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饲养管理要点
一新生羔羊的饲养管理
1.环境控制
(1)环境卫生产羔前应对产房和圈舍进行彻底清扫与消毒。
产羔后,要定时清扫污物并保持舍内空气流通。
(2)环境温湿度冬季产房和新生羔羊的圈舍温度应保持在10℃以上,并保持圈舍温度的相对稳定性,严防贼风侵袭。
产房地面要铺垫清洁、柔软的干稻草或锯末,并保持地面干燥。
2..新生羔羊的饲养
(1)羔羊出生后要及时清除羔羊口,鼻粘液。
要让母羊尽快舔干羔羊身上的粘液,如果母羊不舔羔,可在羔羊身上撒上麸皮,诱导母羊舔,然后用干净布擦净。
脐带自然短脐后用碘酒侵润,出生第一天用碘酒喷2次脐带部位。
12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2) 新生羔羊应在出生后半小时之内吃上初乳,吮乳次数不需限制,出生后3天的初乳含有免疫抗体,对羔羊的健康提供保障。
如果大母羊没奶,第一天一定让羔羊吃上收集的初乳,第二天起改喂优质羔羊代初乳粉,每三个小时一次,连喂2天。
(3)注意两侧乳头的均匀吮乳,特别是在产单羔的情况下,要人工诱导羔羊吸允两边乳头,防止乳房被吃偏和发炎。
(4)要注意观察母羊的产奶量是否可满足羔羊的需要。
如果发现羔羊未吃饱,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一方面,为羔羊寻找代母,缓解当时的羔羊缺奶问题,或给羔羊补喂代乳粉。
另一方面,查清缺乳原因,调节母羊日粮供应,增加产奶量,如补充多汁饲料和蛋白质饲料(饮用熟豆浆等)。
(5)助奶的重要性羔羊吃上初乳后,要经常观察羔羊能否自己找到奶头进行吸乳,如找不到奶头,需要人工的助奶。
助奶的方法:用手轻轻地将羔羊的头慢慢推向母羊的乳房,一只手轻轻的抚摸羔羊的尾根,羔羊会不停地摇尾巴去找奶头,人为的用另一只手将母羊的乳房轻轻的挑起,送到羔羊的嘴边,羔羊就能慢慢的吃上初乳,反复几次羔羊就能自己吃母乳。
助奶既有利于羔羊的成活,也有利于羔羊拱奶,刺激乳房进行放奶。
(6)冬季母羊饮水少,下奶慢,可能出现乳房硬而无奶,这时不要马上为羔羊找代母,以防母羊回乳,让羔羊仍然跟着母羊,适当给
羔羊人工哺乳,但不喂饱,同时采取其他综合措施(温敷、按摩、补充多汁饲草、喂麸皮温水等),以促母羊下奶。
(7)新生的羔羊要在吃乳前称重,同时详细填写好羔羊出生记录表。
二.哺乳期羔羊的饲养管理
1、饲养管理规程
1.1出生后半小时内一定吃足初乳,吃好常乳。
.
1.23日龄后打耳号,放断尾胶圈。
1.47日龄开始诱食全价羔羊颗粒料。
1.57天后母羊和羔羊开始分饲,羔羊圈内设草料食槽、水槽,羔羊定时放入母羊圈吃奶。
1.6 7-30日龄内白天4次/日定时哺乳,30-50日龄3次/日,投放草料,晚上母子同圈。
以上日龄日粮除哺乳外,以全价羔羊颗粒料料为主,辅以优质饲草,随意采食。
1.751—80日龄,2次哺乳/日,其余时间母子完全隔离,每天三次定时、定量投放草料,每次定量饲喂结束后,饲槽内仍保留适量草料。
1.881—90日龄,1次哺乳/日,其余管理措施同51—81日龄。
整个羔羊期间,保持舍内、运动场清洁、干燥,饮水清洁充足,食槽内不留隔日草料。
2、保健规程
2.1出生断脐后24小时内注破抗素。
2.2 7日内注射肺炎疫苗,21日进行肺炎苗的二免。
2.230日龄和45日龄分别进行三联四防疫苗首免和二免;
2.325日龄,用通灭驱虫;
2.450月龄,注射口蹄疫疫苗;
2.53月龄,注射羊痘疫苗。
2.6每日清扫羊舍二次,运动场一次,每7天消毒一次,保持清洁干燥.
2.7随时观察羔羊食欲,粪便等情况;
2.8发现病羊隔离治疗,做好记录。
三羔羊的饮水管理羔羊圈舍要放置清洁充足饮水,任其自由饮用,尤其是高温季节,羔羊不能缺水,冬天饮水应加温至10~20℃。
四.羔羊断奶前严格按照羔羊的防疫程序进行防疫驱虫保健。
五.羔羊的饲养管理
从出生到断奶,这个阶段的羊,称为羔羊。
一般为3—4个月。
羔羊饲养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成活率,减少发病率,提高整齐度,降低淘汰率,提高羔羊断奶标准达标率。
(一)新生期羔羊的护理
新生期羔羊,是指出生15天以内的羔羊。
新生期羔羊的护理是提高羔羊成活率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
1.脐带消毒新生羔羊出生后,无论是自然断脐带,还是人工断脐带,都必须将羔羊的断端,浸入碘酒中消毒。
在干化脱落前,注意观察脐带变化,如有滴血,及时结扎消毒。
脐带在出生后1周左右可干缩脱落。
2.保温绵羊一般都是在冬季和春季产羔。
因此,要注意新生羔羊的保温,绵羊分娩后,有舔食羔羊身体表面黏液的本性。
新生羔羊出生后,要及时让母羊舔干羔羊身上的黏液,或用干草、布块擦干黏液,防止感冒。
3.早喂初乳哺喂羊乳羔羊出生后,就有吮乳的本能要求。
应在羔羊出生后1小时之内,必须吃到初乳,这一点非常关键。
羔羊吃奶之前,用温水洗净母羊乳头及周围,挤去“奶塞”和前几滴奶。
母羊产后3~5天之内排出的乳汁称为初乳,初乳内含有丰富17%~23%的蛋白质、9%~16%的脂肪等营养物质和抗体,能增强羔羊的免疫力,促进胎粪的排出,是不可替代的羔羊食品。
对无奶、缺奶、多羔或孤羔,要尽早找“奶妈”配奶,使母子确认,代哺羔羊。
否则,要及时人工哺乳,保证羔羊吃奶,正常生长。
4.做好日常护理日常护理是实现羔羊饲养管理目标的主要管理措施。
这里把日常护理内容简要概括为“二勤”“三防”“四定”。
具体来说,“二勤”即勤观查羔羊脐带、排便拉稀、精神状态、吃奶欲望、是否咩叫等以及母羊产羔排出的胎衣、羊水、恶露等;勤扫圈舍、饲槽饮水槽、粪便、羊毛
“三防”即防止冻伤羔羊蹄、耳、嘴及冻感冒;防止由于母羊奶水不足使羔羊挨饿;防止羔羊受凉、吃多等引起拉稀,感冒、不吃等病;
“四定”即定时配奶、定时断尾、定时称重、定期消毒。
定时断尾是在羔羊3—4日龄时,用橡皮筋或专用橡皮圈套在离尾根3—4
厘米(约第三至第四尾椎之间)处进行结扎,阻断血液循环,使羊尾自然萎缩、干枯脱落。
操作时,先在断尾处涂碘酊消毒,然后结扎至橡皮筋拉不动为止。
结扎后要勤检查,涂抹碘酊以防感染。
定时称重是在羔羊出生吃奶前,进行称重,并做好记录。
编号与称重同时进行。
编号的方法,根据用途、规模自行编排。
为便于区分、编排、记忆,这里介绍一种编号方法。
如有多个品种,可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品种。
公羊打在左耳,以单数编序号;母羊打在右耳,以双数编序号。
习惯上,前面的数字代表示出生年、月,后面的数字代表个体序号。
打耳标时,先用碘酊或酒精对打标部位、耳标消毒,然后按序号打上耳标。
(二)哺乳期羔羊的饲养管理
1、哺乳前期的饲养管理羔羊从出生到2月龄为哺乳前期阶段,这一阶段羔羊的主要营养物质来源于母乳和补饲草料。
此阶段,羔羊消化器官生长发育的可塑性很大。
挖掘潜力,精心培育是此阶段饲养管理的中心。
在饲养技术上,量化补饲,添加容易消化吸收、营养丰富平衡的颗粒饲料,补饲柔软、优质的苜蓿、青干草,提供盐砖舔补,卫生饮水;在管理措施上,定时、定量、定点补喂,适时增料增草,防止吃多拉稀,按月称重,掌握日增重,保持稳步增重。
同时做好程序化防疫。
羔羊出生10天后可以进行诱饲,给以专用颗粒补饲料;15—20天开始采食饲料饲草。
补饲在补饲栏中进行,让羔羊自由采食。
1月龄以后,羔羊采食量开始增加。
颗粒料补饲量应达到每日每只羔羊0.1千克以上,胡萝卜饲喂量0.1—0.2千克,分3次饲喂。
并补饲优质易消化的苜蓿等青干草。
2、哺乳后期的饲养管理哺乳后期是指羔羊出生后2个月到断奶这一阶段。
产后49天母羊的泌乳量逐步下降,而羔羊在这个阶段的增重却最大,饲草饲料开始成为羔羊增重的主要营养来源。
瘤胃的发育及机能的逐渐完善,饲草料采食量增长很快。
2—3月龄每日每只羊可补饲精料0.3—0.5千克,胡萝卜0.2—0.3千克,青干草自由采食。
管理上,要根据羔羊的体格、强弱、大小及时与母羊一同调整、分圈。
后期要使羔羊随母羊的饲养日程,一同上槽采食,为断奶后转入新的饲养日程做准备。
3.羔羊的断奶羔羊的断奶一般在3~4月龄。
断奶的标准应该以羔羊采食能力、采食量和体质状况来决定,而不单纯以月龄来进行。
采食能力差、采食量低和体质弱的羔羊,可推迟断奶。
羔羊的断奶采用一次性断奶。
具体做法是:先行减奶,即对哺乳母羊断奶前7~10天减少精饲料,从而减少产奶,继而一次性将母、仔分开,不再合群。
断奶后为了减少羔羊的应激,一是采取“母走仔留”,即断奶时赶走母羊,将羔羊仍然留在原来羊舍。
使母仔之间“不见其身、不闻其音”,弱化母子“之情”。
二是公、母分群,逐步适应新的群体环境、活动环境、饲养程序和饲喂手法的变化。
三是刚断奶头几天,羔羊恋奶、恋母,咩咩直叫,食欲减退,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