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好雌激素和坏雌激素 (自动保存的)

好雌激素和坏雌激素 (自动保存的)

世界更年期关怀日(10月18日)特别提醒雌激素也分好与坏,围绝经女性要选择好的雌激素补充治疗所谓的更年期综合征,本质上是一种现代病。

它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而传染蔓延,因现代化程度的加深而恶化。

这由精加工的碳水化合物和高饱和脂肪为主要热量来源的现代膳食结构造成普遍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缺乏,使得表面看起来食物供应充裕的现代人营养状况其实在走下坡路,卵巢的营养也成问题;食物的极其丰富,可饱食终日,过多的热量摄入导致肥胖,自由基对卵巢的损伤加重;而不适当的饥饿和运动减肥方法加速了卵巢的损伤;现代电脑族,终日保持静止和坐姿,室外活动时间的显著缩短,直接影响盆腔生殖器官卵巢子宫等的血液微循环,阻碍卵巢子宫组织的营养供给,久而久之影响卵巢正常功能,卵巢早衰的现象也日趋增多;竞争激烈的社会,职场女性长期紧张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强烈的精神刺激,如长期焦虑、忧郁、悲伤、愤怒、恐惧等负性情绪,不但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还可以直接影响卵巢功能,从而可致卵巢早衰出现更年期综合症。

“绝经”(Menopause)——描述这个注定将发生在每一个女性身上的生理过程。

“卵巢内卵泡用尽,或剩余的卵泡对促性腺激素丧失反应,不再发育分泌雌激素而刺激内膜生长,月经永远停止来潮。

”这是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特别规划委员会给出的推荐定义。

从40岁之后开始出现类似绝经的临床特征到绝经后的12个月内,则被称为“围绝经期”。

尽管进入绝经期后,卵巢的衰竭和它所分泌的雌激素的减少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生理状况,但这种状况之所以会变成一种给亲历者和身边人带来身体不适和心理烦扰的需要治疗的疾病,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退化过程。

女性体内有400多个部位含雌激素的受体,主要分布在子宫、阴道、乳房、盆腔(韧带与结缔组织)以及皮肤、膀胱、尿道、骨骼和大脑比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泌尿系统等等。

当女性进入更年期以后,随着雌激素的大量减少,这400多处受体所在的组织、器官、系统都发生了变化:子宫萎缩、外阴萎缩、阴道萎缩、乳房萎缩、盆腔内脏器下垂;皮肤变得缺少弹性和光泽,变干、变皱、易痒,各种色素沉着渐现,毛发变得干枯和灰白;冠心病发病率显著增高、骨质疏松悄然流行、阿尔茨海默病不时光顾、牙齿脱落接二连三、弱视失明危机四伏、结肠肿瘤跃居第三、声带受损声音变粗等。

围绝经期的研究与讨论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揭示围绝经其综合征是由于激素缺乏引起的,是可以治疗和预防的,绝经期妇女补充雌激素就像糖尿病人补充胰岛素一样重要。

预防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绝经后约15年出现的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病、老年性痴呆、癌症等这些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的远期并发症。

中国已经跑步进入老年社会,约有1.6亿绝经后妇女(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其中一半以上生活质量受到影响,79%认为严重症状需要治疗,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但亚洲绝经调查所给出的数据却表明,中国大陆女性中,只有2.1%曾经用过激素替代疗法,正在使用的人不超过0.9%。

这样下去,更年期女性的生活质量低下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有些因为精神问题出现严重意外),未来中国这些因为缺乏雌激素造成的老年病人群会越来越多,给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资源增加巨大的压力,将会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为什会补充雌激素好处多多,国外也有30%的女性在补充,为什么中国却寥寥无几呢?就其原因,分析如下:1.更年期相关知识缺乏,一是不知道自己到了绝经期,特别是在围绝经期提前的情况下,就医走错门:较西方妇女,中国女性更年期的症状更主要表现为骨与关节疼痛、记忆力衰退、易疲劳,这三种症状的表现率均高于50%。

此外,中国妇女在情绪抑郁、烦躁、失眠、易怒等神经、精神症状方面的发病率也较西方妇女高。

上述症状往往被误解为中老年妇女自然老化的生理现象或个人心理问题,而非更年期综合征。

专家介绍说,即便少数妇女因更年期综合征而就医,去妇科的也仅有31%,大多数人“就医走错门”,求助的是内科、泌尿外科(27.6%)骨科(41.4%)等医师。

2.二是缺乏雌激素的危害知晓率很低,中国人历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人生70古来稀,觉得老-病-死,很自然,虽然有很多身体上的问题,默默忍受,也不知道补充雌激素可以获得的近期和远期效益,没有采取应对措施;3.四是知道自己到了绝经期,也想采取措施,却不了解应对绝经期症状的正确方法;4.有关雌激素的WHI研究结果的公布及WHO把雌激素列为致癌物质,造成世界性恐雌,媒体及专家反复错误宣传补充雌激素要慎重,可能致癌致血栓,要权衡利弊等等导致对补充雌激素产生恐惧;5.错误地认为通过服用保健品(植物雌激素等)可以补充雌激素。

在上述这所有的误区中,影响深远的还是那个把雌激素妖魔化(致血栓、致癌)的耗资巨大,历时数年的WHI大规模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的公布,致使雌激素的“臭名声”几乎家喻户晓,从此谈“雌”色变。

其实,这真是一个天大的、集体的、无意识犯下的一个历史性错误,让我们来探讨一下错误的始末。

首先从雌激素的概念说起:雌激素由脊椎动物的卵巢、睾丸、胎盘或肾上腺皮质所产生的十八碳固醇类激素。

绝大部分哺乳动物的主要雌激素是17β-雌二醇,其他重要的雌激素有雌酮和雌三醇。

主要雌激素)——雌二醇生育期女性数量多,40-400pg/ml,怀孕时达2000pg/ml;活性最高,是其它两种的10-100倍;更年期女性急剧减少和缺乏的雌激素也主要是雌二醇;那为什么女性几十年来补充的雌激素不是缺乏的雌二醇,而是孕马雌酮(倍美力,也叫结合雌激素)呢?那是因为口服雌二醇不能利用(90%被胃酸、肠道微生物分解,吸收的10%在肝脏转化为雌酮),偶然发现孕马尿中提取的雌酮因为有10%的雌二醇活性,口服能很好缓解妇女潮热、出汗等更年期综合症而受到追捧,久而久之就成了雌激素的代名词。

雌酮真能代替雌二醇吗?回答是否定的!1.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缺东补西的做法是违背生理的:血清雌二醇与雌酮的比例在生育期妇女中为2∶1,而在绝经后妇女中为1∶2,而这种失调期,正是我们机体频繁出现问题的时期;补充雌酮,无异于加重这种比例失调,加重身体的问题。

有研究证明,绝经后妇女两者的异常比值可能是造成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增加冠心病和乳腺癌风险的因素。

生理学告诉我们:身体缺乏的和应该补充的是雌二醇。

正确的做法就是模拟或复制生理,提高雌二醇的水平,降低雌酮的水平,使二者得比例趋于正常的生理平衡。

2. 其次我们来看看这两种雌激素的代谢结局:雌二醇在机体内约有80%经17β脱氢酶(HSD)氧化为雌酮(E1,15%)和硫酸雌酮(E1S,65%,经肾脏排出),20%代谢为雌三醇、硫酸雌二醇、二羟基雌二醇。

换句话说,在生育期我们机体是不需要雌酮的,一是因为雌二醇浓度高,二是因为其活性是雌酮的10倍,雌酮只是其氧化代谢产物,虽然存在于机体,但是是机体要排除的垃圾,而我们把这些身体已经经过肾脏废弃,从尿中排泄掉的垃圾重新收集起来,强行让身体长期接受,非常不符合合生理就可能造成问题。

3. 长期以来,教科书把雌二醇、雌酮、雌三醇都归类为天然雌激素,给临床造成误会:既然都是天然的,补哪一种都可以。

但事实上对身体内存在的天然物质还要分有用和无用的,就像尿素是机体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一度存在血中,但是无用的垃圾,经过肾脏被排泄了我们不能再补给身体一样。

被氧化的代谢产物怎能和原型雌激素相比?!其实真正的雌激素就是雌二醇,其它两个代谢产物都不能叫雌激素,或者叫坏雌激素才能正本清源。

如果把身体已经排出的硫酸雌酮再补进身体,其进一步的代谢产物具有致癌性和氧化性,这是孕马雌酮其在WHI 大规模的临床验证中经不起考验的根本原因。

4. 更年期来了,随着雌二醇的严重缺乏,FSH升高,芳香化酶活性增强,增加了周围脂肪和肌肉组织雄烯二酮向雌酮的转化,所以雌酮下降不明显,发生了雌二醇和雌酮比例的倒置。

这似乎是机体的一种代偿,但这种代偿并无能挽回机体缺乏雌激素的命运,相反如果转化越多,特别是肥胖个体转化率越高,乳腺癌的几率越多。

那是因为此时雌二醇缺乏了,雌酮就和雌激素受体结合,但活性低,和雌激素受体结合的时间短,需要雌激素的量就多,造成其代谢垃圾大量堆积在组织产生刺激作用(增生),其进一步的代谢产物具有致癌性,所以造成乳腺癌风险增加(雌激素代谢产物与肿瘤的关系研究,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 0 0 0 年第2 7 卷第5 期,273-275)5. 还有医生认为,雌酮和雌二醇之间可互相转化,补充雌酮不是也相当于补充了雌二醇吗?虽然研究证明,二者之间虽然可以互相转化,但是为什么要转化呢?转化条件呢?转化率呢?第一:既然是雌激素之一,没有必要非经过转化才起作用;其二:雌二醇氧化为雌酮容易,但雌酮还原为雌二醇比较难,需要类固醇还原酶的水平、活性、还需要能提供电子的抗氧化剂。

在更年期女性,这些条件都不是很足够,具研究,此转化率不到5%。

有些中药含大量的抗氧剂有一定缓解更年期综合症的作用可能与其能促进部分雌酮向雌二醇转化有关,但是不能根本解决雌激素缺乏的问题。

6.新的国际绝经学会指南已经明确表示:不同类型HRT及其具体治疗方案之间存在着差别,它们不一定会产生同样问题、对代谢产生同样影响,因此对于HRT不能一概而论或简单归为一类;理想情况下,每种HRT 治疗药物(激素制剂)均应有详细而充分的数据资料;由于不同药物的效价、合成及组分、以及给药方法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不能将一种产品的试验HRT的主要目的是预防,而不是治疗结果简单推论至其他产品。

WHI的研究结果不是说明真正的雌激素(雌二醇)不好,而是说明用孕马的雌激素代谢垃圾雌酮用于人类雌激素的补充治疗不是一种好方法。

雌酮——“坏雌激素”早在1993年,H. Leon Bradlow, M.D和美国Strang-Cornell癌症中心及其他杰出的研究者都发现雌酮的代谢产物之一——16-羟雌酮是促进细胞增生和增值,甚至引起激素反应组织的癌变的“坏雌激素”(1)。

来自《国际妇科》杂志报道(2002):美国K·N妇科疾病研究中心著名妇科专家DianeF·Merritt博士通过多年临床研究,发现子宫肌瘤、乳房肿块、卵巢囊肿的切除物进行分析都发现激素代谢垃圾雌酮与大量沉积毒素的聚集体,刺激腺体、血液、骨骼、器官,导致细胞增生、肿大甚至产生细胞变异、癌变,这是目前发现的对女性身体伤害最大的沉积毒素,被命名为“雌毒”。

它也是女人衰老、更年期提前以及子宫、卵巢、乳房疾患的根本原因。

美国生殖内分泌舒瓦兹贝恩大夫:当妊娠雌酮第一次在市场上出现时,它仅仅用于短期内治疗潮热,但是后来它的用途被扩大了(我想补充一点,这是在没有任何研究结果的情况下),它们应用于荷尔蒙替代疗法中,长期治疗各种更年期症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