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实施者和改革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科任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
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的桥梁。
【关键词】班主任师生关系学风班风后进生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
班级则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是学生学习、成长的环境,班主任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环境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决策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科任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
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的桥梁。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因此,班主任工作是艰巨的,光荣的,有乐趣的,在长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我深有体会:
1. 树立班主任第一印象。
班主任要重视与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机会,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水平、事业心和优良品质,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取得学生的信赖、认同和尊敬,确立威信,排除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创造一个心情舒畅、和谐、融洽的交往情境,迈好建设班集体的第一步。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1要关心和爱护学生。
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是教师本职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热爱学生,始终如一的热爱是班主任的一种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的成长,竭尽全力去教育好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全面深入地熟悉学生,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同时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
从小事做起,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向他们渗透关怀和爱护。
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始终充满爱的温暖。
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动力,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渴望师爱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唤起他们美好的道德情感,才能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敬佩之情,把听从教师的教导转化为自觉行动。
例如:天气变化之时提醒学生注意增减衣服;发现学生有反常行为后,要多过问;为头发凌乱的女学生梳梳辫子;给生病的学生倒一杯水。
这些事虽小,但它却是爱的“感化剂”,能使学生从小事中真实地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2.2 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由于家庭的宠溺与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不免与我们这些六、七十年代的“老”班主任产生实际的隔阂与沟壑。
我们看不惯学生的情绪不稳,喜怒无常;自控力差,不能正确对待困惑;自大自负,缺乏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与别人有矛盾时,总是怪罪别人,没有担当。
反过来他们也不满我们的种种限制,厌烦我们的说教与批评。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与痛苦告诉教师,不愿意与教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由此可见,班主任要多与学生交流,加强彼此的了解,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我发现“笔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那时班上转来一位女生,平时成绩很好,可是一到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就偏低,我找她谈话,她什么都不说。
我知道这个孩子一定有心事,就在她的作业本中夹着一封信,我写了三封信后,这个孩子主动找到我说:她爸爸车祸去世,妈
妈外出打工,她现在在姥姥家,她不想妈妈为了她干得太辛苦,她故意考不好,想辍学帮助妈妈。
听完她的诉说,我震惊了,这个懂事的孩子,小小的内心竟有这么大的酸苦,一颗受伤而孤独的心灵多么希望得到父母般的关怀啊。
我告诉她:班级就是你的家,“家人”都欢迎你,关心你。
无论面对什么挫折,我们都应以微笑面对,做生活的强者。
有困难,咱“家人”都能帮你解决。
此后,我处处给予她关心,帮她申请了特困生补助,还号召班级学生捐款,解决她的困难,帮她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使她认识到: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学习才会改变未来。
班主任不仅要理解学生,还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与尊严。
很多学生把面子看得很重,这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信任他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朋友的身份、态度去和他们交谈,谈学习、谈兴趣等,达到心灵沟通。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尤其是差生,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和好的表现应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无形中就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切忌随意训斥、讽刺挖苦学生,多鼓励为上策。
2.3 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
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班主任要对这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尺度,不能因为有的学生学习好,各方面都优秀就偏爱,有的学生学习差,有劣迹就冷落、瞧不起他们,要平等友好地对待他们。
3. 狠抓学习纪律
本人始终不渝地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优秀的孩子而躬行不辍,各项工作都力求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永不满足,敢为人先。
由于我班学生主要来自
农村,基础薄弱,有很多学生入学时成绩较差,有些学生缺乏管教,养成很多坏习惯,这就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大的难题。
我根据“森林效应”,狠抓学习纪律。
在空旷的田野里,只有稀疏的几棵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惟有在茂密的森林里才能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成为笔直入云的栋梁之才。
本人注重团体精神的培养和良好的班风、学风建设,抓学习管理促教学,狠抓学习纪律不放松,并利用中午休息、节假日对学生进行义务辅导,学生的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 弘扬正气,树立良好的班风
建立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集体,有助于弘扬正气,使班级形成是非分明、团结向上、和谐的育人氛围。
首先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在学生中树立美好形象。
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教育者和启蒙者,自身的行为时刻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班主任无疑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楷模,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无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班主任要选拔培养好班干部,使班级形成强有力的核心。
班干部是集体的核心力量,是班级制度的示范者,是各项活动的带头人,他们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
班主任要高度信任学生,一切集体活动开始要教给班干部方法,培养学生管理能力,放手让班委大胆管理,选好班委、支持班委。
当学生有问题时,先由班委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再由班主任出面,同时也教给班委一些管理方法、方式和经验,锻炼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
5. 转化后进生
一个教学班,一般情况下都存在后进生。
对后进生的转化成为班主任工作中经常遇到且不可回避的问题,同时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并试图解决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讽里有爱迪生”。
每个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注定是“差生”,作为教师,如果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不理不睬,动不动就训斥,甚至体罚,这样必然会引起学生的畏惧感,打消学习积极性,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这样不但不利于我们的教学,还害了孩子。
我坚信,后进生好比一块有沙砾的白玉,一块有杂质的黄金,老师就要做一个琢玉炼金的能工巧匠。
这样,根据“木桶理论”,我狠抓后进生。
木桶能盛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本人十分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以“不放弃每个学生”为原则,不断关心、支持他们,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进取心,主动求知。
即使是他们犯错误时,也尽量不在公共场合下批评,以维护他们的“面子”;当他们考试失败时,不指责、埋怨他们,而是耐心地帮助,找出失败的原因。
对于这些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长处紧紧抓住,尽量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全面发展,主动、健康愉快的成长。
6. 注重各科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
要管理好班级与学生,仅靠班主任的工作很难奏效,班主任必须与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密切配合,积极主动了解学生各科学习情况,勤于家长联系,多做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情绪变化,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形成班级教育的合力。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学生管理中的一项长期的艰苦而又复杂的工作,如何把此项工作做得更好,还有待于不断探讨和摸索,大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