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试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黑龙江史志2009.16(总第209)】一、目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现状我国从系统地产生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一直到现在,主要应用了三种教学方法,分别是:以句型训练为主的直接法;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标的“结构—情景—功能”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还有“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但以上三种模式都是侧重于语法教学。

也就是说,近年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一直是把语法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的,词汇教学一直没有受到重视。

目前,已有很多语言学者强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部分应该受到重视,提倡“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心论”[1]。

近年来,已有许多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的论文问世,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

周祖谟曾经说过“词汇教学是要贯穿全部教程里的,要有系统有计划地加以布置,在进行教发音和会话的时候就可以教很多词汇”,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词汇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但是现阶段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还是没有得到它本身应有的重视。

“据统计,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核心期刊《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1999年这二十年间的汉语词汇研究类论文共104篇,而汉语语法研究类论文共355篇;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类全部279篇论文中,专门论及词汇教学的论文14篇,仅占5%.在1999年8月第六界世界汉语教学讨论会的211篇入选论文中,涉及词汇与词汇教学专题的论文只有24篇,只占11%。

”[2](张旺熹,2000)二、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重要性贾颖(2001)指出[3],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多年来,词汇教学是在对语言材料的学习过程中完成的,始终处于附庸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系统的词汇教学,学生不知道汉语词汇跟汉字的密切关系,学习和记忆起词汇困难很大。

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在一个特定阶段,以词汇教学为纲,遵照汉语词汇规律,按照记忆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词汇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胡明扬(1997)从语言的实质情况着眼,认为“语言说到底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语音是词语的具体读音的综合,语法是词语的具体的用法的概括,离开了词语也就没有语言可言[4]。

李如龙、吴茗(2005)也认为,“学习语言,词汇是基础,它应当贯穿学习的始终[5]。

汉语的词汇体现了语音的结构和变化,组成语句又体现了种种语法关系,学习词汇也连带学了语音和语法。

词汇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的整体水平。

”杨惠元(2003)[1]大胆提出要“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也就是说,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教学自始至终都应该放在语言要素教学的中心位置。

何干俊指出,“留学生觉得汉语难学、难记,甚至最终放弃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词汇的问题。

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服务于培养留学生的听、写、读、说的语言技能。

”[6]陈贤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从总体上效率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词汇量的问题没有解决,词汇量不足是学生汉语交际时遇到的最大困难[7]。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然而,从现实研究的角度来看,据张和生先生(2005)[8]的统计,2002年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语法研究与词汇研究的比例是3∶1。

在2005年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总计135篇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及习得研究的论文中,词汇研究类论文仅33篇。

可以说,虽然人们认识到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但相关的研究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展开,尚没有达到应有的广度与深度。

三、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汉语词汇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性刘叔新(1990)认为,词语结构组织才是词汇系统性的表现:“现代汉语词汇是否成为体系,取决于它当中的同义组、反义组、对比组、分割对象组、固定搭配组、特定搭配组、互向依赖组、单向依赖组、挨连组、级次组以及同素族等11种真正词汇本身内部的词语结构组织的综合情况如何。

”[9]他同时又注意到并反复强调词汇系统的特殊性:“现代汉语词汇作为一个体系,并不很完善或充分。

”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成员众多、结构松散、层次看上去既不充分也不完善,每一个词语几乎都有自己的个性,缺乏统驭全体成员的能力。

词汇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外部环境的演变,形成了一个有序、开放的复杂系统。

词汇系统按“核心层———稳层———边缘层(新词、新语、新义)”三个层次逐渐推演的生成和开放系统。

以语素和单音词为主的核心层是纷繁复杂的词汇系统内一个可控的稳定量。

它的存在,使整个词汇系统虽然有新旧词语的不断更替,却始终能保持一种流动的平衡状态(Steady State ),从而保证了词汇的连续性和创造性,达成创造性和连续性的合谐统一[10]。

稳层和边缘层是构词材料稳定成品的部分展示,它永远不可能囊括尽所有的词汇成员。

词汇三层间的相互交流衍生,充分展示了词汇系统生成、开放、自组织这三大特点。

四、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主要方法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留学生的汉语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掌握词汇量的多少,词汇掌握量的多少还对留学生的汉语表达是否合适、得体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必须运用各种方法让留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理解汉语中的词汇,从而更好地习得汉语,顺畅地用汉语进行交流。

结合从对外汉语教学中得来的一些经验,以及从论著中获取的理论知识,下面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作一个粗略的总结。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对于留学生来说,最难把握的就是汉语词义的理解,下面几种方法有助于外国学生对汉语词义的理解:1.利用实体事物、手势语等来理解词语的意义。

实体事物[摘要]在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中,词汇教学占有重要的位置,要搞好词汇教学,必须根据汉语词汇的本身特点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特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出发,从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主要方法等方面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进行了论述,以期望有助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词汇教学方法""!!!!!!!!!!!!!!!!!!!!!!!"!!!!!!!"试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李双梅(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135主要用于理解自然界中实际存在的事物,如“桌子”,对外汉语教学中,老师就可以结合眼前的桌子来告诉学生“zhuōzi”这两个音节形式所代表的内容及意义;手势语主要用于帮助外国学生理解动词,如“挥手”、“摇头”等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很方便地用手势语来向学生做出解释。

利用实物、身势及手势向外国学生解释汉语词汇,主要利用这种方法的形象性,用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2.特定语境中对词语意义的理解。

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汉语中一些简单的名词可以用上面一种方法来解决,但也有很多是用上述方法不能解决的,那么不妨放在具体语境中来理解。

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是语言中静态的词汇,而是言语中动态的词汇[11]。

也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个词,如何用这个词来表达。

因此,要结合语境和句子来进行词语教学。

例如“什么”这个词,它有几个意思,如果不结合具体的句子教学,就很难说清楚它是哪个意思。

基本含义和用法。

英语中与之对应的释义汉语例句表示疑问,通常用在名词前what你说什么?/那是什么?虚指,表示不确定的事物something;anything我想吃点什么。

他想说点什么但没有说。

词语的语用色彩往往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解释词的语用特点时也要结合语境。

“下榻”、“会晤”这样的词,如果不结合句子或者给出适用的语言环境,学生往往造出这样的句子:A第一次到北京,我下榻在中国大酒店。

B开学第一天,我会晤了很多新同学。

如果我们告诉学生这是两个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要用在郑重场合,并且用在大人物身上,这样,学生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

3.利用反义词的词义对比性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如:大———小、快———慢等。

4.利用语素义来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

这种方法要在了解了汉语构词方法的基础上再使用。

在理解了词中的一个语素意思后,再引申开去,继而申发到一系列跟此语素意思相关的词,如“手”的本义是身体的一部分,引申义是“在某方面有特长的人”,这个引申义是“手”作为语素时的意义,那么,我们就进而可以理解一些由这个语素参与构成的词“歌手”、“网球手”等。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虚词教学是一个难点。

怎样才能使外国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些虚词的用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

根据从对外汉语教学中得来的一些经验,以及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总结出以下方法:1.利用同义虚词的对比。

汉语中有大量的虚词,更有许多的同义虚词。

比如陆俭明先生在《八十年代语法研究》中讲的“还”和“更”的对比,这是副词的对比,但在虚词教学中,也可以借鉴。

2.利用母语副词和目的语虚词的比较研究。

各族语言词汇有异同之处,我们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理解汉语的虚词。

如汉语中的“和”,在英语中译为“and”,但在汉语中“和”既能做连词又可以做介词,在“我和她一起去学校”一句中是作连词用,在“我和他商量以下”一句中是作为介词来用的;而“and”只是作为连词来用。

通过这种对比,就可以使外国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和”的意思和用法。

(三)以上两点是针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词义的理解和虚词的理解而提出来的几点方法。

下面还有两点方法是对整个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出的:1.运用词汇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词汇的两种基本存在形式。

组合关系讲的是词与词之间的搭配,聚合关系讲的是词语类聚。

韩礼德认为,语言中发生的错误都要从搭配的角度加以解释。

词语搭配是词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学习词义的同时应同时掌握该词的用法[12]。

例如“参观”和“访问”这两个词,都可以充当句子的谓语,都可以解释为英语的“visit”。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词语的搭配进行讲解,“参观”的宾语可以是某地,不能是人,“访问”的宾语既可以是某个地方(国家、城市),也可以是人。

离开了用法的词义,学生也很难真正理解,并且容易套用母语中与之对应的词的用法,产生母语的负迁移[13]。

因此除了通过翻译(给对应词,注释的方式解释词义)外,还要词语例解来引导学生领会、理解该词的意义和用法。

如汉语的“结婚”、“见面”可以和英语的“marry”、“meet”对应,由此,学生会说出类似“张三结婚李四”、“王五见面赵六”的句子。

徐子亮提出: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全过程也就是汉语语言模式的构建和匹配,把搭配问题贯穿于汉语学习的始终。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词汇的搭配问题,在教学中牢牢把握这一原则。

有些词适合把与之有聚合关系的词语讲出来。

词汇教学的另一重大任务是扩大词汇量,对于词语中某个语素有类聚作用的,我们不妨利用横向联系的方法,把带有该语素的其它词也教给学生[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