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之文字..

现代汉语之文字..

汉代通行。
隶书有秦隶、汉隶两 种。秦隶是产生于秦代的 隶书。汉隶是在秦隶的基 础上演变来的,是汉代通 行的字体。
主要特点:
秦隶把小篆圆转弧形 的笔画变成方折平直的笔 画,基本摆脱了古文字象 形的特点。汉隶字形方正,
撇、捺、长横有波磔,很
少有篆书的残存痕迹。
(5)楷书: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 沿用至今。又叫“真书”。

2、汉字的形成
(1)文字性质的符号:5000-6000年
刻在陶器上(p.133-134)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2) 成批的汉字资料:3000多年。
甲骨文(p.135 )
(3)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
据史书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的一位史官。 但是没有证据证明仓颉就是汉字的“原创”发 明人。 实际情况可能是仓颉曾经从事过汉字的搜
2.文字的分类
(1)表音文字 用字母记录音素、音节的叫音素文字、音节文 字,可合称为表音文字。如英文、俄文等字母 文字。 (2)表意文字 记录语素、词的叫语素文字、表词文字,可合 称为表意文字。如汉语等非字母文字。
3.文字体系的来源

就我们所知,全世界各种语言所用的文字体系 大抵不外乎四个来源: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字、 埃及的圣体字、中美洲马雅人的图形字、中国 汉族的方块字。
(2)有些字形演变反映了相关事物的发展变 化。如:炮,本从石;后改用从火的“炮”。 “炮”本读“páo”,指烹调方法,与枪炮的 “炮”是同形字。 (3)新字的产生和旧字的消亡反映出某些文 化因素的变动。如:“瓷”,瓷器大约是在东汉 末至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有了瓷器后汉字中才有 了“瓷”。“ ”等二十多个与祭祀有关的字, 随着这些祭祀活动的停止而成为死字,不再流通。
(3)汉字是平面型文字
汉语的一个词(或一个语素、一个音节) 往往用一个平面型方块来记录,其构成成分横 向和纵向同时展开,形成平面。
(4)汉字不实行以词为单位的连写。
汉字记录汉语不用空隙表示词的界限, 而表示语素的界限。
4.汉字的作用
①国内 A、记录了光辉灿烂的汉民族文化遗产,并 使之流传到现在,传播到四方,促进了社会的发 展。 B、汉字记录的书面语限制了方言分支的扩 大,对汉民族和汉语的统一、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C、不仅是汉民族的通用文字,也是汉族人 民和少数民族人民相互学习、交流经验的工具,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特点:字形方正 (方块字定型) ,笔画 没有波磔,书写方便。

(6)草书
包括章草、今草、狂草三种。章草是隶 书的草写体,东汉章帝时盛行。今草产生于东 汉末。狂草产生于唐代。 主要特点: 章草笔画有汉隶的波磔,虽有连笔,但字 字独立。今草形体连绵,字字顾盼呼应,贯通 一气,笔形没有波磔。狂草变化多端,极难辨 认,变成了纯艺术品。
2、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作为语素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它在自身的结构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从 字形里体现出来的构字理据,反映了汉民族悠 久的文化特征(象形字尤为明显)。 (1)有些字的结构显示了先民的生活和意 识。如:“宫” ,甲骨文“宫” 上面像房屋, 下面两口像连环穴,指房屋、居室。与祭祀、 祈祷有关的字多从示,表明古人认为这些事情 多与神祉有关;与思维活动、感情意志有关的 字多从心,表明古人把心当作思维器官。
2.各字体的主要特点(P136-144)
(1)甲骨文: 指通行于殷商时代, 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主要特点: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拐弯处多 是方笔,外形参差不齐、大小不一,假借 字很多,结构尚未定型。

(2)金文:指主要通行于西周的青铜器上 的文字。又称钟鼎文。

主要特点:笔画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 匀称,异体字较多。
3、以汉字为本体产生的文化现象。
如:书法、篆刻、对联、回文诗等, 字谜和隐语也依附汉字的结构而构成。
思考和练习
1.汉字是怎样产生的? 你怎样认识“仓颉造字”
说?
2.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3.说汉字是意音文字、语素文字,这 是按照什
么标准划分出来的? 4.怎样理解汉字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5.与一种表音文字进行比较,具体谈谈汉字的性 质。
现代汉字的内部结构(构字法)分析,是从字形 的现状着眼,研究字形、字音、字义的关系,从 而说明构字的理据,得出现代汉字的构字类型。
分析汉字的从内部结构得到的基本构字单 位是字符。字符根据它和整字的音义关系,分 为意符(与整字意义上有联系)、音符(与整 字读音上有联系)和记号(与整字在音义上均 无联系)。因此,现代汉字从内部结构看,是 由意符、音符和记号构成的,这三类字符搭配 使用,构成了现代汉字六种结构——现代汉字 的新六书:
三、异体和简体(各种字体都有,P146)
正体 异体(俗体/或体) 一字多形 简体:异体字中符合简化要求 的字形 繁体:笔画未经简化的
思考和练习
小篆在汉字形体演变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汉字的结构特点; 2、正确运用汉字的笔顺; 3、掌握现代汉字的结构层级,能运用现代汉 字常用部件和部件拆分法对汉字进行外部结构分 析; 4、能够运用现代汉字字符分析汉字的构字 类型; 5、掌握重要概念:笔画、部件、偏旁、独 体字、合体字、字符、意符、音符、记号。
【重点难点】 笔画、笔顺、笔画组合方式、偏旁、部首、 字符;笔画组合方式、汉字的结构类型和构字 类型。 【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一、汉字的结构方式 二、现代汉字的外部结构—现代汉字构形法 (字形结构)
古代:六书(P154-158)
内部结构
现代(P159):形声、会意、 合形合音合义、变形 结构 外形结构 结构关系:空间、方位 结构单位:笔画、部件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汉字、圣书字、 楔形 文字
4、文字的作用: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二、汉字概说

1.汉字的含义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汉族人 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符号体系。考 古发现最早的汉字样品是甲骨文(甲骨文应用 于公元前6000年以前)。
一、汉字的结构方式(形、音、义结合, P154-159,略)
许慎《说文解字· 序》(六书):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第一节
汉字概说
【教学目标】 了解汉字的性质、特点;汉字的产生及其作 用;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重点难点】汉字的性质、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 一、文字概说 二、汉字概说 三、汉字与汉文化
一、文字概说
1.文字的含义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重要 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 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
2. 印刷体和手写体
习惯上所说的汉字印刷体,只指印刷上常 用的楷书的各种变体。 印刷体的特点是笔画清晰,端正匀称,便 于辨认,大都不容易手写。 印刷体常用的有四种变体:宋体、仿宋体、 楷体、黑体。(P143)
印刷体常用的字号从大到小有:初号、小初 号、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小四号、五号、 小五号、六号、七号等。
(3)篆书:有大篆、小篆的区别。大篆一般指 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小篆指秦始皇统一六 国后整理、推行的标准字体。

主要特点:大篆字形比金文整齐,笔画均匀, 仍有少量异体字。
来自大篆(秦国文字) 秦朝通行 小篆 第一次规范化字体 圆转匀称;略带椭圆;字形整 齐;偏旁固定;基本定型
(4)隶书:秦代“徒隶”所用的简易字体,
集与整理工作。但是,汉字的创造不是一时一
地的事情,更不是一人所能够完成。
(汉字起源于图画和简单刻画。) (4)文字符号系统是在原始图画符号、结绳、 八卦、算筹、契刻等辅助记忆方式的基础上, 经过许多世代的“知识分子”和“准知识分子” 们集体创造并逐步成熟起来的。
文字的萌芽可能是分散的,不成系统的。 但是经过使用者的加工整理,图形或符号逐渐 同语言中的“词儿”对应起来,并能够代表语 言用来记事和交际,这样文字符号体系就逐渐 形成了。
现 代 汉 语
文 字
现代汉语课程组编
第二章
文字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汉字的性质、特点、功能以及汉字整理 与简化的理论与方法; 2、提高正确使用规范汉字的水平和辨析纠正不规范用字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汉字的结构和形体演变规律,汉字简化的理论与方法,汉字标 准化; 2、汉字的性质、特点,汉字的造字法,汉字的结构、汉字简化的 方法。 【教学方法】比较法和讲授法 1、比较古今汉字样品; 2、联系社会用字情况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关于规范汉字 的有关规定,分析比较现代汉字的应用。 【教学时数】9课时 【汉末,一直沿用至今。
主要特点: 形体近楷不拘, 近草不放,笔画连 绵,各字独立,易 写好认。
3、汉字形体演变的趋向
总的说来,汉字的形体是朝着简单易写的方向
发展的。具体说来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从图画性的象形文字逐步变成了不象形 的 书写符号。 竖、撇、点、折的笔画。
印刷体各种字体字号表
宋 初 号 体 仿宋体 楷 体 黑 体




































小初号 一 二 三 四 号 号 号 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