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理解
与适用
摘要
由于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以遏制恶意诉讼现象为立法动因,将第三人撤销之诉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诉讼加以规定,这一程序以诉的方式被适用便成必然作为一种特殊的事后程序救济。
该程序所具有的补充性与变更性特点,探究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要件,既可以保证其适用中能够实现遏制恶意诉讼的直接目的,也可实现为案外第三人提供事后救济的间接目的。
为了避免第三人滥用撤销之诉还需要设置配套的制度,如通知制度、担保制度、恶意诉讼惩罚制度等。
关键词:撤销之诉适用范围配套制度
人因遭强制执行而受损害;还可以是原判决的效力向第三人的扩张(包含既判力、形成力、执行力或判决理由中判断之拘束力等)而导致的权益受损害。
但不管以何种诉讼主张提出自己的撤销请求,第三人必须具有法律上根据才会满足撤销之诉的成立要件,从而导致程序的启动;这种根据就是第三人所享有的实体法或程序法上的撤销诉权。
在实体撤销权方面,第三人撤销之诉只有在实体法规定某权利义务关系主体是复数的情况下方有可能以这种撤销诉讼解决,因而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以多数人诉讼这样的复杂诉讼形态表现的。
这其中,作为诉讼程序启动者的第三人在撤销之诉中居于原告地位(尽管可以被称为第三人)原审的双方当事人则居于共同被告的诉讼地位,从而形成必要共同诉讼。
第三人依据实体法上的撤销权提起的撤销之诉多发于下列情况:一是基于生效判决的对世效力所产生的实体义务而提起的撤销之诉。
二是基于生效判决侵害了共有财产权提起的撤销之诉。
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共有的财产权受到侵害的,应当依照必要共同诉讼来处理。
三是基于确认无效婚姻的判决效力扩张而提起的撤销之诉,以身份关系为标的的诉讼通常为具有对世效力的确认之诉,这种判决在效力上往往可以突破一般民事判决效力的相对性原则。
在程序法层面,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的根据主要包括以下情形:一是因诉讼欺诈而请求撤销原裁判,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对诉讼欺诈行为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诉讼中发现的诉讼欺诈行为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逃避债务、侵占他人财产的,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可罚款、拘留。
但如果法院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则必须通过第三人撤销之诉解决。
二是因滥用代位权诉讼请求撤销原裁判,在代位权诉讼中,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这种诉讼虽有助于简便迅捷地实现债权人的债权,但如债务人因不可归责于自身的原因不参加诉讼,他的权利也易为法院生效裁判所损害。
因此,对于代位权诉讼,法院一方面要在诉讼进行中对债权人与次债务人的诉讼权利作适当限制,尤其是对当事人的权利转让、抛弃、免除、限制等处分行为进行严格的职权监督,避免给债务人的权利造成损害;另一方面,一旦生效裁判损害了未得到程序保障的债务人的权利,也要允许债务人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来寻求事后的救济。
三是其他未得到程序保障却受判决拘束的情形。
在程序层面上、第三人的撤销权源自自己在前诉中未得到程序保障却又承受了生效裁判的不利影响的状态。
但是民事纠纷类型的特点不尽一致,程序保障的需求程度也存在着多样性。
出于诉讼效率和诉讼成本的考虑,有些诉讼中法院不宜依据职权通知案外人参加诉讼,而适合于通过事后程序保障的方式来加以保护,这便是第三人没有参加诉讼的情况。
在这里,第三人没有参加诉讼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是受到诉讼欺诈不知情,可以是法院也未能依职权查明相关第三人存在,或因为疏忽而没有向第三人进行诉讼告知,还可以是第三人因其他未能归结于自身原因的事由未参加诉讼。
至于这些欠缺程序保障的情形是否严重到一定要通过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途径解决,则需要法院自由裁量。
第三人撤销之诉在对于第三人的保护上是一个很大的创新,但凡事物总有两面性,第三人撤销之诉也不例外。
其本身仍存在被滥用的危险,它更像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为第三人提供事后权利救济的途径,也可成为骚扰原审当事人及恶意
阻却生效判决既判力的工具;这意味着这个具有打击恶意诉讼功能的制度也有可能被恶意利用。
因此,第三人撤销诉讼程序在适用上要十分重视该制度的补充性特点,它的适用不可过于频繁也不可范围过大,法院决定适用时应采取审慎的态度,尤其要防止其成为案外人干扰生效判决既判力的工具。
除此之外还要有一定的配套制度的制约,避免其在运行过程中失控。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提起是因为事前没有获得充分的程序保障,才有必要为其设置事后及时的救济程序。
倘若事前能对将相关的利害关系人进行利益维护,就可以降低对该程序的适用频率,使得纠纷能够得到合理解决并有效地维护秩序的安定性和司法权威。
为了平等地保护双方当事人利益,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当事人申请诉讼保全和先予执行时,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另外,进入执行阶段,还存在被执行人申请延缓执行提供的担保。
但本文所说的担保并非上述任何一种,而是专门针对第三人撤销之诉设立的保障制度。
第三人在申请撤销之诉时可以要求其在申请时提供一定数量的担保,若恶意提起撤销之诉其担保物可以为受损害的原审当事人赔偿损失。
但是担保数量的确定仍不好确定,一般而言第三人利益受损才会申请撤销之诉,但是要求其负担一笔保证金可能会超出第三人的负担能力,因此担保的数量是由法官自由裁量。
我国此次修改民诉法中也规定了恶意诉讼的惩罚法条,也可以适用于第三人撤销之诉,当第三人恶意时也要受到该法条的约束,
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产生是在维护第三人利益上的一大进步,尽管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是随着配套制度繁冗不断完善,在司法实践中第三人撤销之诉将会发挥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