省发布,主要有:《指定介护老人福祉设施人员、设备以及运营标准》、《特别养老机构的设施与运营基本标准》、《介护老人保健机构人员、设施与设备以及运营标准》、《指定介护疗养型医疗机构人员、设备以及运营标准》,营利性养老机构除依据上述标准,在管理与运营中还需遵照《营利性养老机构设置运营标准》。

1.2养老服务评价标准1.3养老设施1.3.1居住设施根据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模式,日本养老居住设施可以分为老年住宅和养老设施。

如下表所示:表1-2 日本养老居住设施表图1-1 日本住宅与设施居住分配图1.3.2养老设施分类日本养老设施,按使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入住使用型的“设施系”(短期或长期入住)和从自家日常使用的“原宅系”(在自己原有住宅中居住,根据自身需要定期前往)。

按使用目的与内容的不同,可以再细分为三大设施体系:(1)以专业治疗和看护为核心的“医疗系机构”;(2)以休息疗养和机体康复为核心的“保健系机构”;(3)以日常照顾与生活辅助为核心的“福利系机构”。

其中,每种类型都各自对应几种具体的设施机构。

如下图所示:图1-2 日本老年人设施的分类图(1)医疗系设施是为长期需要日常护理和医疗照料的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基础福利设施。

包括“照护疗养型医疗设施”、“护理力强化病号楼”、“老人性痴呆疾病疗养病号楼”,以及2000年的第四次医疗法的修订制定的医疗病床。

以治疗和疗养功能为主,“照护疗养型医疗设施”主要针对有长期疗养必要的老人;“护理力强化病号楼”主要对象是受慢性疾病困扰的老人;“老人性痴呆疾病疗养病号楼”则专门针对老人痴呆症患者而设。

运营基本上是医疗法人。

(2)保健系设施主要设施类型是“老年人保健设施”和“短期入住设施”。

被定位为,对处于病情稳定期且没有必要住院治疗,但需要以复健、护理和看护为中心的医疗照顾的需要护理老人(多为术后老人和罹患慢性病的老人)而设。

介于医疗与福利之间,以家庭恢复为前提,又被称为“中间设施”。

入住时间受规定限制,以短期入住为原则。

“短期入住设施”为入住老人提供日常生活必要服务,每间起居室要求4人以下,平均每人8.25m2以上(收藏、洗淑等设备除外),入住时间限制在7天以内。

(3)福利系设施由老人福利法、护理保险法规定的老人福利设施。

其中包括“特别养护老人之家”、“轻费老人之家(A型、B型)”、“轻费老人之家C型(老老人之家)”、“痴呆老人集体之家”。

根据2003年省令的重新规定,今后的福利系养老机构不是单间单位的话原则上是不承认的。

规定最低入住人数是20人,居室的使用面积要在13.2m2/人以上,往往同时设置老人日间护理中心(上下所护理)、短期入住、在宅护理支援中心等。

大部分的设施是由社会福利法人来运营的。

三大设施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功能上,将老年人按需要护理的程度分类,使老人从健康到卧病在床都有对应入住的机构设施,同时,又通过介护保险保障了老人的利益,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养老设施体系。

表3将三大设施类型从功能、接受对象、经营主体、费用支付、人数规模和建筑设计的细节要求做了对比。

表1-3 三大类型设施体系比较1.3.3养老设施功能及规模日本养老设施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良好的分类整合标准,其按老人不同类型的需求将养老机构分为不同等级,需要护理的程度不同的老人,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合适的养老设施。

将同一设施内的健康老人生活区和护理老人生活区分开设计,并从护理和收费的角度进行设施分类,在设计过程中各有侧重(图3-3)。

日本老年人设施主要类型图2将以上设施从护理程度和入住费用高低进行了分类,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养老机构明确的分级管理办法,老人根据身体的护理级别,经鉴定后选择入住,在自由选择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了社会资源的高效运营。

(1)照护疗养型医疗设施“照护疗养型医疗设施”是医疗系养老设施的代表,主要针对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

设施大部分都是大房间,将重点放在治疗上,非常重视安静的生活,与其说是治疗的空间,其实是生活在病房里。

要求入住者必须是年龄65岁以上,要照护评估判定在1级以上的老人。

经营主体为国家医疗机构、政府及社会福利机构。

每室居住部分面积大于6.4m2,居住标准不超过4床/室。

在人员配比上,《指定照护疗养型医疗设施的人员、设备及运营相关准则》“规定:“每100名入住者配备:医生3名,护士 17-20名,护工17-34名,其他还需药剂师、放射诊疗师等。

”该设施由于医疗及护理人员配比偏重,颇受需要医疗护理服务者的青睐,常年床位紧缺,经营管理经费不足。

(2)老人保健设施该设施主要向刚出院的老人(且老人的身体病状较为安稳),提供复健、看护和医疗护理。

同时,还可结合社区居家服务,兼做短期入住护理(short stay)和日常康复治疗(daycare),提供日常动作训练和生活服务。

疗养室以4人室为主,地面面积在8m2/人以上,配有多床室及少量单元型护理单间。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能通过专业康复训练,让入住老人早日重新回到自己的住宅,回归原有生活模式,故该设施不鼓励老年人常住,平均在所时间为:3-lO个月,与护理老人福利设施相比较要短。

在人员配比上,《老人保健设施的人员、设备及运营相关准则》"规定:“每100名老人配备专职医生1名、看护人员9名、护理人员25名、咨询人员1名、治疗师1名、营养师1名、护理总管1名,此外还有厨师、行政办公等人员,每300名老人需配备药剂师1名”。

(3)养护老人之家《老人福祉法》将日本的养老之家分为三大类,它们分别是:养护老人之家、特别养护老人之家、轻费老人之家。

养护老人之家主要功能是为65岁以上,由于身体上、精神上或者环境上的理由,以及经济上的理由,而在自宅里的生活困难的人,提供日常生活中必要服务的设施。

每间起居室要求2人以下,平均每人3.3 m2以上(收藏、洗漱等设备除外)。

与特别护理疗养院以需要平时护理的人们为对象相比,养护老人之家带有浓厚的,作为以往的收容型、贫困救济型设施的意义。

在人员配比上,“每50名老人配置院长1名、办公室人员1名、看护人员1名、护理人员5名、营养师、生活指导员各1名、可作为兼职的医生1名、厨师等4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