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职业教育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职业教育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职业教育行业深度分析报告投资案件关键假设点1、我国已进入低稳定社会,出生率、死亡率均处于低位2、劳动参与率逐渐趋同发达国家,下行趋势明显3、产业升级、经济转型趋势确定有别于大众的认识市场普遍缺乏对劳动力总量的关注,而我们认为职教市场空间、投资机会均与劳动力技能需求总量息息相关。

我们研究发现,我国劳动力供给已现刘易斯拐点,主要体现在短中长期内劳动年龄人口规模逐年下降,且劳动参与率进入下降通道。

总体来看,劳动力市场已转向卖方市场。

市场普遍缺乏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变迁对劳动力技能需求的影响,我们研究发现,三大产业吸纳就业能力重新排序,服务业成为就业吸纳大户,第三产业中的新兴行业互联网/电子商务、教育培训、中介服务等新兴行业人才需求不断增长。

市场普遍对高中低端劳动力技能结构关注较少,我们系统分析了我国工程师红利现状、各类技能人员就业市场供需情况,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赛道选择有借鉴意义。

核心假设风险产业升级、经济转型不及预期目录1.劳动力供给已现刘易斯拐点 (7)1.1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三年下降,结构老化明显 (7)1.2中短期来看后备劳动力边际改善能力弱 (8)1.3低出生率将使劳动年龄人口规模进入低水平新常态 (10)1.4劳动参与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12)2.劳动力技能分布正经历解构升级 (13)2.1第三产业就业吸纳力强劲,第一产业加速挤出 (13)2.2高技能/技术劳动力集聚于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 (16)2.3劳动力技能总体提升,领先行业强者恒强 (18)2.4高技术/技能劳动力比例提升,低技能劳动力加速挤出 (20)2.5互联网岗位成为全行业人力资源标配 (23)2.6就业市场将经历AI带来的扩张、替代效应 (25)3.卖方市场显现,高技能/技术劳动力缺口大 (26)3.1市场总体供不应求,但地区间、城市间差异显著 (26)3.2就业景气度极化,新兴行业、高技术/技能劳动力缺口大 (28)3.3本科及以上劳动力供需两旺,中职劳动力供不应求 (31)3.4结构性失业将长期存在,职业教育亟需补位 (33)4.附表 (34)图表目录图1: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规模和占比开始下降 (7)图2:高龄劳动力占比逐年提高 (7)图3:10年和16年劳动力年龄结构对比图(%) (8)图4:我国少年儿童(0-14岁)规模和占比变化 (8)图5:2011-2025年劳动年龄人口预测数据 (9)图6:2016 和2025E年劳动力年龄人口结构对比图(%) (9)图7:发达国家普遍进入低人口出生率阶段(‰) (10)图8:我国人口净增长走向低稳定(‰) (10)图9:2017E-2021E全年实施二胎后出生人口预测(万人) (10)图10:2026-2036年劳动年龄人口预测数据 (11)图11:各时间段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减少(万人) (11)图12:各时间点劳动年龄结构对比(%) (11)图13:我国劳动参与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12)图14:我国劳动参与率与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化率对比 (13)图15:美国劳动参与率与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化率对比 (13)图16:日本劳动参与率与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化率对比 (13)图17:1990-2016年我国就业人员情况 (13)图18:1990-2016年三大产业就业人员占比情况 (14)图19:1990-2016第二产业各门类就业人员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15)图20:2004-2016第三产业各门类就业人员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15)图21:第二和第三产业18门类就业人员CAGR(04-16)对比(单位:%) 16图22:2010年三大产业吸纳各学历就业人口比例(单位:%) (16)图23:2010年我国各门类就业人口学历结构对比(单位:%) (17)图24:2010年我国制造业各大类就业人口学历结构对比(单位:%) (18)图25:2000/2010年我国就业人口学历结构对比(单位:%) (18)图26:2000/2010年各产业就业人口学历结构对比(单位:%) (19)图27:2010年较2000年各大门类高技能(专科及以上)就业人口占比变动(单位:%) (19)图28:各职业大类学历结构对比(单位:%) (20)图29:2010年/2000年各职业大类就业人口占比(单位:%) (20)图30:1997-2016年我国R&D人员快速增长(单位:%) (21)图31:2014年各国企业R&D人员FTE对比(单位:人年) (21)图32:2016年农民工从业行业分布(单位:%) (22)图33:2016年农民工学历分布(单位:%) (22)图34:2009-2017农民工就业人员 (22)图35:2010-2017年农民工输入地地区分布 (22)图36: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 (23)图37:2013-2016年各大门类企业中有电商交易比重(单位:%) (23)图38:2013-2016年各大门类企业中每百家公司用友网站数量(单位:个) 24图39:2012-2016年互联网行业公司数量 (24)图40: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市场规模和增速 (24)图41:互联网公司行业分布(单位:%) (25)图42:2012-2016年互联网从业人数(单位:万人) (25)图43:全球六大经济体实际GDP年均增长缺乏动力 (25)图44:2035年各大经济体实际GVP增速预测 (25)图45:全国求职市场供需人数、求人倍率(按季统计) (27)图46:2016Q2-2017Q4不同行政区域CIER指数 (27)图47:2016Q2-2017Q4不同行政区域招聘职位增速 (27)图48:2016Q2-2017Q4不同等级城市CIER指数 (28)图49:2016Q2-2017Q4不同等级城市招聘职位增速 (28)图50:2017Q4按CIER口径就业形势较好和较差各十个行业 (28)图51:代表性行业就业景气度CIER历史数据 (29)图52:各职业招聘人员需求(按季统计)(单位:人) (29)图53:各职业求人倍率(2014Q1) (29)图54:各技能、技术招聘人员需求(按季统计)(单位:人) (30)图55:各技能、职称人员求人倍率(2014Q1) (30)图56:2014-2016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 (31)图57:各学历劳动力供需增速对比(2005VS2013年) (31)图58: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求人倍率(季) (32)图59:中职、普高及初中及以下劳动力求人倍率 (32)图60:2017年上海市中职毕业生起薪集中在2190-3500元 (33)图61:2017年全国高职高专、本科毕业生起薪(单位:元) (33)图62:结构性失业人口预测(单位:万人) (33)图63: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四大刚需市场 (34)表1:2018届互联网校招高薪清单 (26)附表1:一级市场标的 (34)附表2:海外上市公司 (35)附表3:A股上市公司 (35)附表4:新三板公司 (36)1.劳动力供给已现刘易斯拐点1.1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三年下降,结构老化明显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已进入下降通道,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逐年下降。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采用国际标准15-64岁)数量在13年时达到峰值10.06亿,14-16年连续3年下滑,累计减少322万;从总人口占比来看,劳动年龄人口/总人口10年达到峰值74.5%,随后连续6年持续下降,2016年占比为72.5%。

图1: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规模和占比开始下降资料来源:2017年统计年鉴,申万宏源研究伴随总量缩水是结构老化问题,劳动年龄人口内部结构呈现趋势性老化现象,其中高龄劳动力(45-64岁)16年占比上升至39.2%。

我们将劳动力年龄人口划分为“15-24岁”、“25-44岁”以及“45-64岁”三个阶段,分别代表低龄劳动力、中龄劳动力和高龄劳动力,发现高龄劳动力占比持续提高,而低龄、中龄劳动力占比持续下滑,以2010年和2016年两年数据为例,10年劳动年龄结构为“23%-44%-33%”,16年这一结构变为“17%-44%-39%”,其中高龄劳动力上涨6.6pcts,而低龄劳动力下降6.1pcts,中龄劳动力基本保持平稳,劳动年龄人口呈现明显老化趋势。

图2:高龄劳动力占比逐年提高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1.2中短期来看后备劳动力边际改善能力弱少年儿童(0-14岁)可视为劳动力后备力量,这部分人口在1953-2016年期间经历了增长、下降、小幅回升三个阶段,1982年达到峰值3.41亿,随后计划生育全面实施,90年代后伴随出生率全面回落,这部分人口在小幅波动中持续下降,2011年触底回落到2.22 亿,随后5年小幅回升,2016年至2.30亿,2012-2016年间累计增加844万。

从总人口占比来看,1964年达到峰值40.7%,随后进入下行通道,2013年到达底部16.4%,近三年小幅回升到16.7%。

从过往数据来看,相对于劳动力结构迅速老化趋势,劳动力后备补充力量薄弱。

资料来源:2017年统计年鉴,人口普查数据,申万宏源研究我们进一步测算0-14岁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后对劳动力年龄人口的边际改善作用。

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为时间起点,该时点0-14岁人口在2011-2025年这15年间将陆续进入劳动力年龄阶段,而同期该时点50-64岁人口将相继退出劳动力市场,我们将年龄逐年逐一更换粗算出11-25年累计减少2,259万劳动年龄人口,说明0-14岁人口对中期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的边际改善明显弱于50-64岁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带来的边际减少,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中期处于加速下降阶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备注:2010年数据采用人口普查数据。

我们将11-16年推算数据和公布数据进行比较,误差在-5.1‰至-6.5‰,误差产生原因主要在于1、死亡率采用2010年数据,存在高估可能;2、时点人数和平均人数(期中人数)存在一定差异。

采取上述预测数据分析25年较16年劳动年龄人口结构变化,发现结构老化趋势不改但速度有所放缓。

相较于16年低龄劳动力(15-24岁)、中龄劳动力(25-44岁)、高龄劳动力(45-64岁)为“17%-44%-39%”,而2025E 将变为“15%-41%-44%”,中低龄分别继续下降2.9 pcts 、1.7 pcts 。

高龄继续处于上升态势,上升4.6pcts ,相较于10-16年老化速度趋缓。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1.3低出生率将使劳动年龄人口规模进入低水平新常态每年新出生人口最快在15年后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因此新生儿数量可代表劳动力长期储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