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战中的德国

二战中的德国


“古斯塔夫”(多拉炮)列车炮
被法西斯横扫的国家
• 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丹麦、挪威、卢 森堡、比利时、荷兰、法国、英国、苏 联、南斯拉夫、希腊、美国,吞并了奥 地利。
“闪电战”
• 1917年4月加拿大在维米岭战役中的出色胜利是闪电 战的第一次使用。纳粹德国国防军在二战中大规模运 用此战术,对波兰、法国和苏联的入侵非常有效。 • 闪击波兰28天,闪击法、比、荷等国6周,而在苏联 闪电战失败了,被迫进行持久战。而德国的军事潜力 和经济潜力无法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尤其是当 时德国的人口不过6000多万人,无法承受大量兵员 的消耗。
巨炮——多拉
• “多拉火炮”是德国人1942年搞出来的。这门火 炮之大,可谓大得出奇: 身管长为32.48米。因为身管太长,不得不分为 前身管和后身管。前身管有身管套。先将后身管插入 身管套与前身管相连,再用硕大的连接螺母将它们固 定。火炮组装起来后全炮长42.976米,宽7.01米, 高11.06米,全炮长度相当两个篮球场,高度相当于 4层楼房那界大战后对德国军备的限制,开始恢复军事力量, 加紧扩军备战。1936年10月与意大利签定了“轴心协定”,同年11月与日本签 定了“反共产国际协定。”第二年意大利也加入此协定,德、意、日三国结成了法 西斯联盟(即轴心国)。1938年到1939年,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希特勒入侵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随后开始对英、法进攻, 只用六个星期的时间就打垮了英法联军。1941年6月,希特勒入侵苏联.1942年,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希特勒丧失了30万精锐部队,从而失去了战略主动权。苏 德战争爆发后,英、美等国迫于形势,同苏联结成反法西斯同盟。1944年盟军在 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配合苏联红军在东线的进攻,加速了第三帝国的灭亡。 1945年4月,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希特勒见败局已定 1945年4月28日午夜前不 久,希特勒和他的情妇埃娃· 布劳恩正式结为夫妇,接受洗礼。4月29日,苏联坦 克向火车站附近的动物园推进。4月30日,苏军经过激战,终于攻占了国会大厦。 此时希特勒的总理府已在炮火的射程之内。下午3点30分,希特勒回到地下室的 避弹房间,开枪自杀。埃娃· 布劳恩则与此同时吞下了毒药。两人的尸体被侍从用 军毯包上,抬至总理府的花园里,浇上汽油,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骨灰被埋进 一个炮弹坑
德国屠杀犹太人
• 关于德国在二战期间屠杀犹太人,也并不只是希特勒 个人的单纯罪恶,而是整个国家行为。从费舍尔所撰 写的《德国反犹史》中可以一窥端倪 [ní ] 。费舍尔在 《德国反犹史》中追溯 [sù]了从中世纪以来德国文化 中的反犹现象,及其在基督教、仇外性、生物人种学 等多方面的历史渊源,从而清晰地阐明了德国是如何 能够进行种族大屠杀的深刻原因。德国人对犹太人以 及在犹太问题上的偏见是持久顽固、无法摆脱的。犹 太问题根本上就是德国的问题,这主要源自于长期以 来具有基督教传统的恐犹症,而这实际上明显是一个 文化和道德上的盲点。远在纳粹上台前,甚至德国大 学的许多前沿性机构和学科就开设了歧视犹太人的种 族卫生学和种族医学这样的课程。除了这种有组织的 恐犹症形式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贯穿整个20世纪20 年代的大量亵渎xièdú犹太人墓地和犹太人会堂的罪行。 尽管在魏玛共和国时期没有大屠杀发生,但也有好几
二战时候的德国
• 是他们—德意志士兵。在二战中,德国军队所向无敌 并不仅仅靠战略上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德国士兵的英 勇无畏。在闪电战中,德国装甲兵一日千里,伞兵四 处开花,狙击手歼敌无数......这些战果证明了他们的 勇气,捍卫了他们的荣誉。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伟 大的民族之一,德国士兵们用自己的勇气与献血证明 了这个事实。 • 然而他们却走上了一条错误的路,几年的战争使德国 的战争潜力几乎耗尽,两线作战无疑是个错误的决定。 在战争的末期,在苏联,德国士兵的补给已大大下降, 每个德国装甲兵每天仅能领一斤又黑又硬的面包。但, 既便如此,他们仍在坚持战斗。他们的尊严使得他们 不能投降,他们在用最后的力量维持着自己的骄傲, 直至死亡。
希特勒的图片
二战时期德国步兵用步枪主要 有:
• 7.92mmMl898式毛瑟步枪、 7.92mmMl924式步枪、7.92mm98K式毛 瑟步枪。 7.92mmMl898式毛瑟步枪。属于 非自动步枪,是德国的枪械发明家毛瑟设计, 1898年定型,毛瑟兵工厂制造,此枪是毛瑟 所发明的步枪中最得意的一支步枪。它发射 7.92mm98式毛瑟弹,弹头初速为859m/s, 表尺射程为2000m,由5发弹仓供弹,膛线右 旋4条,枪全长为1255mm,枪全重为 4.08kg。
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了“啤酒馆暴动”, 威胁正在开会的巴伐利亚首脑卡尔交出政权,终因孤立无援 而失败。 1924年2月26日,希特勒及其主要成员因叛国罪 被判刑。希特勒利用在狱中这段时间,写出了《我的奋斗》 一书。书中系统的阐述了他创建第三帝国,征服欧洲的野心。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在大资产阶级的策动支持下,登上 了总理的宝座。开始实现他称霸世界和使德国纳粹化的计划。 1933年2月27日,希特勒与戈林合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国 会纵火案”,诬陷是共产党人所为,以达到消灭政治对手的 目的。接着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实现了“纳粹 党”一党独裁。1934年,兴登堡总统逝世,希特勒操纵国会 宣布:“德国总统和总理的两个职务合并为一”。因此,希 特勒自称为元首和帝国总理,拥有国防军最高统治权。德意 志第三帝国正式形成。
希特勒简介
阿道夫· 希特勒(1889——1945),德国纳粹党首领, 第三帝国元首兼总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头号战 犯。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北部边境小镇布劳瑙。 其父是海关一小职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希特勒在巴伐利亚步兵团作为志愿兵服役,他参 加了著名的松姆河战役、阿腊斯战役、伊普莱斯 战役,并在战斗中两次负伤。 1919年,希特勒 参加了一个叫做“德国工人党”的小团体,并成 为该党主席团成员。1920年希特勒将该党改名为 “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民社党或国社 党,按德语缩写音译为纳粹党)。随着纳粹党知名 度的不断提高,希特勒在党内的地位也日益突出。 1927年希特勒最终夺取了党的领导权,成为该党 主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