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凤头和豹尾--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技巧

凤头和豹尾--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技巧


❖ 例二: 细品某君睡吊床、嚼苹果的漫画,颇生感
慨。这幅漫画启发人们思考,怎样才是爱孩子?而 晚辈该怎样自强自立?

如果在家长的荫庇下,孩子过着“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生活,丧失了自强的斗志,那么这种
“爱”,只能造就庸才。
好处: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八)记

摆出问题或者论据先行。
❖ 例一: 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的时候,给听

风在吹,人在走,彼岸响风铃。

有一种美丽,叫目不胜收,有一种感觉,叫做妙不可
言;有一种幸福叫有你相伴,共击长空,尽显风采。

(《响起,彼岸的风铃》)
❖ (2)、时光的呼吸,吹出历史悠远的萧声;

轻风的手指,拨响扣人心弦的音响。

冥冥中,一种清新而温暖的气息,透过烟锁重楼的朦
胧,羽化为感动者清澈的泪。
❖ 例二:春风来了,蒲公英妈妈便放开了孩子的手,
让它们随着风儿去寻找自己的生存之地。 ❖ 这么一粒种子,离开了母亲之后,毅然地去选
择适于自己生长的土地。它随着风儿来到了一个花 圃,“这里争芳斗艳的太多,我不喜欢。”它逃似 的走开了。
好处:别开生面,印象鲜明
(十一)对偶
❖ 1)、鸟在飞,云在走,天地自悠悠;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好处:通过对比,帮助人们判断是非
曲直,从而有力地支持论点。
(七)问
通过自问自答,引出观点或引入议论。
❖ 例一:怎样看待得与失呢?关键要看为什么得,为
什么失,如果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一些个 人利益,这样的“失”是值得的。相反,为了追求 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种“得” 的代价,是遭人鄙视和唾骂!
好处:加强论述的权威性,先声夺人。
(四)喻
用比喻开头。
❖ 例一: 为了一杯清泉,我放弃了陈水;为了一
枝玫瑰,我放弃了蔷薇;为了一次成功,我放弃了 太多的欢乐。——《学会放弃》
❖ 例二: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
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 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 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 (《诚信——永远的绿卡》)
例三: 一位从越南归来的美国战地记者给
MBA学员放影一卷他在战场上实拍的影片:画面上 有一群人奔逃,远处突然传来机枪扫射的声音,小 小的人影,就一一倒下了。放完了,他问同学们看 见了什么。“是血腥的杀人画面!”他没有说话, 把片子摇回去,又放了一遍,并指着其中的一个人 影:“你看!大家都是同时倒下去的,只有这一个, 倒得特别慢,而且不是向前仆倒,她慢慢地蹲下 去……。”看到同学们还是看不懂的神色。他居然 抽搐了起来:“当枪战结束之后,我走近看,发现 那是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妈妈,她在中枪要死之前, 居然还怕摔伤了幼子,而慢慢地蹲下去。她是忍着 不死啊。
讲的莘莘学子出了一道题:2+2=? 一时间,全场 寂静,满座哑然。

其实,这本是一道连小学生也能回答的问题,
但听众们万料不到答案会如此简单,所以竟无一人
作答。人们迷信权威,往往丧失自我主张,肩膀上
要长着自己的脑袋,放开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
想。
❖ 例二:还记得人鱼公主与王子的故事吗?面对王子
圣洁的邀请,人鱼含泪却微笑着接受。纵然柔软的 脚似在刀尖上滑过,小人鱼未曾凌乱她的舞步。每 次读到这个故事都忍不住泪眼婆娑,小人鱼用她对 王子真挚的情感充分认识到女巫呓语中的深邃。正 是深深的感情让她对爱与生存有了最深刻的认知。
好处:借助形象帮助说理,生动活泼, 增强吸引力。
(五)释
❖ 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
❖ 例一:“习惯”一词可谓尽人皆知。小至个人、家庭、村
落,大至民族、国家,都有各自的习惯。习,常习也;常习 则惯,惯则成自然。自然之理当然无可厚非,对自然之理倘 要怀疑甚至于否定,那么,被斥为“异端邪说”,也是顺乎 天理人情的了。囿于既定之规,于是就沉默,生活于“雷池” 禁区之内不敢越出半步,于是几百年几千年,不再创新,不 再奋进。这种消极的落后的习惯已成为阻碍华夏进步、中华 振兴的阻力
❖ 例二:何谓“亲亲”?即关心你的亲人朋友,何谓“明
理”?即通晓事物的真理。在古儒的经典里,君子的修养正 是由此入手的。所谓“孝悌,仁之本也”、“格物致知”说 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在那则《韩非子》的寓言里,我们看 到了二者之间矛盾的一面。
❖ (《亲亲与明理》)
好处:通过诠释概念来挖掘其深意,明
确论述的方向。

中学六年的学习生活,给了我许多弥足
珍贵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其中之一是:
失败后要不怕失败,正视失败,不懈努力,
才可反败为胜。
❖ 例三: 每当我盘坐在地板上,总觉得自
己俨然是一个帝王。因为我有最无价的 财富陪伴在左右——我所有心爱的书 籍。——《我的财富》
好处:既简洁平实,便于掌握,又开宗明 义,一语破的。
❖ 例二:

一株刚出土的小苗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最后成为
参天大树,这在自然界是很平常的事。但假如你把这株小苗
放在暗室中,用电风扇猛吹,给它浇墨水,喷农药,三天之
内它要不死,那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为什么二者之间有
这么大的差别?很明显,是环境不同造成的。

人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环境不同,人便不同,
(六)比

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
❖ 例一:

一位孔繁森,光芒四射,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
伟大、光明、进步联系在一起。

一位王宝森,臭名昭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
贪婪、黑暗、丑陋联系在一起。

两个人都走完了人生。但一个永存,一个早已被人唾
弃。

人生的价值,在两人的鲜明对比中,不是已经显现出
来了吗?

(《是金子,总会闪光》)
❖ 例三: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

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

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

美美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

茫茫人海,我要选择哪一种最符合我性情的
人生?
好处:文气充沛,造势磅礴
(十)拟
运用拟人的方法
❖ 例一:你这跳跃的精灵,欢快地奔跑着,从远方缓
缓地流过来,带着无尽的故事,流入我的脑海,哦, 水啊,我看到了,看到了你曾经的过去。 ❖ (《水的联想》2)
(二)逆
❖ 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
❖ 例一:一提起发家致富,人们会想起“为富
不仁”这句话来,旧中国,官僚、地主资本家 巧取豪夺,“为富不仁”对他们来说,是千真 万确的。今天,也确有一些人,利用手中的权 力或其它便利条件,钻空子,捞外快,中饱私 囊。这些家伙都有一副损人利己的歹毒心肠。 但“为富”者是不是都“不仁”呢?我认为, “为富”与“不仁”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清如许”,所以,一定要“搞活”。

世事皆如此。
❖ 例三:“无论头顶是怎样的天空,我准备承 受任何灾难。”这是英国诗人拜伦的名句, 它曾经也将永远在我心中引起强烈的共振。 因为,坚韧是我追求的品格。
❖ 例四:古人云:“仁者乐山,知者乐水。” 乐山之挺拔峻秀,乐水之轻盈灵动。无怪乎 一条青溪会引来诸如李白杜甫的驻足凝视, 会令众多得志或不得志的文人骚客甘愿在此 了却一生,不原再“误入尘网中”。

(《路是月的痕》)
好处:便于抒情,亲切动人
(十三)题记
❖ 例一:没有树的伟岸,但你可以有草的翠绿;没有牡
丹的娇艳,但你可以有小野菊的洒脱……生命,可以 不灿烂,但必须伟大!

---------题记
❖ 蝶曾是个美丽善舞的女孩。她一头披肩的长发,
她窈窕的舞姿,曾给她带来了如雷的掌声与无数的鲜 花,她曾被别人赞为中国将来的邓肯……然而,一切 结束了,命运之神永远将她按在了轮椅里。生命暗淡 了,寂静了,“白天鹅”变为无人关心的丑小鸭。多 少次,她梦见自己穿上了水晶鞋,继续她的追求,可 醒来时只听见“凄凄惨惨戚戚”的冷漠秋风。
的恶毒,这是很恰当的。有些习惯实际就是积久的 惰性,它不啻于民众的鸦片。
❖ 例二: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有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
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
源头活水来。”朱子讲的是他的读书体验。拿来一
本书,作者的观点、思想一目了然,这就是所谓
“清如许”,作者平时不停地读书、思考、探究,
这就是所谓“活水来”。没有“活水来”就没有
❖ “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 见而惊,不敢弃去”,“终篇之际,当 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

——李渔 《闲情偶寄》
凤头
❖ 明:让读者知道你在谈哪方面的问题,开篇知
其旨意。
❖ 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悬念”、“用典
故”、“引名言”、“摆问题”、“亮靶子”、 “反弹法”等等。
❖ 简:简洁明朗,不可罗嗦复述。
❖ 我只记得那时的您,头发乌黑,皮肤泛着古铜 的光。青年时期的下乡生活,让您有了健康的体魄, 也让您在这纷繁的社会中变得寡言少语。

(《隔着代沟,我望见了您》)
❖ (3)、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 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 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 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 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 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 儿子的归来?
❖——题记ຫໍສະໝຸດ ❖(《血浓于水 理大于情》)
好处:揭示主旨,精炼简洁
“凤头”方法归类
❖顺 , 逆 ; 引 , 喻 ; ❖释 , 比 ; 问 , 记 。 ❖赋 , 拟 ; ❖对偶; 呼告; 题记。
(一)顺
直截了当地摆出观点
❖ 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