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技术在EDI中的应用
textOnly dt:type= string /> <ElementType name= Unit content=
textOnly dt:type= string /> <ElementType name= Num content=
textOnly dt:type= float /> <ElementType name= Price_NoTax content=
关键词: W e b - E D I ; X M L ; X S L ; D O M ; O r a c l e X D K 中图分类号 TN915.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241(2006)07-0022-04
Application of XML Technology in EDI
<ElementType name= Product_No content=
E D I 的参与者都能从中获得好处 因此 X M L 的诞生 textOnly dt:type= string />
将引发了一场 W e b 技术的革命 X M L 技术的应用将给
<ElementType name= Product_Name content=
了以前固定格式 E D I 的困难
textOnly dt:type= string />
X M L / E D I 引进模板 T e m p l a t e 的概念 解决了
<ElementType name= Client_name content=
E D I 的主要问题映射 如果用户应用程序实现了 X M L / textOnly dt:type= string />
求置标语言的制定者制定出一个非常详尽非常全面的
下面的 Schema 文件 order_sch.xml 片段 描述了
语言从而适合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应用
标准订货单的字段名称 数据类型等信息 通过它可以
X M L 是一个开放式的标准 它还包括三个相互联 验证由 w e b 应用软件生成的 X M L 数据文件是否符合标
2 目前 H T M L 标识语言过于简单 随着 W e b 文 件内容的增多和形式多样化 越来越显得不适应
在 H T M L 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之后 可扩展标记 语言 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诞生了 XML 优秀性能所引导的 W e b 革命 将带来新一代 W e b 使 Internet 与 EDI 更好地融合 令 EDI 真正具备 Web 风格 X M L 基本能解决所有 H T M L 不能解决的问题 让数据 在不同的操作系统或应用之间进行灵活交换
HUANG Guo-rong
(Guangdong forestry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Guangzhou 510520 ,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XML technology which differs from the EDI technology based on Internet.The key tech-
<ElementType name= Zipcode content=
成映射 花费很小 通过模板 用户可以得到对其环境 textOnly dt:type= string />
的最佳集成 模板可以存储在别处 动态结合到本地应
<ElementType name= Telephone content=
1 引言
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即 电子数 据交换 是指按照协议 将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标准 化信息 经过电子数据通信网络 在各个有伙伴关系的 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 1 ] 但是 企 业要实现传统的 E D I 商业伙伴之间必须达成某种商业 协议 购买 VAN Value Added Networks 服务 并 订购或编写客户软件 所以 E D I 系统部署和实施起来 较复杂 成本也较高 难以普及
术已被证明最适合 Web 开发 应用于 Internet EDI 则
<?xml version= 1.0 ?>
可以得到真正 W e b 风格的 E D I
<Schema name= Order_dtl xmlns= urn:
XML/EDI
schemas-microsoft-com:xml-data
X M L 支持结构化的数据 可以更详细地定义某个
xmlns:dt= urn:schemas-microsoft-com:
数据对象的数据结构 这不仅为标记该产品提供方便
datatypes >
而且这种 X M L 数据使排序 查询 注释更方便 解决
<ElementType name= Client_no content=
textOnly dt:type= float /> <ElementType name= Money_NoTax content=
textOnly dt:type= float /> <ElementType name= Tax_Rates content=
textOnly dt:type= float /> <ElementType name= Money_IncludeTax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6 年第 25 卷第 7 期
计算机应用
Computer applications
XML 技术在 EDI 中的应用
黄国榕
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广州 510520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 XML 区别于以往基于 Internet 的 EDI 技术的优点 然后详细分析了 XML/EDI 的具体实现中的标准 EDI 单 证 Schema 的制定 XML 格式数据的验证和存取 用 XSL 显示 XML 数据等关键技术的实现
计算机应用
Computer applications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6 年第 25 卷第 7 期
2 XML技术简介
3.1.1 XML文档的合法性
X M L 继承了 S G M L 具有的可扩展性 结构性及可
X M L 必须遵守 X M L 的语法标准 有正确的格式
校验性 大大丰富了 H T M L 的描述功能 可以描述非
E D I 那么代理可以自动完成映射 并产生正确的消息
<ElementType name= Address content=
同时 代理可以为用户生成一个 W e b 表单 与 W e b - textOnly dt:type= string />
E D I 不同 X M L / E D I 可以在客户端处理消息 自动完
well-formed
常复杂的 W e b 页面 X M L 允许各个不同的行业根据自
X M L 必须遵守相应的文件类型定义 D T D 或其他的
己独特的需要制定自己的一套标记 但它并不强迫所 X M L 模式 而成为 有效 的 X M L 文件
有 浏 览 器 都 能 处 理 这 些 成 千 上 万 个 标 记 同 样 也 不 要 3.1.2 用Schema制定标准单证
content= textOnly dt:type= float /> <ElementType name= Memo content=
textOnly dt:type= string /> </Schema> 清单 1 order_sch.xml 片段
3.2 验证XML的格式正确性和有效性 3.2.1 XML的合法性验证
收稿日期:2006-03-10
2万2 方| Te数chn据iques of Automation & Appications
企业开花结果 目前 基于 Internet 的 EDI 技术 主要有四种方式
Internet Mail Standard IC Web-EDI XML/EDI[3] 其中 W e b - E D I 方式是目前因特网 E D I 中比较流行
从 E D I 中得到好处 由于 X M L 的结构化和文件格式定
<ElementType name= E-mail content=
义 D T D 特点以及 X M L 的超链接 可以进一步指定 textOnly dt:type= string />
目标找到后的动作 X M L 本身的互操作性 使 X M L /
niques such as the Schemas of standard EDI form, the access and validation of XML data, the representation of XML data by XSL are analyzed in detail. Key words:Web-EDI; XML; XSL; DOM; Oracle XDK
基于 Internet 的 EDI 带来新的生机
textOnly dt:type= string />
3 XML/EDI的技术实现
<ElementType name= Product_Type content= textOnly dt:type= string />
3.1 制定标准EDI单证Schema
用程序中 这些使 X M L / E D I 成为名符其实的 W e b 风格 textOnly dt:type= string />
的 EDI
<ElementType name= Fax content= textOnly
X M L / E D I 是对称的 E D I 它能让所有的参与者都 dt:te= Product_Grade content=
万方数据
Techniques of Automation & Appications | 23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6 年第 25 卷第 7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