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氏体相变

马氏体相变

到限制。后形成的马氏体片,则在奥氏体晶粒内进一步分割奥氏体晶粒,所以 后形成的马氏体片越来越短小。 片状马氏体的立体外形呈双凸透镜状,多数马氏体片的中间有一条中脊面, 相邻马氏体片互不平行,大小不一,片的周围有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 惯习面:随形成温度的下降,由{225}γ变为{259}γ,位向关系由K-S 关系变为西山关系。
(1)低碳钢立方马氏体(<0.2%C)
板条马氏体(低碳M、位错M): 体心立方结构。具有高密度位错(约 0.3~0.9×1012cm-2 ) 的 亚 结 构 , 属 位错马氏体。其惯习面原为{111} γ , 现修改为{557} γ 。与母相的位向关系 为K-S关系。
低碳板条状马氏体 0.03C-2Mn
é ¯ Î ² ×Ö Ð Ã û ´ µ × ¬ ´ Æ × ¡ ¬ ´ ªÆ × å õ ´ ©Ì × û ´ µ × ¬ ´ Æ × ¬ ´ Æ × ¡ ¬ ´ ªÆ × ¡ ¬ ´ ªÆ ×
/ /
Fe-Ni-C £ Ni24~35% £ ¨ ¬ C~1.0%£ ©
bcc£ ¦ /£ ¨Á © bct£ ¦ /£ ¨Á ©
时,在瞬间形成大量马氏体,T~f曲线的开始阶段呈垂直上升的势态。 称爆发型马氏体相变。
自促发形核、瞬时长大
(4)弹性马氏体相变
弹性马氏体相变是指马氏 体与母相的界面可以发生 双向可逆移动。分为热弹 性和机械弹性两类。
热弹性马氏体的弹性消长
形状记忆效应
一些形状记忆合金
4.3 马氏体相变热力学
将 G 0 的温度定义为T0
Ms、Mf、As、Af、T0与合金成分的关系
As-Ms可因引入塑性变形而减少。 在Ms点以上对奥氏体进行塑性变 形,可诱发马氏体相变而使Ms点上 升到Md点。相应地,塑性变形可使 As点下降至Ad点。 Md点和Ad点分别称为形变诱发马 氏体相变开始点和形变诱发奥氏体相 变开始点。它们的极限温度均为T0。
奥氏体化条件的影响
加热温度提高、保温时间延长的作用: 1)有利于C和合金元素溶入,Ms下降 2)奥氏体晶粒长大,缺陷减少, Ms上升
Ms点影响因素
外加磁场的影响:磁场使马氏体趋于稳定
4.4 马氏体的形貌
4.4.1 钢中马氏体形态和晶体学特征
钢种及成分(wt%) 低碳钢, <0.2%C 中碳钢, 0.2~0.6%C 高碳钢, 0.6~1.0%C 高碳钢, 1.0~1.4%C 超高碳钢, ≥1.5%C 18-8 不锈钢 马氏体沉淀硬化不 锈钢 高锰钢, Fe-Mn(13~25%Mn) 晶体结构 体心立方 体心正方 体心正方 体心正方 体心正方 hcp(ε/) bcc(α/) hcp(ε/) 惯习面 {557}γ {557}γ、 {225}γ {225}γ {225}γ、 {259}γ {259}γ {111}γ {225}γ {111}γ 亚结构 位错 位错及孪晶 位错及孪晶 孪晶、位错 孪晶、位错 层错 位错及孪晶 层错 组织形态 板条状 板条状及片状 板条状及片状 片状、凸透镜状 凸透镜状 ---板条状及片状 薄片状
C原子在马氏体点阵中的可能位置
碳原子发生有序分布,80%优先占据
c轴方向的八面体间隙位置,20%占
据其它两个方向的八面体间隙位置,此 时出现正方度。
4.1 马氏体相变的特征
切变共格性和表面浮凸现象
无扩散性
位向关系和惯习面
亚结构
4.1.1 切变共格性和表面浮凸现象
表面浮凸形貌
有人研究Fe-Ni-C合金{259}f型 马氏体的表面浮凸为帐篷型(Λ); {557}f马氏体和{225}f马氏体的 表面浮凸均为若干个小“N”型台阶构成。
能量,构成马氏体内部亚结构的储存能,相 变所需的其他应变能和表面能等。
也可以扩散型转变块状铁素体或贝氏体铁素体。
4.3.2 Ms点影响因素
化学成分的影响
Ms点影响因素

“C原子气团”对奥 氏体的强化作用
淬火冷却速度加快, “C原子气团”形 成被抑制
Md
形变与应力的影响
淬火速度的影响
Ms点影响因素
需要扩散,即能完成相变; (2)不变平面应变的晶格改组; (3)以非简单指数晶面为不变平面,即存在惯习面; (4)相变伴生大量亚结构,即极高密度的晶体缺陷:
如精细孪晶,高密度位错,层错等。
(5)相变引发特有的浮凸现象。
4.2 马氏体相变的分类
按相变驱动力分类 按马氏体相变动力学特征分类
4.2.1 按相变驱动力分类
Á ¦ Á ¦ Á ¦
ß ©æ ¹ Ï Ã £ 225 £ û ý £ 259 £ û ý £ 225£ Ã û ý ¦ £ 111£ û ý
/
à ¦ à ¦ à ¦
Ç á Ñ ½ ¹ » í Î ´ Â ¾ Ï § Ï § Â ¾ » í Î ´ » Î Ï Â Ï Â Ï Â í ´ § ¾ § ¾ § ¾
(2)Ms点
Fe-C合金马氏体转变热滞大,可达200℃以上。当母相冷却到略低于 T0时,马氏体相变并不发生,必须过冷到远低于T0的某一温度Ms以下, 才能转变为马氏体。相变时的自由焓变化可表示为:
G
M
G

G
M
G G G 0
这项能量是用来稳定体心结构的“准马氏体”核
降温瞬时形核、瞬时长大
(2)等温马氏体相变
某些Fe-Ni-Mn、Fe-Ni-Cr合金或某些高合金钢,在一定条件下恒 温保持,经过一段孕育期也会产生马氏体,并随着时间的延长,马氏体 量增加。称为马氏体的等温形成。
轴承钢等温马氏体
等温形核、瞬时长大
(3)爆发型马氏体相变
马氏体点低于室温的某些合金,当冷却到一定温度MB(MB<Ms)
(1200℃加热,Ms稍下等温淬火)
Fe-0.88C马氏体形貌
(1200℃加热,Ms稍下等温淬火)
Fe-1.9C马氏体
马氏体片撞击裂纹(CrWMn)
TEM T10钢的隐晶马氏体
高碳钢在两相区加 热,奥氏体成分不
均匀,马氏体片长
大受到限制,尺寸
十分短小。
4.4.2 Fe-M系合金马氏体的晶体学参数、亚结构及形貌
在如此低的温度下,转变速度极快,说明不可能以扩 散方式进行转变。
4.1.3 位向关系和惯习面 (1)位向关系
新相和母相界面始终保持着切变共格。因此,相变完成后,
两相之间的位向关系仍然保持着。
K-S关系
西山关系
G-T关系
K-S关系
由 于3 个 奥 氏体 <110>γ 方 向上(每个方向上有2种马氏 体取向)可能有6种不同的马 氏体取向,而奥氏体的 {111}γ 晶面族中又有4种 晶面,从而马氏体共有24种 取向(变体)。
3)热弹性马氏体热力学,相变驱动力很小,热滞小。
4.3.1 Fe-C合金马氏体相变热力学
(1)T0
任一成分的Fe-C合金奥氏体在T0以下均
应由面心立方点阵转变为成分相同的体 心立方(正方)点阵的α相。从合金热 力学得知,成分相同的奥氏体、铁素体 的化学自由焓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由于下降的速率不同,故有一个交点T0
按相变特点,可将马氏体相变热力学分为三类:
1)由面心立方母相转变为体心立方(正方)马氏体的热力学,以铁基合 金为代表,对Fe-C合金已进行较多的工作,能直接由热力学数学处理求得
马氏体点(Ms)近似值;确定相变驱动力在282卡/克原子以上。
2)由面心立方转变为六方ε -马氏体的热力学,如钴、钴合金、Fe-Ni-Cr 不锈钢等,其相变驱动力较小,仅几卡/克原子。
G M GM G 0
这项能量是用来使体心结构核胚变成稳定的
心的。认为从面心立方点阵到体心立方(正方)
点阵的马氏体相变,不管是位错圈为界面形成体 心核胚,还是不全位错产生层错形成体心核胚, 都可以设想为先形成体心结构微区作为核胚。这 种体心结构的核胚视具体条件,可能形成马氏体,
马氏体,消耗于核胚长大扩张时进行切变的
£ 225£ Ã û ý ¦ £ 225 £ û ý £ 259 £ û ý £ 259£ Ã û ý ¦ £ 111£ û ý
à ¦
à ¦ à ¦
Fe-Mn(13~25% Mn) Fe-Ni-Cr
4.1.5 相变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完成
相变开始温度Ms
相变结束温度Mf
马氏体转变量是温度的函数,
而与等温时间无关
无需孕育期,相变速度极快
4.1.5 相变具有可逆性
逆相变开始温度As 逆相变结束温度Af As – Ms大小差异大
马氏体相变的主要特征总结:
(1)无需扩散性;即无论间隙原子还是替换原子均不
第4章 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
钢中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钢中马氏体是碳在-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为体心正方点阵。 c/a称正方度 c、a及 正方度 c/a 与钢中碳含量成线性 关系: c = a0 + a = a0 - ß c/a = 1 + 其中: a0 = 2.861Å (α-Fe点阵常数) =0.116 ß=0.013 =0.046 ---- 马氏体的含碳量(wt%)
板条马氏体(<0.2%C)
1个奥氏体晶粒内分3~5个板条群,1个板条群内分几个同 向位束,1同向位束由若干平行的马氏体板条组成。每个马
氏体板条为一个马氏体单晶体。
(2)正方马氏体(>0.2~1.9%C)
含碳量>0.2%时,晶体结构都是体心正方的。
中碳钢马氏体亚结构主要是高密度位错,有时含形变挛晶
(混合马氏体)。 高碳钢马氏体内的孪晶是相变孪晶,而且是大量的精细而 规则的(孪晶M、片状M、针状M)。 随着碳含量的提高,从低碳钢的板条状马氏体变为中碳钢
的板条状+片状马氏体,高碳钢的片状,凸透镜状马氏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