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品质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素质教育的实施。

根据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的要求,应该从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打好他们的数学基础,使他们扎实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以下是我针对素质教育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贯彻实施提出的几点看法。

一、让全体学生充分发展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首先要提高每一个人的素质。

民族素质是融合每一个人的素质而体现出来的。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面对全体学生实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

那么怎样提高呢?以下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要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

学生的智力水平各异并不全部由于智力因素,大部分还是非智力因素和教学环境所导致的。

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实力,并多多鼓励学生学习。

其次,要接受每个学生的个性。

学生们因为不同的基因、不同的环境,性格上肯定存在差异。

而性格又影响着他们在学习中的种种习惯。

这时,教师应该接受这种客观的差异,可以因材施教,但不能有所区别对待。

2.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教师往往需要因材施教,可是这与统一要求似乎有些矛盾,怎样在完成统一要求的情况下,实现因材施教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仔细阅读教学大纲,尽量完成教学大纲对全体学生的基本
要求,保证教学质量。

(2)鼓励和帮助差生。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首先要给予鼓励,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其次要帮他们修补知识的缺漏之处,并帮他们一步步发现好的学习方法。

(3)提高对优等生的要求。

优等生是指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

针对这群学生,为了防止他们滋生自满的情绪,要提高对他们的学习要求,让他们知道他们还存在很多不足。

课后可以适当给他们布置一些需要思考的难题,激发他们动脑思考。

通过以上的这些方法,帮助困难的差生,提高优生的要求,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充分的发展,来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注意引导,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前面已经提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在思想和知识上的全面发展。

而小学是素质教育的第一步,尤其重要,它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心智发展。

因此在小学阶段,不仅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要注意他们的心理素质发展的情况。

在素质教育中,二者是平等的,都很重要。

1.理解教书的本质
教师们不要停留在教书的表面内容——数学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学习是离不开实践的,特别是数学,这门科目的许多规律和概念都要经过实际操作所得。

通过实践,可以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数
学技能。

例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观察概念之间、公式之间、几何图形等的一些关系或者客观规律,并给予一定量的相关练习(要求一题多解等)。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作业练习、课堂活动等其他方式帮助学生养成仔细审题、认真计算、主动提问等好习惯。

三、帮助学生主动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记住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不仅要教会他们数学基础知识,还要引导他们掌握自主的学习能力。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争取让所有学生能够全程参与学习的过程。

1.与学生友好相处
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首先教师要能够与他们和睦相处,为他们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面带微笑、态度和蔼都有助于得到学生的信任,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对于差生,教师应该多给予关怀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2.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认识到学生在学习方面有哪些障碍,从而协助他们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
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能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通过实际的操作、直观的图像、推理分析等来引导学生探索整合知识。

(1)重视过程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老师重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几乎完全忽略了让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这与素质教育是不符的。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是教师应正确地将知识的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源头,然后才继续去钻研探索;二是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给学生传授正确的思维模式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关键。

要让他们获得好的学习方法,必须先教会他们正确的思维模式。

首先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整合一些基础的思维方法,让他们学会运用这些思维方法。

其次还要让他们明白思维模式的源头和方向,让他们的思维过程能够正常进行。

最好要严格要求他们有条理地思考,让他们的思维过程井然有序。

四、改善教师的评价制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考试而教学,根本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分数”成为了评价学生和老师的唯一标准。

素质教育的推行越来越没有效果,反而还影响了学生的未来。

真正的素质教育评价,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评价,更要对他们的思想品质、认知能力进行评价。

1.注重总体评价和部分评价的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连贯性强,单靠总体的评价是不能看出一个学生的能力的,所以分成几部分进行评价,更能够看出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也能看出他们的学习漏洞。

2.同时包含他评和自评
通过老师和学生互相评价,可以让老师明白自己教学过程有哪些优缺点,学生也可以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学习得更认真和主动。

总之,我们要让全体学生在“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目标体系中,每个人都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以此实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客观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