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城市地下排水工程培训课件
中国城市地下排水工程培训课件
我国建筑防水经历了哪几个重要的转折
纵观我国建筑防水 五千年的发展,有三 个重要转折点 1. 茅草屋面“天地根 元造”房屋形式的诞 生,使先民走出洞穴, 离开崖居,从树上下 来,建造干栏式的房 屋,这一阶段以野草 为屋面防雨材料
2 .瓦的诞生,使屋面防水技向前跨了一大步 可说屋面 防水的一次大革命,沿用三千年尚
古罗马下水道建成2500年后,现代 罗马仍在使用 说起城市排水的文明史,必须 从古罗马说起。古罗马下水道建成 2500年后,现代罗马仍在使用。 公元前6世纪左右,伊达拉里亚 人使用岩石所砌的渠道系统,将暴 雨造成的洪流从罗马城排出。渠道 系统中最大的一条截面为3.3米×4米, 从古罗马城广场通往台伯河。 公元33年,罗马的营造官清洁 下水道时,曾乘坐一叶扁舟在地下 水道中游历了一遍,足见下水道是
②古老U.K.
古老U.K.
1856年,一位叫做巴瑟杰的人承担 设计伦敦新的排水系统的任务。他 计划将所有的污水直接引到泰晤士 河口,全部排入大海。巴瑟杰最初 的设计方案是:地下排水系统全长 160公里,位于地下3米的深处,需 挖掘350万吨土,但这个计划连续5 次被否决。1858年夏天,伦敦市内 的臭味达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程度, 伦敦市政当局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 不得不同意了巴瑟杰的城市排水系 统改造方案。 1859年,伦敦地下排水系统改
囧
排水孔内水道
承德避暑山庄铜钱型排水孔
娓娓道来……
有人对古代某种技术的失传而感到惋惜和遗憾,应 该如何看待或从什么角度看待呢?如果某种材料或 某种技术非常需要,一定会广为流传。大凡是失传 的技术和材料,一定有新的良好的材料和先进的技 术替代了它,旧材料和落后技术退而失传,这种失 传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例子:① 窑洞防水和楼房屋面防水原理不同。窑洞
是吐纳式防水,洞顶至上层土至少有4,5 米多者几十米, 雨水渗入土层迅速消失,表层土含水多,晴天又会迅速被 蒸发
对比北京“721” ②古代城市排水系统很强
照片说明:位于兴城古城 东南保存依然完好的“水 关”,是古代排水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几百年来 古城内的雨水和生活排水 都是通过它流到城外的护 城河里,最后流向大海。 近代建设的生活给排水系 统已经取代了古代的排水 系统,服务了五百年的 “水关”不再发挥作用了, 只是成了历史变迁的见证。
④福寿沟风采……
福寿沟的可贵不仅在于实用, 更在于其体现了古人的高妙思 维。
首先,巧借外力,因势利
导。福寿沟的一大特点,就是利
用天然地形的高低之差,采用自
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污
水排入江中和濠塘内,免去了今
人使用抽水机的麻烦。
第二大特点是它的12个水窗 (即排水口)。水窗的闸门借水力 自动启闭,十分巧妙。原闸门均 为木闸门,门轴装在上游方向。 当江水低于下水道水位时,借下 水道水力冲开闸门;江水高于下 水道水位时,借江中水力关闭闸 门,以防江水倒灌。
未淘汰,由中国,传至欧美,成为世界屋面 防水材料,虽然材质和制作工艺有了新的发 展,但其形不离其宗。瓦对于建筑防水立下 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3 .柔性防水卷材的发明,是对构造防水瓦的彻底革 命,可使屋顶不再因为构造防水而做成坡屋顶, 促使坡屋顶走向平屋顶,进而走向多功能屋面。 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可以做到全封闭的材料防水, 不再依赖于坡度排水,将成为未来的主宰。
4.城市排水与环境之间有何关系? 5.中国地下排水发展的出路何在?录COMPANY LOGO
一、古代城市排水系统 二、国外排水系统 三、反思不足 四、城市排水系统对环境的影响
五、中国地下排水系统之发展
一、古代排水系统——纵观古今
任何城市的发展,都需要丰富 的水资源,来解决城市生活、美化 环境或者生产灌溉。为了很好地利 用这些水资源,城市中修建了完善 的供水和排水系统。以水为带的城 市布置格局向我们展示了强大的排 水系统。近代城市自不必言说,让 我们看看古代城市中修建的完善的 供水排水工程建筑。
1700年的时候,伦敦已经是一个拥有57万 人口的欧洲超级大都市,但城市的排水系 统极其糟糕。 为将污水和雨水引入路两边的明渠或 者马路两边的街沟中,泥土路面或者卵石 街道都凿有迷宫般的沟沟渠渠。一英尺多 深的明渠中塞满了灰烬、动物尸体,甚至 粪便。糟糕的排污系统将街道变得肮脏不 堪、臭气熏天。 1810年,英国人开始使用暗管排水, 改变了城市的排水状况。 有趣的是,英国排水管道系统的建立, 与霍乱的肆虐大有关系。 1831年,欧洲爆发霍乱。这次霍乱夺 去约32000名英国人的生命。人们认识到, 拥挤、肮脏的街道是疾病的温床。1842年, 大不列颠帝国派出考察队去罗马和巴黎参 观供排水系统,他们惊讶地发现,古罗马 的排水系统比起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要先 进得多、卫生得多。为了改善地下水道, 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皇家委员会。
研究古代建筑防水,不能效仿古代建筑防水,更不 是从古代中找到比现代还好的防水材料,而是探寻 古代建筑防水的发展轨迹,了解古代建筑防水理论, 揭示建筑防水是怎样促进建筑形式的变化发展的, 是以古为鉴,温故知新 。
二、较之于古,科技之盛于今,然则观之 于国外也。——国外排水系统
与古人倡导的因势利导不同,今人看上去更加 崇尚用现代科学的力量去改造大自然。新建的 城区埋下了更粗的排水管,泵站里装配了马力 更强劲的抽水机。即使没有水库、水塘、护城 河,也不过是多消耗点电就能把水送出去。
造实工际程正长式度动工超。过186设5年计工程方完工, 案,全长达到2000公 里。下水道在伦敦地 下纵横交错,当年伦 敦的全部污水都被排 往大海。
伦敦舰队下水道,这成
为了伦敦城市探险者拍摄的 经典地点。
③再看东京
下水道深达60米 ! 日本是个台风多发国家。
东京地区的地下排水系统 主要是为避免受到台风雨 水灾害的侵袭而建的。这 一系统于1992年开工, 2006年竣工,堪称世界上 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 其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 一遇”,由一连串混凝土 立坑构成,地下河深达60 米。
⑥目前发现的距今最早的排水系统位于河南省 新郑市观音寺镇的唐户村,称为新郑唐户遗址。
⑦汉长安城直城门北门道发现的 排水涵洞。
齐国下水管道青铜兽首接头 春秋时期的陶制管道
千龙吐水
各个庭院内的明沟 和暗沟的水流入纵 横交织的沟道的支 线和干线,最后全 部流入内金水河, 顺河排出宫去。从 历史记载,不管下 多大的雨,宫内从 没有雨水阻塞的现 象。
奥斯曼当时的设计理念是提高城市用水的分布,将脏 水排出巴黎,而不再是按照人们以前的习惯将脏水排入塞 纳河,然后再从塞纳河取得饮用水。
然而真正对巴黎下水道设计和施工做出巨大贡献的却 是厄热-贝尔格朗。1854年,奥斯曼让贝尔格朗具体负责 施工。到1878年为止,贝尔格朗和他的工人们修建了600 公里长的下水道。随后,下水道就开始不断延伸,直到现 在长达2400公里。
NO Hydronephrosis Traffic Jams——据报道,巴黎经常下雨, 从未发现下雨积水导致的交通堵塞。巴黎的下水道均处在 巴黎市地面以下50米,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总长 2347公里,规模远超巴黎地铁,难怪雨水到了地面便迅速 了无踪影。
隐藏的魅力——法国首都巴黎的下水道博物馆从外表看并 不特别,就是一个普通的下水道井盖。但是掀开这个井盖 进入地下,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地下宫殿。巴黎下水道虽然 修建于19世纪中期,但就是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些高大、 宽敞如隧道般的下水道实在是不同凡响。聪明的巴黎人就 利用这些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下水道建成了下水道博物馆。 人们在这里游览,可以全面了解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
中国城市地下排水工程之思考
城市之安全,不但在于铜墙铁壁,在于刀枪棍棒, 往往那些深埋在地下的细节才是城市的保障。只有地 下的东西牢固,台面的光鲜才有保障。若非如此,大 自然会毫不留情的冲刷掉所有的奢华。
7.21!
虽暴雨如注,何至北京汪洋一片?
城市排水的问题的凸显,使我们不 得不深刻反思:
1.古人如何防水排水? 2.外国的排水系统如何? 3.我们的不足在哪里?
④天下第一关
“两京锁钥无双地, 万里长城第一关。” 在中国,唯一一个以 山、海、关合并命名 的山海关就是典型的 依据地势而建的古城, 它的鼓楼要比城门高 出几米,排水非常通 畅,所以在有大雨的 季节,根本就不必担 心会被水淹。
深埋于地下的智慧……
“凡立國都,非于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 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防澇 省”。 ——《管子》
Until now —— 据博物馆提供的数字,巴黎密如蛛 网的下水道总长近2300公里,每年从污水中收回的 固体垃圾有1.5万立方米,巴黎地区现有4座污水处理 厂,日净化水能力为300多万立方米,净化后的水排 入塞纳河,而每天冲洗巴黎街道和浇花浇草40万立 方米的非饮用水均来自塞纳河。目前,这个有着百 余年历史的巴黎下水道仍然在市政排水方面发挥着 巨大作用。每天,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都通 过这条古老的下水道排出市区。
再看东京
东京地下排水系统建成于2006年,堪称牢固、先进,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 构成,地下河深达60米
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 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 过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 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Amazing Numbers!——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
多个地下蓄水池,1300多名专业维护工……”这哪里是下水 道?简直就是宽敞的地下水库工程,就是发达的企业化复 杂运作和灵活机动的应急机制。因此,这种四通八达的系 统能够顺利排水。在19世纪就能够设计出这样复杂的地下 下水道系统,那是一个超前于时代的创举,而这项巨大工 程的设计师巴龙。奥斯曼当然功不可没。奥斯曼是在19世 纪中期巴黎爆发大规模霍乱之后设计了巴黎的地下排水系 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