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部编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用书

2017部编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用书

目录部编二年级语文教学用书第一单元大自然的秘密 (3)单元说明 (3)1小蝌蚪找妈妈 (3)2我是什么 (8)3植物妈妈有办法 (13)口语交际 (18)语文园地一 (21)快乐读书吧 (24)第二单元识字 (28)单元说明 (28)1场景歌 (28)2树之歌 (33)3拍手歌 (38)4田家四季歌 (43)语文园地二 (48)第三单元儿童生活 (51)单元说明 (51)4曹冲称象 (52)5红马的故事 (55)6一封信 (56)7妈妈睡了 (60)语文园地三 (67)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教案 (70)第一单元(课文) (70)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70)3.植物妈妈有办法 (88)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 (92)语文园地一 (92)第二单元(识字) (92)1.《场景歌》教学设计 (92)2.树 (96)3.拍手歌 (96)4.田家四季歌 (99)语文园地二 (102)第三单元 (102)4.曹冲称象 (102)5.红马的故事 (107)6.一封信 (112)7.妈妈睡了 (113)口语交际:我爱做手工 (118)语文园地三 (118)第四单元 (118)8.古诗二首 (118)9.黄山奇石 (125)10.日月潭 (129)11.葡萄沟 (138)语文园地四 (142)第五单元 (142)12.坐井观天 (142)13.寒号岛 (149)14.我要的是葫芦 (149)口语交际:商量 (157)第六单元 (158)15.大禹治水 (158)16.朱德的扁担 (164)17.难忘的泼水节 (168)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173)语文园地六 (174)第七单元 (174)18.古诗二首 (174)19.雾在哪里 (181)20.风 (184)21.雪孩子 (185)语文园地七 (189)22.狐假虎威 (190)23.狐狸分奶酪 (193)24.狐狸养鸡(一) (193)25.狐狸养鸡(二) (194)第一单元大自然的秘密单元说明本单元围绕“大自然的秘密”这个主题编排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3篇课文,侧重于体现大自然的一些科学知识。

学生通过阅读知晓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后,会更加喜爱大自然,更想去仔细观察大自然,去探究其中的科学奥秘。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此学习重点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现了本套教科书按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特点。

3篇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准,用得巧,增强了表达效果:比如,《小蝌蚪找妈妈》中的“甩、迎、追、披、露、鼓、蹬、跳、蹦”,《我是什么》中的“穿、披、落、打、飘”,《植物妈妈有办法》中的“告别、乘、挂、炸”。

本单元在每一课的课后题与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中,都安排了相应的练习,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动词给人带来的真实感、生动感,并通过用动词说句子,把阅读中学到的词语与日常生活情境建立联系,在运用中发展思维与语言能力。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二:借助图片,了解课文的内容。

3篇课文都配有多幅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借助图片来讲述、背诵课文。

本单元“快乐读书吧”安排了“读读童话故事”,推荐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

重在培养学生对书的认识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低学段阅读指导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组织开展跟进式阅读,可以分阶段组织分享与交流读书活动,促进和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

从本册起“和大人一起读”变为“我爱阅读”,意味着由一年级时的学生和老师、大人一起读的形式,转向以学生自主阅读、伙伴间交流为主要的形式。

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1小蝌蚪找妈妈教材解析《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其巧妙之处在于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蕴含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

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以及生活习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文中对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以及外貌、动作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第一自然段寥寥数笔,既点明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又按从头到尾的顺序勾画出小蝌蚪的外貌,句子中两个叠词“大大的、长长的”和一个动词“甩”,使小蝌蚪俏皮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快活”一词描写出小蝌蚪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状态。

第四自然段既点明青蛙可以离水而居,又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句子中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碧绿、雪白”和四个动词“蹲、披、露、鼓”,将青蛙鲜艳美丽的外表与神气十足的神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充满了童趣与温情,伴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小蝌蚪发育成长为幼蛙的变化过程被有序地呈现出来,青蛙的样子也被清晰地勾画出来。

第二、三、四、六自然段的第一句都以时间变化开头,“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不知什么时候”,给读者以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之感;小蝌蚪发育成幼蛙的过程被巧妙地分散在后半句,“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已经不见了”,清楚、有序地把小蝌蚪发育的变化过程呈现在读者眼前。

第一句之后,分别叙述了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

随着故事的推进,青蛙妈妈的外貌被一点一点勾画完整。

比如,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心生羡慕,想要找自己的妈妈。

鲤鱼阿姨说它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鼓励它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看见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长着宽嘴巴,就追着乌龟叫妈妈。

乌龟妈妈说它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也鼓励它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看见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就游上去叫妈妈。

青蛙妈妈说它们已经从蝌蚪长成青蛙了,鼓励它们跳到荷叶上。

这种类似的叙述结构,有利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巧,增强了表达效果。

“甩”写出了小蝌蚪灵活地摆动细长的尾巴;“迎、迎、追、游”,既写清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又传达出小蝌蚪或急切或兴奋的心情;“披、露、鼓”形象生动地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和神态;“蹬、跳、蹦”连续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小青蛙纵身跃起时,身姿轻盈,动作敏捷。

这些动词,为故事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动态美,给人以真实感、生动感。

第六自然段写“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既展现了一幅青蛙母子其乐融融的生活画面,又不禁让人萌生出青蛙是人类的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的想法。

课文共有3幅插图,分别画的是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的内容,不仅生动地展现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而且有序地呈现出蝌蚪的变化过程: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不见了。

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教学目标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识字。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重点认读“捕、迎、顶、披”,强调“捕”的声母是b,避免错读成pú;强调“披”的韵母是ī,避免错读成pēi;强调“迎、顶”的韵母是inɡ,发准后鼻韵母,读准生字。

用认读字组成词语:“池塘、脑袋、灰色、捕食、迎上去、阿姨、宽嘴巴、乌龟、头顶上、披着、鼓着”,练习认读。

重点认读“脑袋”,强调“袋”dài在“脑袋”一词中要读轻声nǎdɑi。

完成课后题“读一读,记一记”。

通过初读词语,发现第一行是用“袋”字组词,强调“袋”在“脑袋、口袋”中读轻声,“口袋”还可以读成kǒu dai(~儿),“袋”在“袋子、袋鼠”中读dài;第二、三行用“迎、塘”字组词。

此外,还可以通过表演认读“甩、捕、迎”,利用小蝌蚪图片认读“脑、袋、灰”,利用鱼图片认读“阿、姨”,利用乌龟图片认读“龟、宽”,利用青蛙图片认读“顶、披、鼓”。

通过具体语境中读准多音字“教”,比如,出示“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通过自读、指名读、齐读,练习读准多音字“教”,读准易错字“捕”,读好这个句子的停顿。

2.写字。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字形,可以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京”加“尤”就是“就”熟字减一减的方法:“披”减去提手旁就是“皮”;熟字换一换的方法:“该”的言字旁换成子字旁就是“孩”;形声字的方法:“肚”中月字旁表示肉,“土”表示读音,等等。

每个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记忆。

重点学习“皮”和“跳”的书写笔顺,“皮”的笔顺:横钩、撇、竖、横撇、捺,“跳”右边的“兆”的笔顺: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重点区分“顶”右边是“页”,最后一笔是点,“宽”下面是“见”,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重点比较“足”和足字旁。

“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

本课l0个字书写兽占.两7画,独体字。

第二笔竖、第三笔横折钩围成的框稍大,前后两组撇点前小后大,第二组的撇尖穿插到第一组的点的下方。

就12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部结构紧凑,右部短横起笔在田字格的中心,撇写舒展,撇尖穿插到“小”的右点的下方。

哪9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每部分要紧凑,中部的横折钩和右部的横撇弯钩都不要向下写太长,最后一笔悬针竖最长。

宽10画,上下结构。

宝盖头写宽,首笔点在竖中线上。

中间部分写窄,下面部分是“见”,撇和竖弯钩要写舒展,略宽于宝盖头。

顶8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低右高;“丁”的横和竖钩都不要写太长,“页”的竖在竖中线上。

睛13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青”的第四笔长横从横中线起笔,第五笔竖在竖中线上。

肚7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月字旁写得窄长,“土”的短横在横中线上,竖跟月字旁相比要起笔高收笔早。

皮5画,独体字。

第二笔长撇斜度要小,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又”的横撇要横短撇长,捺舒展。

孩9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子”末笔横变提,斜度大,“亥”第三笔是撇折,撇折经中心点在横中线下侧向右折。

跳13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兆”的撇斜度小,沿竖中线右侧往下,撇尖穿插到足字旁的下方。

二、课文学习1.朗读指导。

课文中人物对话较多,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后,读好说话的语气。

蝌蚪、鲤鱼、乌龟、青蛙的语气各有不同。

蝌蚪天真可爱,语音清脆悦耳,由于找妈妈心切,因此语气急切。

鲤鱼语速适中,重读“四条腿、宽嘴巴”以突出青蛙的特征。

乌龟的话要读得舒缓,强调“不是、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