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师整理)最新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鉴赏》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鉴赏》精品课件


• “杨花落尽子规啼,”除了暗示“王昌龄左迁 ”的时令,还有什么表达效果?结合意象“ 杨花”、“子规”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景象, 更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
富安中学刘瑛
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 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拟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 虑、关心之情
本诗主题 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 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 忧愤。
背诵与默写
请简述最后一句的《后庭花》的相关 典故,并分析作者指责商女的用意。
南朝陈后主在位的时候,大建宫室, 生活奢侈,创制了《玉树后庭花》等歌曲 寻欢作乐。作者指责商女实际上是一种曲 笔,他真正想指责的是那些听歌女唱歌的 人。只知道享乐,不关心国家,没有忧患 意识 。
• 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带给
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 人格的高洁。
富安中学刘瑛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品读
夜雨寄北 (七言绝句)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 溪生,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 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 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 宦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 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 题”诗也常有所寄寓。擅长律、绝,富 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 风格。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有 《李义山诗集》传世。
诗文 欣赏
练习
(1)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 间?
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 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夫妻团聚的北方 (长安)。
富安中学刘瑛
诗人为什么重复“巴山夜雨”?
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 在和将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长安 ) 联结起来。
.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它们的内涵有什 么不同?.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 所作。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 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 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 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 忧愤。
品读明意
品读 明意
诗歌欣赏
烟笼寒水月笼沙 写景——夜景
夜泊秦淮近酒家
交代时间、地点 “近酒家”引出 下文“商女”的 出场。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 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 失落神态。 “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 予“万山”以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 了起来。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 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 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 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 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2.作者。 李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人称“诗仙”。
3.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七绝圣 手。因“不护细行”被贬龙标(黔阳)尉 。
读诗品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 地方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 2.哪个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 后的失落神态?
•空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 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
•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
• 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白白的欢喜一场 。
• 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
• 一座山让你经过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 拦。
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 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 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 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 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 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诗的首句描绘的画面有怎样的特 点,请分析一下。
轻轻的雾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 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 滩。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寒 冷的时节,而且还写出了在人的心头掠 过的一丝寒意。
诗中的弦外之音是什么?请结合 诗句,作简要分析。
作者借商女唱亡国之音的《后庭 花》,表面是讽刺“商女”,实际是 讽刺那些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 乐,醉死梦生的统治者,表达作者对 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 ,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 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2分)
• 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
• 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 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 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 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 情。
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哀啼, 听说去龙标还要过五溪。 我把愁心托明月寄给你, 随风陪伴你直到夜郎西。
感悟诗意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不住地 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 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 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 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风 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品诗欣赏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于景物独取漂 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 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 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句已于景中 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 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 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 自见。
杨万里晚年忤宰相韩侂胄,家居吉水十五年,忧 愤而死,享年80岁,赐谥文节,追赠光禄大夫。平生 著作甚丰,相传有诗2万余首,现存诗4200余首。今 存《诚斋集》有诗文133卷,有《杨文节诗集》、 《杨文节易传》、《杨文节文集》等著作传世。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宋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赚得行人错喜欢”一句,有的版本作
“赚得行人空喜欢”,“错”与“空”哪一 个字更恰切?请说明理由。
“空”比“错”恰切。“错”字只表明
“喜欢”是一种错误;而“空”字不仅包含 了这一层意思,还突出地表现了“行人”被 “赚”后空落落一片惘然的失落神态,形象 感更强。
相关练习
• 1.诗中通过环境的描写表现了人的心情 与自然景色和谐相融的句子是: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诗人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 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南宋杰出的 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 宋四大家”。
杨万里是我国古代闻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走 过的是一条由广学 创造了他新、奇、活、快、风趣、幽默的“诚斋体”, 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建立了自己的诗派。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哲理? 又是怎样表达的呢?(5分)
诗人借翻山越岭的实际描写,道出一 则深刻的哲理(1分)。一二两句,平白如 话,先点题意:“下岭”有难,切莫“错 喜欢”。三四两句,集中作答:“进入万 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困难是一 个接着一个,正如进入丛山峻岭,翻过一 座山,还有一座山在那里等着呢(2分)! 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千万不可松懈,无 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 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 陶醉(2分)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 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 限思念。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 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 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 织一起,时空变换。“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 现,令人回肠荡气。
泊秦淮 杜牧
作者作品
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以济世之 才自负。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 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 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
品读欣赏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 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 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品读欣赏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 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 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 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 绵绵深重。
品读欣赏 何当共剪西窗烛
诗歌欣赏
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 沙。这是秦淮河美丽的夜景,着墨不多而 风情毕现,意境非常淡雅。连用两个“笼” 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烟、寒水、月、 沙,都是最能反映秦淮河风貌的特有景致。
诗歌欣赏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抒发了作者 的忧愤之情
诗歌欣赏
诗人在此用了曲笔。试想一下,歌女 所唱,还不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贵 人吗?可见“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听 歌的家伙。“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 的感慨之深;一个“犹”字,凸现出诗 人的忧愤之切。在杜牧看来,晚唐政局 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 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听亡国 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演亡 国的悲剧。
古代诗歌鉴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李白,唐代诗人,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陇 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人。他是我国文学史 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与杜甫齐名,世称 “李杜”,还有“诗 仙”之称,著有《李 太白全集》
题解与作者
1.题解。 (1)闻:听到,听说。 (2)左迁:古人尊右卑左,左迁即贬谪。 (3)龙标:今黔阳,贵州西部。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 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 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