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变化法测量绝对感觉阈限实验报告
摘要:随机选取盐城师范学院教育学(心理方向)11届的3`名学生,使用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感觉阈限
1.引言
最小变化法(The method of minimal change)是费希纳(G.T.Fechner,1860)提出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
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为绝对阈限,指刚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二为差别阈限,指我们刚刚能够感觉到的两个刺激(同一物理量)之间的最小差别的变化值。
最小变化法又称为极限法,最小差异法,最小可觉刺激或差别法,序列探索法。
其特点是刺激按“渐增”和“渐渐”两个序列交替变化组成,且每次变化的数量是相等的。
每一个序列的刺激强度包括足够大的范围,能够确定从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瞬间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时,通常是按物理量的强弱把刺激排成系列,相邻刺激的强度差别很小,而且刺激强度的变化应保持相等。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有可能发生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为了排除这两种误差,在递增和递减序列的实验顺序上,按“增减减增”的平衡模式进行。
2.实验方法
1)被试
3名在校大学生,2名女生,1名男生。
均为21岁,教育学(心理方向)专业。
2)实验仪器
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阈测量计。
3)实验程序
(1)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
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10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应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
(2)被试、主试先练习实验5次,被试坐在心理实验台被试位置,将左手伸入操作箱套袖式测试口,手心向上平放在测试面板上,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地手心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被试若明确感到是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就报告“一点”(练习结果不记录)。
(3)正式实验,主试按事先拟好地刺激系列的顺序呈现刺激,若被试反应为“一点”则在记录表上记“-”,“两点”则记“+”。
要求每一系列都得到被试“一点”和“两点”这样两种报告,即做渐增系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做渐减系列时被试第一次报告“一点”之后,此系列方可停止,然后进行下一系列。
(4)主试在刺激前1.5秒发出“预备”口令,两点阈量规接触皮肤时间保持2秒钟,每两次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5秒钟。
(5)被试仅做两种报告,“两点”和“一点”,“一点”包含分不清是“两点”还是“一点”的情况,被试判断标准应前后一致,测试中实验结果不要告诉被试。
(6)每两序列测完后,休息2分钟。
(可以做另一被试)
3.实验结果
经测定,被试的绝对感觉阈限数据整理成表格如下:
增减系列的变化情况如下图:
4.讨论与分析
(1)这是我们组第一次进实验室做实验,多少有点不规范。
从主试跟被试的两种角度,我们都可以找出不同的原因来解释实验结果。
(2)主试的角度:在实验过程中,明显的可以看出主试对实验器材的不熟练,操作有不对的地方,实验要求是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地手心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而在实验过程中主试很难做到标准。
(3)被试:在一个实验室里有很多组同时在做实验,难免会干扰到对方,使被试不能专心的参与实验。
虽然被试做实验的过程中能有2分钟的休息时间,但或多或少会疲劳,从而使试验任务的操作绩效受到影响。
并且,在实验中,没有固定的主试跟被试,每个组成员都有机会做主试或被试,所以差不多会知道实验的方法,会猜测实验是呈上升或下降趋势,这使得准确性也受到一些影响。
(4)习惯误差是指在实验过程中,被试习惯于前面几次刺激所引起的感觉。
期望误差是指在实验过程中,被试给予相反判断的倾向,期望转折点的尽快到来。
(5)在实验的实施过程方面,虽实验实施过程中留下时间让被试休息,但被试仍会有一点疲劳;同时我们从上图也可看出被试在实验后面产生练习效应,即反应的灵敏度提高。
5.参考文献
郭秀艳杨治良实验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附录(被试测验原始数据)
被试1:单位:毫米
被试2:单位:毫米
被试3:单位: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