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演绎灵动课堂情境课堂演绎灵动教学——“校级‘情境教育’比灵魂赛课”评课稿情境教育顺应儿童天性,突出“真、美、情、思”四大元素,以“儿童一知识一社会”三个维度作为内核,构筑了具有独特优势的课程范式。
本次我们学校举办的“情境教育”课赛活动,不仅凸显了情境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魅力,还提升了我们语文课堂的高效性、观赏性和人文性。
这两周的两个上午,我一共聆听了一至三年级的六节课,每个年级两节,教学内容都是情境阅读。
这六节课,让我领略到了语文老师精湛的语文功底、高超的课件技术、娴熟灵活的驾驭课堂能力、极具魅力的教师个性。
也让我从不同年龄教师的身上学到了不一样的精神:年轻人,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老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过程虽简单,但效率高。
我得出一个结论:传统不能丢,创新也要做,新旧结合,能让我们现代的课堂教学做到轻松自如、高效。
综观这六节课,亮点如下:一、课前采用多种形式的引课,做到实效(做到课前有趣)。
谈话有效如第一节课,用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和孩子们在谈论画中激起对细致发现的一堂课的开始。
第四、五节课都以猜迷语的形式引入新课,第四节课从迷语中猜出本节课的主人公鸭子和白兔,第五节课猜“两手合在一起”得出的声音,还猜每一种掌声代表的意义,活用现场的听课老师给学生掌声所蕴涵的意义转入本节课的内容。
第三节课引用名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来开课。
第六节课用一首唱《父亲》的歌,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前铺垫和谈话,都是为下文的学习而做,非常有效果。
二、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创造教学情境,做到逼真(做到情境激趣)。
情境教学是(网上查找,填补),这六节课中,大部课都做了这一点,用逼真的情境,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难点不攻自破。
1一号选手用形像的图画做了瓜字的样子,让学生看图猜字,激发学生去读准、记准、写准这个字的基础。
她用西沃软件的移动功能给学生选字填空,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字义。
给动画故事当配音演员动画效果制作得唯妙唯俏。
现场拿冬瓜、茄子,青瓜、西红柿给学生观察。
2二号选手用拿实物钉子和用锤子钉钉子的动作来形象记住钉的两个读音。
3三、注意语文字训练,突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一)形近对字记字又用字(二)动作名词区分学(三)理解词语意思如:换词理解“再”字,并用来造句,换词理解“仔细”“大发雷霆”“令人厌恶“经久不息”“尴尬”四、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引导,授学生以“渔网”(一)朗读层层指导,语感中感受句意(二)生字教学中从认读到会运用会写(三)读写结合,学以致用《难忘的八个字》老师总结得非常到位,引导学生写一个人物的外貌,学生的写作看出受益匪浅(四)教给观察方法可用眼看、手摸、鼻子闻、甜头尝六、合理处理教材,挖教材内涵,补白恰到好处七、课堂常规训练有素、教师驾驭课堂灵活机动,对学生的表扬语言能根据学生的回答信手粘来,恰如其分的表杨。
五:情境创设,恰到好处,合乎情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一、课前谈话有效率。
1、注重孩子对文本兴趣的激发。
《七颗砖石》《可贵的沉默》《盘古开天地》这三篇课文老师在导入上都花了大功夫,用图片,音乐,视频将孩子带入了文本中,很符合三年级孩子的特点。
2、几节课在字词教学上比较扎实,都进行了生字本写的指导。
3、因为是情境教学的课,老师都能进行了认真地思考,大胆地实践,有效地进行情境的创设。
4、五位老师都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字背后的意思。
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指导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不足:一、细节处理1、课堂组织:2、教态:语调,儿童语言3、提问学生的速度,不要扫视太久,环视几圈都还没有决定选谁。
二、提问要讲有效性2号选手课堂总有出现“是吗?”“是不是”“是这样吗”“对不对”这样的问题是无意义的,无效的,课堂应该少有。
结束语:我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情境教学首创者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教育”就是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他的学习活动。
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有情感因素的介入,就会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想去学习,主动学习的孩子,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因此情境教育,它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更是师生当下的生存方式,快乐、真实、深刻!“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让我们一道学习情境教育、实践情境教育、享受情境教育!愿情境教育之花盛开九州,芳香流韵!今天三年级上了五节课,分别是《太阳》《一面五星红旗》《可贵的沉默》《七颗砖石》《盘古开天地》这五篇课文,除了《盘古开天地》是三年级上册,其他四篇分布在三下的五、六、七三个单元。
在文体上,一篇说明文,一篇童话,两篇叙事的文章。
三年级学段的特点是1、具备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2、进入大量积累词汇的时期3、进入深入准确理解文本的瓶颈期4、背诵能力强5、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次的活动对大家不但是一次锻炼还是一次考验,就是要在课中呈现情境的创设。
这五位老师都能围绕三年级的学段特点进行设计课。
这五节课的共同特点。
一、课前谈话有效率。
1、注重孩子对文本兴趣的激发。
《七颗砖石》《可贵的沉默》《盘古开天地》这三篇课文老师在导入上都花了大功夫,用图片,音乐,视频将孩子带入了文本中,很符合三年级孩子的特点。
2、几节课在字词教学上比较扎实,都进行了生字本写的指导。
3、因为是情境教学的课,老师都能进行了认真地思考,大胆地实践,有效地进行情境的创设。
4、五位老师都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字背后的意思。
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指导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二、分课点评1、《太阳》一课,是小学阶段第一篇说明文的课,老师的设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老师创设了“太阳公公找不到朋友”的这个情境。
作为听课的一员,我有迫不及待想听下去的欲望,孩子的兴趣也被激发了。
这个情境创设的切入点对这课来讲,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新(创意新)、准(切入点准)、清(脉络清)。
而且我们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篇课文的说明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老师的说明方法的教学又走回了常规的路,常规课这样上没有问题,但是我们是来比赛的这样的处理,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但是如果能利用整个情境,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开去探索为什么太阳不能和我们做朋友的奥秘,哪整个课堂的灵动性就更好了。
另外一个方案就是学习太阳的特点的部分,每段的教学都应该有区别,要由扶到放,这样方式是不是使得课堂的自主性和老师的指导性就更好了呢!2、三年级第二节课《一面五星红旗》是三下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的单元主题是通过世界各地的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用文中的事例来感受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对于三年级孩子而言是比较难的。
因此本单元中我们对于课外资料收集和图片的展示是尤为重要的。
老师这节课能够抓住面包店老板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条主线贯穿教学始终,课堂脉络非常清晰明了,并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进行教学,带领孩子体会:“吃力、摔倒”感受留学生的艰难,而且老师的评价语围绕着文本的内容进行的“我向你竖起大拇指。
”让人感觉课堂设计无处不在。
对于这堂课的建议就是:创设情境是一种理念,一种策略,一种方法,如果情境创设不能为文本服务,可以选择不进行。
课堂结尾的看图配乐,感受对国旗的热爱。
画、音频、视频的应用不等于情境的创设。
要让学生达到入情——动情——移情——抒情的目的才是好的。
如果常老师把这个情境创设放到导入这部分,可能学生情感被激发的效果会更好。
还有中国留学生的身份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应予以讲解。
因为三年级的孩子对于这个学生为什么在异国他乡对自己国家的国旗如此热爱是不明白的。
老师的教学是需要说明的。
词语教学中对“趔趔趄趄”这个词语的理解应放在具体语中,因为对于成年人而言这个词语的意思都有难度,因此如果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去教学,这样学生在理解时候的障碍就扫清了。
3、第三节课是《可贵的沉默》,这节课在情境教学上设计的比较成功的一节课,孩子们与老师之间的热闹的场面,老师参与在其中,与学生一起体会父母的爱。
情境再现使得课文的前半部分,没讲就明白,事半功倍,这就是情境创设产生的巨大作用。
也让我们领略了情境创所产生的魅力。
此时此刻在这种热闹的气氛下,如果老师能够直奔主题沉默,课堂的广度、深度就够了。
有些老师可能想三十分钟哪能讲那么多,但是,如果前面的创设情境简化了内容理解,直奔沉默,就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做的不够,父母爱的主题就升华了,课堂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词语教学时老师所使用的归类词语是对三年级学生而言很有必要的。
针对这两篇叙事类的课文。
我提个建议,两位老师都用了填空的方法进行,但是对于中段孩子而言,归纳主要内容一定要有方法的诠释。
我们可以填空,但是老师可以针对所填写的内容提炼出文章的要素,告诉孩子将这些要素连接起来的办法就是概括主要内容的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
如果在我们小学阶段,老师能够将这些学习方法渗透到学习文本中的话,对于中段学生的学习是很有效的。
第四节课是《七颗钻石》,老师在导入的部分中就将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完成,并且创设了情境理解了词语的“干涸”,“焦渴”非常好,也很高效。
老师教学主线很清楚,抓住了罐子的变化和小姑娘找水的两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从中体会小姑娘的那颗爱心,中间对词语的理解,特别是“喜出望外”的想象情境,能让孩子融入文本,并且高于文本。
值得商榷的就是板书,课文七颗钻石是文本中的情感升华的最高点,但是老师的教学未能涉及到这些教学内容,板书中呈现的钻石样子,有点牵强。
第五节课是《盘古开天地》,这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我们用了二年级的学生来上课,今天这节课老师的课堂设计还是很有新意的,抓住“创造”一词,贯穿全文,使得文章的脉络清楚,创造这个词抓得好,不仅是因为这是本课要学的一个词语,也是盘古开天地这件事的文眼,通过创造质疑辐射全文。
但是这节课在情境创设上比较欠缺。
我在听课时一直在想,如果在顶天立地的部分,老师如果让学生做做盘古的动作,停留二十秒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这二十秒钟里的感受,学生可能会说:“好累”,“很辛苦”等等。
此时老师话音一转可是我们的祖先盘古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这样顶天立地,从而让学生体会盘古这个人物的特点,盘古的坚持、神勇、奉献精神就呼之欲出,水到渠成了。
这是一篇古典神话故事,老师在情境创设上要符合文本本身的内容,一篇古典文章配一首钢琴曲,在琴瑟和谐的音律上是不妥当的。
李吉林认为,“情境教育”就是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他的学习活动。
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有情感因素的介入,就会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想去学习,主动学习的孩子,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因此情境教育,它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更是师生当下的生存方式,快乐、真实、深刻!“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让我们一道学习情境教育、实践情境教育、享受情境教育!愿情境教育之花盛开九州,芳香流韵!重庆市第八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习作赛场评课稿(祝传武)一(2014-04-28 06:57:43)转载▼分类:它山之石——重庆市第八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习作赛场评课稿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祝传武一、比赛概况本场习作课竞赛一共15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