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媒体出现的问题及管理研究综述
12801班李圆圆
摘要:近年来,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影响下,新媒体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网络新媒体管理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这引起理论界乃至社会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引起一些争论。
学者们从新媒体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对新媒体管理现状作了介绍,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目前新媒体管理问题如何解决的一些方法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管理综述
近年来,关于新媒体管理的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比较与分析》、《媒介观察》等刊物上,关于新媒体管理的观点层出不穷,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分析。
一、新媒体管理的现状研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31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 2012 年底,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了 5.64 亿人,网络的普及率已经超过了 40%。
如此庞大的网民群体都是新媒体舆论监督的主体,他们利用微博、QQ 等新媒体手段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舆论监督。
新媒体舆论监督正在快速发展起来并且逐渐成为普通民众进行舆论监督的最重要的方式。
新媒体传播有着主客体模糊化的特征,这一改过去传统媒体大众传播的“说教式”的方式,它让每个网民都有了发言权,他们既是新媒体的客体,又是新媒体传播的主体。
对于网络新媒体管理的现状,崔保国(2010)提到《2010: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的统计, 2009 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 4907.96 亿元,比 2008 年增长 16.3%,移动传媒与互联网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动力。
网络新媒体需要我们完善扶持性产业政策,促进网络的规范和新媒体的发展。
目前我国监管网络新媒体的机构有很多,高宏存(2010)总结为以下几个:1. 接入监管部门。
工信部与工商部门是我国网络新媒体的接入和管理部门。
2. 安全管制部门。
公安部门与国家安全部门是网络新媒体的安全管制部门。
3. 内容管制部门。
中央和地方的新闻办公室和对外宣传办公室是我国网络新媒体最直接的内容管制部门。
4. 其他有关部门。
主要指文化部门、新闻出版部门、广电部门。
二、网络新媒体管理出现的问题研究
于建华、李霞(2009)指出:1、是不良信息传播。
由于利益的驱动,一些供应商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无视法规,不顾及社会责任,并任意传播不良信息。
2、是缺乏有效监管。
目前,在新媒体的管理中,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市场经营秩序无法得到维系。
新媒体若想发展下去,必须有健全的法规制度的保障。
高宏存、于正(2010)指出:1、政府网络管制权过于分散。
我国众多互联网政府管理机构依法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互联网信息服务实施监督管理,这种管制模式不仅导致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相争,管制效率低下,而且使统一的管制权被不同的管制机构分割,加大了监管成本,执法责任不明确。
2、网络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滞后。
一方面网络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尚无具体政策规定出台,显现出明显的滞后性,管理跟不上网络技术应用发展的步伐。
另一方面,原有部分政策规定已不适应发展变化了的新情况。
如草根媒体的崛起、人肉搜索的风行、
微博客与微视频的兴起等新兴传播形态,现有的管理部门无法为其提供系统而权威的政策法规体系,只有一些不完善的部门规章和不具备强制执行性质的规范性文件。
3、重内容规范管理,轻产业发展推进。
目前,网络管理多侧重从信息服务和内容管理的视角制定政策,没有站在整个产业发展的高度去规划网络行业的发展。
4、侧重信息整治和安全,与网络整体价值失衡。
唐毅(2013)提出网络新媒体出现的问题是1、缺乏约束监督与被监督双方行为的完整法律法规。
2、网络谣言亟待解决。
网络监督在法律地位和权利支撑空白的情况下,只能在无限的自由奔放中寻找民意的出口,容易为“网络暴力”所累,从而带来法律上的制裁。
”其实并不只是网络暴力,由于法律不健全所带来的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孙祥、林雪馥(2013)将网络新媒体出现的问题归为五点:1、蝴蝶飞出童话—全媒体诱发舆论释放出巨大能量;2、不再螺旋沉默—公民媒体可以保证信息的无障碍传播;3、自我充实预言—平民媒体使人性的弱点得到保护;4、拟境不是现实—自媒体&精英媒体都阻碍人的认知;5、群体易于极化—聚媒体能分散责任,使人易于盲动。
相德宝(2012)将新媒体出现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1、网络谣言; 2、社会恐慌; 3、网络水军; 4、网络舆论暴力;5、网络群体性事件;6、手机传播失范;7、青少年网瘾问题;8、网络帝国主义;9、网络民粹主义思潮,10、网络煽情。
三、加强新媒体管理研究
高宏存(2010)对比分析了国外对于新媒体问题的研究经验,提出以下几点:1、建立政府主导的网络治理格局;2. 明确网络管理的基本原则;3、形成相对集中统一的网络管理职责,尝试“共同管理”;4、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完善网络管
理的法律法规体系;5、增加政府投入,加强技术研发和新技术手段建设;6、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为行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7、调动网络行业从业者的积极性,促行业自律,倡导网民自律,文明上网,从源头上保证网络良性发展。
周杰、王雪(2010)从技术层面提出以下几点意见:1、利用防火墙技术保护网站不被入侵;2、利用数字签名技术防止信息被盗用;3、加密技术,防止黑科技不法分子入侵;4、分级过滤技术,对传播色情暴力的网站进行屏蔽,净化网络媒体环境。
郭立琦(2012)认为网络舆论监督的科学管理要从三个方面进行:1、网络舆论监督方式的制度建设;2、网络舆论监督过程的机制建设;3、网络舆论监督管理的法制建设。
张志平(2012)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政府主动引导网络媒体舆论;2、
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提高公信力;3、主流媒体负起舆论引导的责任;4、网站舆情引导,构建高素质管理队伍;5、提高全社会公民的网络素质。
唐毅提出(2013)提出:1、实行网络实名制;2、加强互联网相关法规建设;
3、发挥传统媒体优势,“设置议题”引导新媒体舆论正向发展。
孙祥、林雪馥(2013)指出:首先,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执政主体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其次,要广开渠道,积极依靠新媒体广泛联系群众;再次,要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最后,要加强互联网舆论队伍建设,培养"舆论领袖。
相德宝指出:1、网络治理模式;2、网络舆论引导;3、网络舆情预警系统;
4、网上声誉管理;
5、微博舆论管理;
6、打击网络水军。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2007年11月8日,由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人民网、分众传媒、新浪网等60多家国家级社团组织、媒体代表、新传媒领军企业和社会相关机构发起成立了“新传媒联盟”。
它是为新媒体产业成员搭建的一个非营利性、资源共享、平等互利的合作发展平台。
目前联盟已经有200多家成员企业,大致分类范围包括网络、移动、户外、数字、视频新媒体等。
会员企业占到了新媒体行业市场的80%。
政府部门要注意利用这些行业机构,高度重视和加强对互联网、手机短信、手机报纸等新媒体的管理,同时要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抓紧落实人员队伍,切实加强网上正面宣传,使新媒体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崭新阵地,真正成为加强正面宣传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崔保国.2010: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1).
[2]高宏村、于正.2010:感知国家话语下市场话语的脉动—我国网络新媒体管理政策的宏观思考[J].汉江大学学报,2010,(31-37).
[3][4]于建华、李霞.2009:新媒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9,(21-23).
[5][12]唐毅.2013: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规范化问题研究[M].西北大学专业硕士论文,2013.
[6][13]孙祥、林雪馥.2013: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96-100).
[7][14]相德宝.2012:新媒体问题与管理-2011新媒体研究综述[J].新闻界,2012,(41-46).
[8]高宏存.2010:比较视野下网络新媒体管理机制探索[J].比较与研究,2010,(75-79).
[9]周杰、王雪.2010:传媒格局多元化下的新媒体管理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0,(41-43).
[10]郭立琦.2010:网络舆论监督管理的科学应对初探[J].新闻界,2010,(6).
[11]张志平.2012:健全网络舆论的监督、管理和引导机制[J].保定学院学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