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2016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课件 鄂教版

2015-2016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课件 鄂教版


咏 雪
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 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 也。
— 《世说新语》—

寒冷的,下雪的

家庭聚会 家中的子侄辈
【拓展延伸 类文品读】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1.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 2.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 • 3.释词: • 日中:( ) 舍去:( ) • 无礼:( ) 引之:( ) • 4.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 答反驳的? • 5.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 • 6.“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 • 7.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
整体感悟 • 阅读三篇短文,概述短文的内容。
《咏雪》叙述东晋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谢氏家 族浓厚的文化氛围,赞扬古代才女谢道韫的机智。
《道旁李树》通过王戎对道旁李树(采摘很方便)“多子”(果 实多)而无人采摘这一情况的正确判断与推理,赞扬王戎年 少聪明,善于开动脑筋,性格沉稳。
《复裈》通过记叙韩康伯小时婉拒母亲在生活艰难中再给 他做夹裤的事,赞扬了韩康伯从小便懂得体谅家人美德; 又能即兴用比喻说事,表现他的智慧过人。
• 韩康伯是个怎样的孩子?
早慧、孝顺、幼小的心灵闪烁出美德的光芒。
•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家酷贫,能有一襦已是很难得了,其母无奈, 只有安慰他“寻作复裈”,而韩康伯深知其母 作复裈是非常困难的事,那是母亲为了安慰自 己。签于此,韩康伯以“火在熨斗中而柄热” 的类比来说明“已足”,表明不愿再增加母亲 的生活负担和心理负担。
• 《复裈》可分两层。 • 第一层(“韩康伯……故不须耳”,即前面4行):写韩康伯小时家庭十 分穷困,母亲做成短袄给他,打算再给他做夹裤时,他体谅家庭和母 亲婉言谢绝了。 • 第二层(最后一句):他母亲对这一点表示惊异,认为他是未来的栋梁 之材。
文本探究
• 1.《咏雪》一文中,“公大笑乐”的原因 是什么?兄子胡儿用“撤盐空中差可拟”来 形容白雪纷纷的情景,有什么不恰当? • 2.《道旁李树》中,“唯戎不动”的原因 是什么?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王戎的什么 性格特点? • 3.《复裈》中,韩母认为儿子韩康柏“异” 的原因是什么?
不愿为母亲增加负担。
• 母亲为什么“甚异之”?为什么认为他将为国器?
韩母认为韩康伯如此幼小就能通过类比来形象地说 明自己的观点,表现了韩康伯的智慧,不仅于此, 还体现了其深知家贫,为了不让母亲为自己操心, 用这个话来安慰母亲。这是与同龄孩子比所不同的 地方。
整体感悟
• 阅读三篇短文,概述短文的内容。
质疑: • 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就知道这一定 是苦李? • 树在路旁,如果李子甘甜,早被人 摘光了。 • 其他小孩大人为什么没有发现?这 说明了什么。 • 王戎年纪虽小,但面对眼前看到的 场景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 戎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 聪明机智、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刘义庆
• 《咏雪》采用衬托手法,先以谢朗的回 答作铺垫,然后引出谢道韫的比喻,锦 上添花。善用比喻 • 《道旁李树》采用对比的写法,以诸小 儿不能推晓事理,竞走取之来反衬王戎 的”不动“,表现王戎的聪慧过人之处。 善用推理 • 《复裈》注重用人物的语言描写来揭示 其思想。善用类比。
• 一词多义:故 之 而 然 • 古今异义:儿女 走 寻 • 重点实词:内集 讲论文义 俄而 差可拟 未若 欣然 尝 折枝 信然 异 国器 复裈 著襦 已足
文章脉络
• 通过阅读理清三篇短文的结构、脉络。
• 《咏雪》可分三层。 • 第一层(首句):简洁交代“咏雪”的背景(共15字,涵盖了时、地、人、 事)。 • 第二层(中间):写主要事件——咏雪。主讲人(谢太傅)出题考听众。 • 第三层(尾句):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美道韫的才气。 • 《道旁李树》分两层。 • 第一层(开头……“唯戎不动”):小王戎和众小儿在游玩中发现道旁李 树果实茂盛时的不同表现(从对比中写王戎)。 • 第二层(“人间之”……末尾“取之信然”):事实证明王戎的推测(推理) 是正确的。(王戎的答话中有逻辑推理的运用)。
找出本文的古今异义字
词语 古义 今义
儿女
家中的 子侄辈
文义
诗文
文章 意思
因风起
凭借
子女
因为
1、下列人物叫什么名字?
谢太傅: 胡儿: 兄女: 左将军:
谢安 谢朗 谢道韫(yùn) 王凝之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 么用意? 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 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大致可以 相比。”

凭借 飘起,飞舞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说像 柳絮凭借风满天飞舞。”
高兴
就是
谢道韫,东晋有名的 才女,聪明有才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 无奕一 女,
谢安高兴地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安大哥 谢奕的女儿,
字叔平,大书法家 王羲之是第二个儿子
• 文章对他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语言描写
• 语言描写有什么特点?
揭示韩康伯的思想,语言洗练。特别是人物 语言中类比手法的使用,很有说服力,自然 就会使其母“甚异之”。
• 类比手法:火在熨斗中而柄热 下亦当暖
既著襦,
• 真的“今既著襦,下亦当暖”吗?那他为什么这 么说?如果还是冷,他不是在说谎吗?你对他说 谎有何看法?
裈 kūn
襦 rú
熨斗 yùn dǒu 著zhuó 襦rú
• • • • • • • •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 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 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 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 母问其故, 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 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文章脉络
• 通过阅读理清三篇短文的结构、脉络。
• 《咏雪》可分三层。 • 第一层(首句):简洁交代“咏雪”的背景(共15字,涵盖了时、地、人、 事) 。 • 第二层(中间):写主要事件——咏雪。主讲人(谢太傅)出题考听众。 • 第三层(尾句):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美道韫的才气。
• 《道旁李树》分两层。 • 第一层(开头……“唯戎不动”):小王戎和众小儿在游玩中发现道旁李 树果实茂盛时的不同表现(从对比中写王戎)。 • 第二层(“人间之”……末尾“取之信然”):事实证明王戎的推测(推理) 是正确的。(王戎的答话中有逻辑推理的运用)。
《咏雪》叙述东晋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谢氏家 族浓厚的文化氛围,赞扬古代才女谢道韫的机智。
《道旁李树》通过王戎对道旁李树(采摘很方便)“多子”(果 实多)而无人采摘这一情况的正确判断与推理,赞扬王戎年 少聪明,善于开动脑筋,性格沉稳。 《复裈》通过记叙韩康伯小时婉拒母亲在生活艰难中再给 他做夹裤的事,赞扬了韩康伯从小便懂得体谅家人美德; 又能即兴用比喻说事,表现他的智慧过人。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 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1、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 一个更好?
参考:前者写的好,因为雪的颜色和 形态跟盐相似(形似); 后者写的好,因为雪的飘飞和柳絮的 飘飞接近(神似)。
飞扬之态 柳絮因风起 轻盈之雅

神 韵
文化内蕴
道旁李树
(道路旁边的李子树)
朗读课文,注意字词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 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 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 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三则
作者简介:
•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北朝刘 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 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川刺史、加开府 仪同三司。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 欢招聚文学之士,所著除《世说新语》 以外,还有《幽明录》《宣验记》等小 说和文集,但已散佚。
《世说新语》,南朝宋 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 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 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 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 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 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 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 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写作方法
• 体会《世说新语三则》的写作手法 • 《咏雪》交代事情的背景只用开头 一句话,短短15字,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 《道旁李树》简洁地交代背景,运 用对话描写来表现七岁的王戎善于 推测事理和沉着聪明。 • 《复裈》母子的对话简洁。
《世说新语》是一部以汉末、魏、 晋士人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我国魏晋 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编 撰者是刘义庆。南朝宋彭城(江苏徐州) 人。 “志”是记的意思。“志人小说” 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表判断
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 《咏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