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的人畜共患病防控机构,强化三部门的协作,
制定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综合治理规划,统一协
调行动。
对策与建议
加强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开展人畜共 患寄生虫病的风险评估和经济学评估。人畜共患寄生 虫病的风险评估和经济学评估是人们认识和预测人畜 共患寄生虫病危害的重要依据,是政府部门科学决策 的重要基础。
支睾吸虫/后睾吸虫:3500万人感染;
并殖吸虫:210万人感染;
姜片吸虫:1000万人感染;
麦地那龙线虫:约10万人感染;
蛔虫:发展中国家的农村蛔虫感染估计占总人口75~
90%,半数以上的儿童营养与发育受到明显的影响。
寄生虫病已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严重障碍。
在经济发达国家,寄生虫病也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对策与建议
建立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监测、预警、预报系统。
利用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监测技术,开展全国范围
的监测,结合信息处理、分析技术和网络技术,建
立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实
现现有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和及时反馈。
对策与建议
加强重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基础生物学和应 用技术研究。我国对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研究 经费投入不足,加强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 基础生物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将有利于提高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监测水平和防治水平。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在俄罗斯广泛流行,在美国也几乎
接近于流行。 弓形虫病: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人感染弓形虫病越来越多, 如美国约有1/2的人弓形虫抗体呈阳性,有的国家甚至 达80%以上。
异尖线虫病、隐孢子虫病、肺孢子虫病等在一些经济发
达国家如日本、荷兰、英国、美国与法国等开始流行。
重要寄生虫病我国流行概况
重视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保护人类健康
汪 明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人畜共患病定义 人畜共患病(zoonosis)是在人类和脊椎动 物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的疾病和感染。 其病原包括病毒、细菌、霉形体、螺旋体、 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菌和寄生虫等。
按病原种类:据WHO和FAO在斯德哥尔摩会议,
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的有90余种:病毒29种、细菌
作,引进先进技术,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为提
高我国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防治水平的途径。
谢 谢!
包虫病:在青海每年仅引起废弃肝脏的经济损失一项 就达2625万元,给我国畜产品销售造成的经济损失则 逾8亿元人民币; 囊尾蚴病:全国每年的经济损失可达8000万元以上。
主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生物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棘球蚴病
又称包虫病,也被称为“第二癌症”;
我国是包虫病高发国家,有20多个省、区有报道, 波及国土面积的85%,推算全国包虫病病人数为38 万人,受威胁人口5000万;
寄生虫是真核生物,大多数为多细胞动物,抗原组成复杂,保
护性抗原难以寻觅,不同发育阶段抗原不同,而且存在着抗原变
异,抗原伪装等现象,其功能抗原的确定很困难。
寄生虫生活史复杂,人工培养困难,靠传统抗原提纯技术难以 实现寄生虫抗原的批量生产。
现已鉴定的寄生虫疫苗疫苗的侯选抗原免疫保护率较低, 只能使 获得部分保护。 寄生虫存在免疫逃避机制,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作用不完全清楚.
• 寄生虫疫苗: 致弱虫苗(球虫苗、钩虫苗、牛肺线虫苗) 分泌抗原苗(巴贝斯虫苗) 基因工程苗(囊尾蚴苗、血吸虫苗、棘球蚴苗 EG95 、微小牛蜱Bm86) 合成肽(疟疾) 抗独特型抗体疫苗(锥虫苗) 核酸疫苗(疟疾、利什曼原虫苗等) • 抗寄生虫药物:青蒿素、伊维菌素、硝唑尼特等
寄生虫疫苗研制的难点
线虫和外寄生虫给美国养牛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40亿美 元。 蠕虫每年给澳大利亚养羊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为2.22亿澳元。
我国
猪棘头虫病:每年仅在四川省和重庆市两地引起的经 济损失近1亿 万元以上;
山羊蠕形螨:每年引起的山羊皮张损失达1000多万元;
弓形虫病
呈世界性分布,人体感染率较高的有美国、古巴、法国、 英国、新加坡、东非和巴西等。
我国各省(区、市)均有人体弓形虫感染报告。20世纪
末,我国人群弓形虫感染率为5%~10%,全国约有6000 多万人感染弓形虫病,每1万名新生儿童中有13名为先天 性感染; 弓形虫病对家畜的危害也很严重,其中以猪的感染率较
流行区因病致贫的重要原因。该省由于囊尾蚴病
的病人和病猪造成年经济损失达3.5亿元以上。
带绦虫病
旋毛虫病 世界上约有6千万人感染;
每年给欧盟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5.7亿美元;
我国有2千万人旋毛虫血清抗体呈阳性;截止 2002年,我国已暴发流行人旋毛虫病500余起, 发病2万余人,死亡200余人,95%源于猪肉。
血吸虫病:在76个国家流行,约2亿人受感染。
利什曼原虫病:感染人数120万。
钩虫:感染人数超过7亿,有临床表现者约2000万。
锥虫:感染人数240万以上,每年死亡6万人以上; 阿米巴原虫:每年死亡4-11万;
类圆线虫:3500万人感染;
毛圆线虫:550万人感染;
绦虫:6500万人感染;
钩虫病 钩虫广泛分布在北纬45°到南纬30°之间的地区, 估计世界上钩虫感染人数有7.16亿。
在我国除黑龙江、青海两省外,其他30个省、市、
自治区以及香港和澳门地区都查到过钩虫感染者。
寄生虫学研究
我国主要寄生虫学区系调查,主要寄生虫的种类、 形态学、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生活史、致病机理 和流行病学 建立了一系列诊断方法和鉴别方法,如免疫荧光 技术、免疫酶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核酸探针、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组学:疟原虫、隐孢子虫、血吸虫、利什曼 原虫、锥虫、弓形虫、贾第虫、旋毛虫、丝虫等
并殖吸虫 并殖吸虫广泛分布于东南亚、非洲与拉丁美洲 许多国家,其中在世界的分布以亚洲地区最多,并 以我国为主。 在我国,动物或人有并殖吸虫病报告的省、市
区达20多个。
中间宿主:淡水蟹和蝲蛄。
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隐孢子虫病
被列入世界最常见的人6种腹泻性疾病;宿主范围很广泛,
包括180多种动物; 1%-2 %的艾滋病患者的死亡是由隐孢子虫感染造成的; 在我国以婴幼儿的感染较普遍,感染率在0.85%-11.39%。 我国猪隐孢子虫感染阳性率在4.2 %- 47.9 %,奶牛隐孢子 虫感染率高达40%。
中间宿主:钉螺。
血吸虫病患者
黑热病
在全球61个国家流行,波及亚、欧、非及拉丁美洲;
每年新发病例约50万,死亡约7万人。
我国患者53万人以上,病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的 牧区和半农半牧区。新疆等6个省(区)的黑热病患病率 调查,患病率为0.59% 。 传播媒介:白蛉。
犬是主要动物传染源
内脏型黑热病
蛔虫病
全世界有153个国家和地区中有蛔虫病流行,全球
约有12.8亿人感染蛔虫,约占世界人口的22%。
我国大陆人群蛔虫的感染率为12.72%,人数约为
8593万。
人蛔虫病
猪蛔虫呈世界性分布,美国猪场蛔虫的感染率在
70%左右;我国猪群的感染率为17-80%,平均感
染强度为20-30条。 蛔虫可使仔猪发育不良,生长速度下降30%;猪 蛔虫每年给美国养猪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在3.85亿美 元左右。
20种、立克次体10种、寄生虫22种以上、霉菌1种、
节肢动物5种。 约400种动物传染性疾病,至少200多种可以传染 给人类。 由动物传给人:狗29种、牛26种、猪25种、鸟24 种、羊23种、马13种、猫21种、狼狐11种、啮齿 动物33种。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重要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组织联合倡议的“热带病特 别规划”中,计划根除的6类主要热带病中,有5
在四川雅安等地为16.8-70.7%。
囊尾蚴病俗称囊虫病,是联合国卫生组织列为
计划根除的6大疾病之一。
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
区,但近几年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
澳大利亚等国相继也有报道。
我国人体囊尾蚴感染率为0.14~3.2%,约计 300万人。猪囊尾蚴感染率全国平均为5.32%, 个别地区感染率高达30~50%。 据山东省报道本病患者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占 家庭年收入的82%,最高可达年收入的6倍,是
皮肤型黑热病
疟疾 全球疟疾感染人数约4~5亿,目前世界上每年有
近500万疟疾临床病例,仅在非洲每年就有150万
左右的儿童死于恶性疟疾。
传播媒介:蚊子。
带绦虫病 带绦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尤以发展中国家为甚。
在我国广泛分布于包括台湾省在内的29个省
(区、市),其中猪带绦虫感染率在云南、东
北、华北、华东为1%-15.2%;牛带绦虫感染率
类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
病、利什曼原虫病和锥虫病(麻风病除外)。
我国人寄生虫平均感染率63%,虫种有60种,全
国约有7亿人感染。
寄生虫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重要寄生虫病世界流行概况
疟疾:全球疟疾感染人数约4~5亿,每年死亡约
220~250万人,非洲每年死于疟疾的儿童约150万。
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率为2.40%,全国感染人
数约为1249万人; 囊虫病:阳性率0.58%; 肺吸虫病:阳性率1.71%; 旋毛虫病:阳性率3.38%; 弓形虫病:阳性率7.88%。
寄生虫对动物生产的影响
寄生虫病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猪蛔虫病每年对养猪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东欧达1750万美 元,美国达6010万美元。
高,许多地区猪弓形虫平均感染率为30%,有的地区甚而
高达80% 以上,病猪死亡率可达60%。
人 弓 形 虫 病
锥虫
非洲有5500万人处于非洲锥虫病(又称睡眠病)
感染威胁,每年约有5万新病例,人患睡眠病不
进行治疗,死亡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