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公务员职业倦怠与压力管理(一)论文关键词:公务员职业倦怠压力管理调适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竞争和压力也正在逐渐影响到政府或公共事业的各个部门各种层级的公务员。
由环境中产生的紧张性刺激,引起个体的心理和生物反应称为压力反应,职业倦怠就是工作压力达到一个临界程度的状态。
公务员职业倦怠程度最高,如果对之不能很好调适,对公务员自己及其家庭和单位会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危害极大。
所以,有必要从以下方面克服公务员的职业倦怠:组织干预;行为调适;情绪调适;心态调整。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
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有了这种心态,就能从工作中发现若干的意义,对工作产生出强大的动力和主观的自觉能动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竞争和压力也正在逐渐影响到政府或公共事业的各个部门各种层级的公务员。
适度的压力让人们满怀希望,朝气蓬勃,这是一种健康的心理。
但是,如果对压力处理不当,也容易使人在长期的紧张生活中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
尤其是对心理素质欠佳者,由于主观愿望与客观满足之间出现巨大差距,加上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策略来应对,就会引起当事人消沉、行为退缩、逃避责任、工作上听之任之,信仰丧失,甚至出现精神变态、犯罪或自杀。
公务员的压力通常是指当其察觉到环境对他们的要求超过其能对付的能力,或者被迫以某种不喜欢的工作方式在不适应的环境里工作,在环境中失去对工作或人际关系的把握感、控制感时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的和心理的状态。
这种由环境中产生的紧张性刺激,引起个体的心理和生物反应称为压力反应。
职业倦怠就是工作压力达到一个临界程度的状态。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JobBurnout),是一个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
根据国际上的分类,一般把职业倦怠分为3个方面: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
有研究表明,有三分之二的疾病和绩效降低与不能有效适应压力有关。
但是,如果工作和生活中没有任何压力,人的免疫系统也会出现功能降低,也非常容易导致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留意到有些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压力太小,导致对工作和生活方式改变的不适应,其免疫能力降低,最后得了严重的疾病。
所以,要让公务员处于合理的压力水平状态下,调整好生活和工作、个人和组织、现实和理想的关系,对个人、组织和国家都是大有益处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李超平博士指出:虽然不同行业之间倦怠发生率有差别,但现在社会所有行业发生倦怠的可能性都很高。
事实上,只要与人打交道多的群体,都存在职业倦怠高发的问题。
当人们对自己不再充满信心,对工作不再兴致勃勃时,就会产生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不是说来就来的,而是由日常工作中的挫折、焦虑、沮丧日积月累而形成的。
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职业中,公务员中有高达54.88%的被调查者出现了工作倦怠,是工作倦怠比例最高的职业,而人力资源从业者则是倦怠程度最低的人群,仅为30.53%。
出现工作倦怠的被调查者中有20.9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不能获得提升,而未出现工作倦怠的被调查者中只有2.8%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不能获得提升。
从这一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工作中能否获得提升与是否出现工作倦怠有着明显的关系。
职业倦怠的发生率和工作性质、工作要求有很大关系。
公务员则是因为工作性质以执行为主,自主性差,即使自己有不同意见,也要服从上级安排,久而久之其积极性和成就感就会降低。
而且,类似公务员的职业,发展机会只能靠提升,而升迁的职位有限,竞争激烈,导致很多人难以获得升迁,这种一元化发展的途径也导致倦怠。
另据数据显示:政府、公共事业为工作倦怠出现比例最高的行业,工作倦怠比例达到52.0%,专业服务、财会、法律为工作倦怠出现比例最低的行业,仅为27.2%。
职业倦怠的症状和危害发生职业倦怠的典型表现是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人性化淡漠、攻击性行为等情绪和行为特征。
职业倦怠常常有以下13种典型症状:1.在工作中经常有挫折感,恶劣性情绪增加,容易烦躁或喜怒无常;2.人际关系不融洽,孤独感加重,朋友减少;3.刻意回避各种社交活动,有自闭倾向,对自己及周围环境持消极态度;4.周期性的激动、焦虑、恐惧、沮丧、甚至绝望;5.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小毛病不断;6.对工作没有热情,总感到工作繁忙,心理压力过重;7.通过抽烟、酗酒、追逐异性等方式来回避现实;8.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十分无聊;9.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得过且过;10.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下降;11.发现忘记了许多事情、数字、朋友的名字和通常记得的地方;12.心力疲惫,丧失信心和自负自大;13.发现自己很难放松,经常烦躁和坐立不安。
心理压力既来自外部世界的客观现象,也取决于人们看待这些现实问题的态度。
一般而言,在压力的持续影响下,人的生理反应是血液从四肢转入肌肉、心脏和大脑,外围血管收缩因此导致手脚冰冷,消化过程被关闭,没有食欲和肠道紊乱。
职业倦怠不但会直接影响公务员身心健康,也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甚至还会厌弃工作,最终会对自己、家庭及单位都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危害极大。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务员的职业倦怠会使其产生情感和家庭问题;也会导致失眠、酗酒、药物依赖和自杀。
心理枯竭还会使他们斗志消沉,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进步,影响自身的职业发展。
第二,公务员出现职业倦怠后,易对领导和同事的行为作消极解释,易产生出不必要的人际关系矛盾,甚至与同事的关系恶化;为社会提供的服务质量会明显降低。
第三,职业倦怠状态的公务员对工作的消极影响会导致士气低落,时常抱怨,工作效率下降,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进而严重影响组织的稳定性和工作效能。
第四,公务员职业倦怠将会导致公务员队伍的高流失率,严重影响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如果压力过大,个体容易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易出错,不想与人沟通,导致工作业绩的下降,反过来,就易形成更大的压力,最后导致恶性循环。
克服职业倦怠的需要组织干预的措施1.改变产生倦怠的应激源。
最近人才网公布首份管理者痛苦指数调查结果显示,“上级总是不信任我,授权不充分”和“预定的工作目标过高”是最痛苦的应激源。
因此作为管理部门的管理者应尽可能突出情感化的管理特色,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不是一味地施压,要尽可能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为公务员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使他们的郁闷和疑惑得到及时的排解;同时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调整竞争机制满足大多数人的成就需要。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冲公务员的心理压力,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
2.工作丰富化。
工作丰富化是一种纵向的扩大工作范围,即向工作深度进军的职务设计方法,与向工作的横向扩展的工作扩大化的职务设计方法相比较,此种职务设计方法的扩充范围更为广泛,主要是由于此种方法可以集中改造工作本身的内容,使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化,从而使职务设计本身更富有弹性。
工作丰富化主要通过增加职务责任、工作自主权以及自我控制,满足公务员的心理的多层次需要,从而达到激励的目的。
3.丰富培训的内容。
培训不只是提高公务员的职业技能,还要针对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和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培训。
公务员只有真正对组织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意识后,其能力和潜能才能得到真正充分的发挥,进而表现为工作绩效的提高。
通过培训,可以使具有不同价值观、信念,不同工作作风及习惯的人,和谐地统一在组织之内。
4.关注组织公平。
公平是每个公务员都希望组织具备的基本特点之一。
公平可以使他们踏实工作,相信付出多少就会有多少公平回报;相信自身价值在组织里能有公正评价。
因此,组织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到公平。
首先,绩效考核的公平。
要运用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对公务员的绩效进行定期考评。
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针对公务员职务不同进行职务分析和岗位描述,明确公务员职责范围和责任大小。
其次,要建立绩效考核监督机制,保证考核工作公正和公开。
通过对公务员价值的科学评价,使绩效考核成为公务员竞争上岗、人员调整的主要依据。
最后,选拔机会的公平。
为了使各种人才脱颖而出,在公务员的选拔使用上既看文凭,又看水平;既考虑专业,又考虑专长;既看现有能力,又看潜在能力。
把公务员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去考核,为各类人员提供公平的竞争舞台。
5.用沟通创造和谐舒心的民主氛围。
沟通可以达到领导和下级公务员的相互了解,使正确的决策很快被人理解和接受,变成执行决策和服从领导的实际行动。
没有沟通就没有统一的意志、观念和行动。
对组织而言,应当拥有一个开放的沟通系统,以增强公务员的参与意识,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意见交流,促进工作任务的有效传达。
让公务员对此发表意见和建议,通过协商对话、双向交流,使相互之间、上下之间架起理解和信任的桥梁。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沟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难达到完全的统一,但只要长期坚持、逐步完善,就能实现互信的初衷。
沟通的内容很多,包括工作沟通、思想沟通、学习沟通、生活沟通等。
这就需要各级领导注意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加强了解、掌握情况、开展沟通。
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能针对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
面对职业倦怠的行为调适1.找出造成压力的原因。
采取任何形式的行动减轻压力都是大有益处的。
为了击中问题的要害,每当自己烦躁不安时,把情况记录下来,然后观察是否有规律。
当多次观察自己对人和环境的反应时,当事人有可能发现问题所在。
当人们遇到威胁时,不外有下列两种反应:攻击或逃走。
身为职业倦怠的受害者,要减少压力,首先要找出焦虑来源,并采取必要步骤,以重新掌握职业生涯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