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阳新人才工作专题片解说词

阳新人才工作专题片解说词

阳新人才工作专题片解说词人才工作专题片解说词之一:同在一片蓝天下——阳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题片解说词同在一片蓝天下——阳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题片解说词片头:这是一片丰饶的土地,滋润着一代代聪颖勤劳的富川人民!从新中国诞辰的那一天起,勤劳勇敢的阳新人民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就了全国著名的苎麻之乡、油茶之乡,民间文艺艺术之乡、最具投资潜力县,全省林业大县、水产大县、劳务输出大县,最佳金融信用县。

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演绎过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悲壮史剧!革命战争年代,彭德怀、王震、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生活和战斗过,诞生了王平、彭方复、梅盛伟等20多位共和国将军,20多万阳新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壮志凌云、气壮山河。

新中国成立后,阳新人民培养和造就了象王贤田、王月娥等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

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展示出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壮美画卷!今日的阳新,从钢花飞溅到机声隆隆,从绿茶满坡到鱼跃禽飞,从车流不息到人流如梭……阳新的机械制造、水泥建材、医药化工、轻工纺织四大支柱产业顶天立地;林特、畜禽、水产三大板块农业花香四溢;现代物流、旅游开发两大特色产业一路高歌。

开篇:改革、发展、创新、提高……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阳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型,社会保障制度由“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转变,劳动保障对象由单纯的城镇用人单位、劳动者转向城乡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部门完成了由后台到前台服务角色的转换。

阳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自始至终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追随民心民意,展现了一幅以民为本的和谐画卷。

机构改革逐步完善跨106国道,经梁兴公路,遥看阳新县城,透过花丛环绕的转盘,高大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楼扑面而至。

步入办事大厅,一声声温馨的问候,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跨进科室大门,一个个甜蜜的微笑,绽放出串串动人的光彩;走进技能中心,一次次充满激情的互动,你问我答极乐融融。

阳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前身是阳新县劳动局,成立于1958年。

1984年3月,阳新劳动局、阳新人事局、阳新知青办合并为阳新劳动人事局。

1989年9月,劳动人事分家,恢复阳新劳动局、阳新人事局。

2001年10月,阳新劳动局更名为阳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010年12月,根据阳政办发〔2010〕131号文件精神,原人事局、原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整合为阳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加挂公务员局牌子,为正科级单位,是主管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的县政府工作部门。

阳新人力资源和社会局内设办公室、政工科等14个职能科室。

下辖劳动就业管理局、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医疗保险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局、人才开发交流中心、劳动保障监察大队6个副科级事业单位,和人事考试院等四个股级事业单位,并代管黄石第一技工学校。

领导关怀指明方向伴随着铿锵的脚步,阳新人社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变化的背后,是各级领导的关爱和支持,是推动阳新人社事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1995年,湖北省劳动厅厅长李辉轩专程来到阳新,祝贺阳新县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活动中心竣工,并挥笔题写“长乐大厦”。

2006年时任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现为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的吴永文,亲自听取了阳新关于筹建人力资源市场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综合大楼的汇报,并在项目立项、规划设计、资金筹措等多方面给予关心和支持。

2008年,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邵汉生深入阳新浮屠镇玉堍村检查指导工作。

湖北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周祖荣、张建平、副巡视员周腊元等领导多次到阳新调研检查和指导工作。

副市长刘圣华、市政府秘书长孔凡新在阳新任职期间,多次亲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全县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人事人才、劳动关系协调及队伍建设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黄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许卫多次来阳新调研。

阳新县委书记张建文、县长童金波就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行调研,并多次作出重大的批示和指示。

组织的关怀,领导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阳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

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面对党委政府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近年来阳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基点和源泉,以打造一支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人社队伍为目标,力促队伍精神面貌和内在潜质的根本变化。

集智聚力,让精气神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让辐射力在言传身教中延伸。

争创学习型党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进“五个基本”建设,营造生动活泼、和谐发展的政治环境。

近年来,新成立了3个党支部,使(总)支部数达到8个、党小组15个,发展党员184人,占干部职工人数的68.9%。

与此同时,工会、团委、女工委、关工委等组织的领导班子不断充实和完善。

“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名干部一个标杆”,通过创办“党员先锋岗”、创建“红旗窗口”,强化党员干部的民本理念、百姓情怀、服务意识,鼓励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解决疑难问题、服务人民群众,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

为提高年轻干部理论水平、业务素质、文化知识等参差不齐的实际,邀请高校资深教授主讲道德礼仪课,大力实施理论、法律、微机操作、公文写作等学习培训活动,积极开展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国防安全教育,以及反腐倡廉教育,为人社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至今,全系统无一干部职工受党纪政纪处分。

以人为本,让战斗力在真情关爱中提高,让感召力在求真务实中提升。

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丰富干部职工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为解决部门办公地点分散、群众办事不便的问题,筹资新建起了人力资源市场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综合楼,实现了部门集中办公,业务集中办理、服务集中体现的新局面。

投资400万元推进以“金保工程”为重要支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投资19万元,为22个镇区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开通了网络,实现了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联网;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在综合楼添置了一套发电机组和一部电梯。

业务发展快速推进阳新人社事业交织着艰辛和奋进,激荡着光荣和梦想!改革开放不久,阳新就有大批农民工先是涌向珠江三角洲,继而遍布全国各大城市。

如今,阳新30余万兄弟姐妹奔向天南海北,年劳务收入超过了30多亿元,成为全省十大劳务输出示范县之.“阳新鞋匠”享誉温州,成为全省劳务品牌,20集电视连续剧《阳新鞋匠》拍摄完成,将在央视播出。

为了吸引民工回家创业、带动就业,阳新在简化审批手续,放宽经营范围,优先办理贷款等措施激励下,一大批农民工摇身变成了“小老板”、企业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这是阳新黄颡口镇太平村鑫业养殖场。

看,那一头头母猪膘肥体壮,一头头猪崽滚瓜溜圆。

乡土民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该场负责人潘龙松说说:“从过去的‘讨饭碗’、‘找饭碗’,到如今的‘造饭碗’。

”追溯往日,喜看今朝,阳新社会保险事业也是历尽艰辛。

从1986年阳新社保制度改革起步至今,阳新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集体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于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从“五险合一”到社会化发放,从“星星点灯”到“星火燎原”,80多万城乡居民正逐步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全民医保,阳新指日可待!为政之要,在于用人,发展之道,在于用人。

选人用人,关系全局,社会瞩目,群众关注。

近年来,阳新在积极推进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基本建立,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全面推进。

阳新的机关、事业、企业人均工资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119%、117%、205%。

1985年,阳新作为全省劳动计划体制改革首批试点县之一。

随后,阳新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劳动挣钱,天经地义。

然而一些私营企业主在用工时不签订劳动合同,不办理社会保险,甚至克扣、拖欠务工者的工资。

群众利益无小事。

随着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入,1993年,阳新建立起劳动争议仲裁制度,1994年,阳新成立了劳动监察大队。

倾听呼声、解决矛盾、调处纠纷、维护权益……劳动仲裁、劳动监察“双剑合璧”,排忧解难。

三年来,阳新共办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480起,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640余万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510余件,追回拖欠的农民工工资394万元,调解劳动纠纷320起,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590余万元。

阳新职业技术教育飞速发展,创建于1986年的黄石第一技工学校,先后投资450余万元改善教学条件。

坚持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相结合,热门专业与传统专业结合,请进来培训与上门培训相结合,协议培训与订单培训相结合等方式。

学校先后向广东、上海、浙江等地输送毕业生近万人,连续三年,学校学员安置率达到100%。

在创维、TCL、三星、华硕电脑、中兴通讯等知名企业,闪动着一个个黄石技工的身影。

一日春风,数日拼搏。

一组组翔实的数字,犹如一串串金黄的稻穗。

“十一五”期间,阳新1.5万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10万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全县“五险”参保人数33.8万人次,比“十五”期末增加23.54万人次;累计征缴社会保险费8.62亿元,比“十五”期末增加6亿元;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均实现了由银行、邮政等金融机构就近就地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到了100%。

荣誉奖牌见证变化一块块闪光的奖牌,总是连接着一幕幕精彩纷呈的瞬间,见证着一个个洒满汗水的故事!在“为民、和谐、务实、创新”的理念指引下,阳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人事人才等工作多次受省、市、县表彰。

原人事局被评为2006-2009年度全省最佳文明单位。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连续5年被评为全县红旗单位。

2007年,阳新县被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全省劳务输出示范县”称号,原阳新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被中国就业促进会评为“全国就业促进活动先进单位”,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全省优质服务窗口”、“全省劳动保障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原劳动保障部门在全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综合测评第一名。

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间,阳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全县量质化目标考核第一名。

2009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接受了省市学习实践活动检查组的检查与指导。

2011年,人社局被黄石市委宣传部授予“2010年度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先进单位”,被阳新县委授予“五好”基层党组织。

面对荣誉,阳新人社增添了更多的自信和勇气!面对荣誉,阳新人社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和生机!片尾东风浩荡满眼春,万里征程催人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