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高层住宅设计导则(结构、设备篇)目录1 术语‥‥‥‥‥‥‥‥‥‥‥‥‥‥‥‥‥‥‥‥‥‥032 结构设计‥‥‥‥‥‥‥‥‥‥‥‥‥‥‥‥‥‥‥‥083 给排水设计‥‥‥‥‥‥‥‥‥‥‥‥‥‥‥‥‥‥‥104 暖通空调设计‥‥‥‥‥‥‥‥‥‥‥‥‥‥‥‥‥‥13 5电气设计‥‥‥‥‥‥‥‥‥‥‥‥‥‥‥‥‥‥‥‥16 6弱电设计‥‥‥‥‥‥‥‥‥‥‥‥‥‥‥‥‥‥‥‥17 7市政(室外)管线设计‥‥‥‥‥‥‥‥‥‥‥‥‥‥258 节能、环保建筑技术‥‥‥‥‥‥‥‥‥‥‥‥‥‥‥269 设计使用年限‥‥‥‥‥‥‥‥‥‥‥‥‥‥‥‥‥‥3010 建筑新技术和设备选用配置表‥‥‥‥‥‥‥‥‥‥‥311 术语1.0.1结构安全等级 structure safety class根据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的结构或结构构件的等级。
1.0.2结构设计使用年限structure design working life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
1.0.3外墙外保温系统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system由保温层、保护层和固定材料(胶粘剂、锚固件等)构成并且适用于安装在外墙外表面的非承重保温构造总称。
1.0.4屋面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life of roof waterproof layer屋面防水层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年限。
1.0.5玻璃遮阳系数 shading coefficient透过窗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与透过标准3mm透明窗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的比值。
1.0.6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1.0.7抗震设防标准seismic fortification 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确定。
1.0.8地源热泵(ground source heat pump)地源热泵系统是以土壤、岩体或地下水为低温热源,由地源热泵机组、地下换热系统、建筑物内换热系统组成的空调采暖技术。
根据地下换热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和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
由于它是从地下岩土(或地下水)中获取低品位热能故称之为地源热泵。
地源热泵是利用岩土体(或地下水)温度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输入少量电力做功,运用埋藏于建筑物地下换热器管路系统(或地下水)与建筑物内部进行热交换,实现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的空调采暖技术。
1.0.9恒温恒湿(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所谓“恒温恒湿”,就是通过各种建筑系统或设备的协调运作,使室内环境达到相对恒定的温度、湿度及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量,让室内人员感觉到最舒适的居住状态。
恒温恒湿建筑系统主要由地源热泵、天棚辐射制冷采暖、置换式中央新风和建筑围护系统组成。
1.0.10全热交换新风系统(new air system of all-heat exchange)全热交换新风系统是指带有全热能量回收装置的新风系统。
全热交换新风系统采用全热交换核芯和双向气流设计,运行时一边吸入室外的新鲜空气,一边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同时在全热交换核芯内进行热湿交换。
室外空气经预冷(或预热)到接近于室内温度后被连续不断地送入每个空调房间,室内排气经能量回收后排入大气,从而保证在不开窗的情况下解决整套房屋内的通风和换气问题。
1.0.11地板辐射采暖(floor radiant and heating)地板辐射采暖是将整个地面作为低温热源,以辐射和对流的传热方式向室内供暖的采暖系统。
以温度不高于60℃的热水为热源的地板加热方式称为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以发热电缆为热源的地板加热方式称为发热电缆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1.0.12中央吸尘系统(central vacuum system)中央吸尘系统是将吸尘主机和吸尘区分离,用吸尘管道将吸尘主机与多个吸尘区接口相连接的吸尘系统。
中央吸尘系统是由吸尘主机、吸尘管道、吸尘面板、吸尘软管和吸尘工具组成。
吸尘时将吸尘软管插入安装在墙面的吸尘面板上,系统自动开启主机,房间内的灰尘、纸屑、有害微生物、有害空气等通过密闭的管道传送至中央收集器,经过过滤处理后将废气排至室外。
1.0.13分质供水(the quality of water supply)分质供水是指在一户供水系统内,按用水性质不同进行分别处理和供水的系统。
户内除设有自来水和热水管道外,还有专门供应居住者直接饮用的纯净水管道和用于淋浴、洗涤的软化水管道。
分质供水是对城市水厂经过初步处理的自来水(非饮用)进行深度处理,通过过滤、软化、膜分离( RO )、杀菌等方法,去除水中有害重金属、有机物、细菌及病毒等杂质,使其成为可以满足人体健康需要的优质饮用水和软化水。
1.0.14同层排水the same floor wastewater discharge system同层排水就是卫生器具的排水支管不穿越楼板,排水横管在楼板上敷设,在同一楼层内完成排水支管与立管相连接的排水系统。
同层排水系统只有排水立管穿越楼板,管道维护和检修操作均在设置卫生器具的同层进行,不需要到下一层去清通排堵,不干扰下层住户。
同层排水有降板式和假墙式两种安装形式。
1.0.15中水回用系统(middle water reuse system )中水回用就是将人们在生活中用过的杂排水(不含粪便污水和厨房排水)和洗浴废水经收集再生处理后回用,充当地面清洁、浇花、洗车、冲洗便器等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杂用水。
因其水质指标介于生活饮用水水质和允许排放污水水质标准之间,故取名为“中水”。
1.0.16雨水收集系统(rainwater collection system)雨水收集系统就是直接对天然降水进行收集、储存并加以利用的系统。
成熟的雨水利用技术是从屋面雨水的收集、截污、储存、过滤、渗透、提升、回用到控制都有一系列的定型产品和组装式成套设备。
回收处理后的雨水除了可以作为卫生间冲洗用水外,也可作为其它用水如消防用水、洗车用水、花草浇灌、景观用水、道路清洗等。
1.0.17太阳能热水系统(Solar hot water system)太阳能热水系统是指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用以加热并提供生活热水的装置。
通常由太阳能集热器、储热水箱、循环水泵、连接管道、控制系统、支架等组成,必要时配合使用辅助热源。
根据太阳能集热方式不同,可分为集中集热热水系统和分散集热热水系统。
1.0.18通信网络系统(CNS)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通信网络系统是建筑物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设施。
通过通信网络系统,可实现与外部通信网络(如公用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互联网、数据通信网及卫星通信网等)相联,确保信息畅通和实现信息共享。
1.0.19安全防范系统(SAS) security protection & alarm system根据建筑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视频安防监控技术和各种现代安全防范技术构成的用于维护公共安全、预防刑事犯罪及灾害事故为目的的,具有报警、视频安防监控、出入口控制、安全检查、停车场(库)管理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
1.0.20家庭智能控制系统home intelligence control system完成家庭内各种数据采集、控制、管理及通信的控制系统,一般应具备家庭安全防范、家庭消防、家用电器监控及信息服务等功能。
1.0.21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空调与通风、变配电,照明、给排水、热源与热交换、冷冻和冷却及电梯和自动扶梯等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的综合系统。
1.0.22监控中心surveillance & control centre有人操纵的远程中心,报警信号传输系统的状态在此进行监控。
1.0.23消防报警系统(FAS) fire alarm system由火灾探测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等部分组成,实现建筑物的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
2 结构设计2.1结构的安全性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
规范规定,普通高层住宅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为1.0。
公司二代高层住宅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为一级,重要性系数为1.1;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设防烈度六度或六度以下地区设计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设防烈度七度或七度以上地区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不变,适当提高结构抗震构造措施,特殊项目可以考虑采取减震措施,确保建筑结构大震不倒。
2.2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是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即房屋建筑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包括必要的检测、防护及维修在内的正常维护下所应达到的使用年限。
规范规定,普通高层住宅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公司二代高层住宅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特殊项目根据国家、地方和公司相关规定,经过评审论证后予以适当提高。
2.3 结构的耐久性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根据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
主要从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提高钢筋的防护措施、控制混凝土最大氯离子含量和最大碱含量等方面考虑。
公司二代高层住宅结构耐久性设计年限为100年,并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做好定期维护工作。
2.4 结构设计新技术的应用结构设计新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结构方案的合理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
二代高层住宅根据项目特点,可以考虑结构设计“四新”技术的应用,主要有:(1)钢骨高强混凝土的应用;(2)高强钢筋的应用;(3)大直径钢筋机械连接技术;(4)现浇大板结构的应用等。
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优化结构设计来控制单位面积含钢量。
2.5结构超限评审和审查建筑高度、建筑平面规则性、竖向刚度变化、结构大跨度、长悬臂、结构高位转换等相关控制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对于超出规范限制要求的,应按相关规定组织专家和职能部门进行评审和审查。
3 给排水设计3.1.给水系统3.1.1供水设备1给水系统应尽量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
但需保证压力。
2当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水量不足时,应采用变频加压泵或无负压稳压装置供水。
当地供水部门许可时优先采用无负压稳压装置。
3生活给水泵选用高品质、高效率、低噪声的不锈钢水泵。
4设置在建筑物内的水泵房对室内环境有直接影响,且室内白天噪音≥50dB、夜间噪音≥40dB时,应采取减振、隔音和降噪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