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方案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方案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方案一、秸秆肥料化利用(一)秸秆全量还田1.麦稻两熟制秸秆还田技术(1)小麦机械化秸秆切碎还田①使用带秸秆切碎功能的联合收割机,在收获小麦的同时将秸秆切碎,并均匀抛撒在田面。

②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秸秆切碎后的长度小于10厘米,割茬高度低于15厘米。

③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增施氮肥、减少磷钾肥用量。

以每100公斤秸秆增施尿素1公斤,并提倡有机肥、无机肥结合,在机具作业前,均匀撒施在秸秆残体上,并根据基蘖肥:穗肥比为7:3施用基肥。

④实施水田秸秆还田的,应先上水泡田24小时以上,软化土壤和秸秆,以利作业,上水深度以3-5厘米为宜;实施旱田秸秆还田的,在秸秆旋埋作业完成后立即上水浸泡秸秆,并实施平整作业。

⑤低速将机械驶进大田,机具作业速度应根据土壤条件和秸秆还田量合理选定,以Ⅱ档为宜,匀速前进,检修调整宜在地头进行。

⑥耕深控制在16-20厘米,连续2年以上旋耕地块要适当加深。

⑦机具在作业时,应根据田块的具体形状确定作业路线,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重耕、漏耕及小角度转弯次数。

一般作业两遍,第一遍宜慢,第二遍速度可稍快。

两遍作业应纵横向交叉进行。

⑧水稻移栽活棵后,及早排水露田通气增氧,排除毒素,促根促蘖。

⑨作业质量,耕深稳定系数≥85%;碎土系数≥92%;埋草覆盖率≥95%。

水整后大田地表应平整,田块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

(2)水稻机械化秸秆切碎还田①水稻机械化秸秆切碎还田的机具要求、农艺要求、作业质量与小麦秸秆切碎还田技术要点相同。

②水稻秸秆还田后,宜使用带圆盘开沟器的小麦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后实施镇压,提高土壤紧实度,防止因秸秆还田使土层架空造成失墒。

2.油稻两熟制秸秆还田技术(1)油菜机械化秸秆切碎还田①在油菜联合收获作业时,同时完成秸秆切碎、均匀抛撒。

②秸秆切碎、均匀抛撒作业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秸秆还田作业。

实施水田秸秆还田的,应先上水泡田24小时以上,软化土壤和秸秆,以利作业;实施旱田秸秆还田的,在秸秆旋埋作业完成后立即上水浸泡秸秆,并实施平整作业。

③油菜联合收获作业时,低速将机械驶进大田,以Ⅱ档为宜,匀速作业。

④耕深控制应≥15厘米,连续2年以上旋耕地块宜适当加深。

⑤秸秆还田机具在作业时,应根据田块的具体形状确定作业路线,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重耕、漏耕及小角度转弯次数。

⑥土壤适当沉实,于水稻移栽前保持薄层水,以利于机插。

⑦进行秸秆还田作业前,田块增施基氮肥,每亩增施5公斤尿素,调节碳氮比,促进腐烂。

⑧实施油菜秸秆还田作业后至水稻移栽前,田面保持一定水层浸泡秸秆4-10天(季节允许可适当延长),使田面水层自然落干或保持1-2厘米水层,利于有害气体释放。

⑨水稻移栽后及时灌浅水护苗活棵,栽后2-7天间歇薄水灌溉,适当晾田,促进扎根立苗。

(2)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技术1、前期准备①机械要求:使用带秸秆切碎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②栽培要求:水稻收割前,根据天气和水稻生长情况,及时排水降墒备收,小麦播种适宜墒情值70-85%。

①收获:水稻秸秆粉碎至5厘米左右,机械或人工不规则撒开。

②播种:施基肥,播种。

③还田作业:采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备秸秆还田机具,碎土、埋草、开沟、旋耕种肥覆盖一次完成。

④技术要求:适当增加播种量,旋耕深度为10-15厘米,使稻草和土壤充分混合,适墒播种,做好沟渠疏通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工作。

2、秸秆堆腐还田1、选择场地:选择运输方便的场地,把地面捶实,然后于底部铺上一层干细土,再铺上一层未切碎的作物秸秆为通气床(厚约26厘米)。

2、秸秆堆置:在床上分层堆积秸秆,每层厚约20-50厘米,并逐层施入秸秆腐熟剂(或人畜粪尿)加尿素,然后浇水使秸秆湿润,用泥土或塑料薄膜封堆。

3、用料及配比:按1吨秸秆配2公斤秸秆腐熟剂和5公斤尿素(或200-300公斤腐熟的人粪尿),以满足微生物发酵所需的氮素。

3、秸秆田头窖堆腐还田1、窖池准备:选择田块的拐角,每亩田挖一个深0.8m、宽1.5m、长2m标准的“田头窖”,把窖内挖出的土一部分堆置在窖的四周,踩实作为窖埂,另一部分堆放在旁边,待秸秆堆好,用来覆盖秸秆。

2、秸秆堆置:秸秆分层堆置、踩实。

第一层40-50cm、第二层30-40cm、第三层20-30cm、第四层20cm左右。

每层踩实后均匀撒施秸秆腐熟剂0.25公斤(亩用量2公斤)和尿素(亩用量2公斤)。

在秸秆堆置完成后,用预留泥土在堆顶均匀盖实(厚度约5cm)。

3、还田利用:在下茬作物收获后,将腐熟的秸秆从窖中挖出后,均匀的撒施在田间作基肥用,再对田块进行翻耕,本技术适宜于油(麦)-稻轮作种植区,窖池可反复利用。

(二)秸秆还田腐熟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是指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应用秸秆腐熟剂加速秸秆腐熟,以提高秸秆还田效果。

1、使用带秸秆切碎功能的联合收割机,在收获小麦或油菜的同时将秸秆切碎,并均匀抛撒在田面,忌碎秸秆成堆。

2、秸秆切碎后的长度10-15厘米,割茬高度低于15厘米。

3、播种或栽插水稻前,撒厌氧性或兼性秸秆腐蚀剂(中标产品),每亩用量2公斤,用旋耕机械带水旋翻或干旋,将碎秸秆与表土混合,再灌浅水泡田数日后插秧,灌水深度为人工插秧7-10厘米,机插秧3厘米左右。

4、播种或栽插水稻前合理施用底肥,加速秸秆腐熟,调整碳氮比,建议按每亩还田秸秆500公斤增施3公斤尿素。

(三)秸秆覆盖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在我县只适用于稻麦两熟制,是将通过机械收获后没有进行粉碎的水稻秸秆,通过人工打捆堆放在田头间,在小麦、油菜冬前苗期覆盖,覆盖量以每亩150公斤为宜,不仅对小麦田起到保湿、保墒、增肥的效果,还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

(四)技术支撑单位县农机局、土肥站牵头,县农业局配合。

二、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饲料主要采用青贮、氨化及微贮等三种方式制成。

(一)青贮。

是将新鲜的秸秆铡碎装入青贮窖或其它青贮容器中,通过封埋措施,造成一种相对无氧状态,利用微生物(主要是草料自带的乳酸菌)的发酵作用,使青贮料的PH值降至4.0左右,从而达到长期保存青绿多汁饲料营养特性的一种加工调制方法。

(二)氨化。

是将秸秆密封好通入氨和氨水,或者将秸秆铡碎后与一定量的尿素溶液混合堆垛,密封制作饲料的方法。

(三)微生物发酵法(简称微贮)。

是将多种有益菌株复合制成一种多菌株复合体,然后将其接种于铡碎的秸秆中,依靠微生物本身的作用,分解纤维素,提高蛋白质含量,改善秸秆饲料的柔软性、适口性的制作方法。

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路线(路线图详见附件)。

(四)技术支撑单位县畜牧局牵头。

三、秸秆基料化利用利用作物秸秆为原料可种植多种食用菌,以市场常见的品种—白平菇(鲍鱼菇)为例,此品种产量高,易栽培,其生产技术要点如下:(一)种植季节安排该菇一般采用简易日光菇棚栽培,以自然气温为主,人为设施调节为辅,一般在2-5月和9-11月两个自然季节种植,如人工调控温湿度可四季栽培。

(二)产前准备1.栽培料配制。

麦草粉75%,麸皮10%,石膏2%,过磷酸钙1%,尿素0.3%,玉米面10%,石灰2%。

兑水60%—65%,以手握湿料而不滴水为度,搅拌均匀后堆料半小时。

2.原料堆置发酵处理。

先将配料堆置成高1-1.5米,宽1-1.5米,长度不限的料堆,再用直径4厘米左右的木棍在堆料上插孔通气,每孔之间的距离为40-50厘米,然后覆盖塑料膜,待温度自然上升至65-70℃时,保持24小时后进行一次翻堆,如此进行三次翻堆即可。

3.装袋播种。

原料发酵处理后,用长40-50厘米,宽26-28厘米,厚度为0.015-0.02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按三层菌种两层料的播种方法装料播种,菌种播种量一般为原料的10-15%,播种后用大头针在塑料袋两头和中间菌种部位扎8-12个小孔。

注意:菌种大小一般为大枣大小,过大会减少菌种与原料的接触面积,过小会造成菌丝链接困难;水分以手握湿料而不滴水为度,PH值以8.5-9为宜。

4.发酵管理。

采用菌袋堆垛方式,一般2-4层为宜,层与层之间、袋与袋之间要保留一定空隙,发菌温度保证,一般25天左右即可发满菌袋。

播种3-4天后,接种点四周长出白色而整齐的菌丝,此时的管理以保湿遮阳为主,棚温一般控制在20℃左右。

菌种萌发后,菌丝生长旺盛,需氧量大,此时棚内以散热通风为主,同时要注意翻堆,检查杂菌污染,棚内温度不超过30℃,此期大约持续10天左右。

待菌丝长满袋后,此时的管理重点为:一是棚内温差控制在8-10℃,气温在20℃为宜,以刺激原基形成;二是使棚内相对空气湿度大85%以上;三是增加光照,抑制菌丝生长,促进菌丝链接。

(三)高产栽培技术1.配制营养土。

选择透气性好、吸附性强、有团性的土壤,加细砂拌匀,按每100公斤加干畜禽粪便3公斤,草木灰6公斤,多菌灵100克,氯氰菊酯10毫升,再用干净的水向每层土上喷撒,拌匀即可。

2.栽培方法。

采用单面立埋覆土栽培。

每隔40厘米挖好80-100厘米宽,20-25厘米深,长度不限的畦沟,并灌足底水,再填上营养土。

然后将发好菌的菌袋一端保留6-8厘米的塑料筒,其余塑料筒去掉,将保留塑料筒的一端朝上,整齐排放在畦沟内,每畦排放4-5行,菌袋之间保留1-2厘米间距。

,然后用营养土填充满畦沟,再灌一次水,以后每次喷水即保持畦面湿润即可。

3.出菇管理。

在幼菇形成初期,应保持覆盖物和覆土层湿润状态,晴天应勤喷水,喷细水,使泥土保持较高的湿度,空气湿度保持在85-90%,同时增加光照,拉大温差。

在幼菇中期,要加大棚内通风量,保持棚内新鲜空气畅通,同时要加大棚内湿度,要求达到95%为宜。

4.适时采收。

待菇盖充分伸展,稍内卷时采摘,采摘前喷一遍0.5%的盐水,以利产品保质保鲜。

(四)技术支撑单位县农业局蔬菜办牵头。

四、秸秆能源化利用(一)推广建设农村秸秆型联户沼气工程1.秸秆型农村联户沼气池建设。

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发酵原料,以国家对农村秸秆型联户沼气工程建设项目补助资金为依托,推广建设农村50立方米秸秆型联户沼气工程。

建一口50立方米秸秆型农村联户沼气池,建设成本14000元左右,指标内国家项目补助10000万元,自筹4000元左右。

一口50立方米秸秆型农村联户沼气池,一年可消耗农作物干秸秆10吨或30-40吨鲜秸秆;一年可产135-150立方沼渣肥,沼液80吨左右,可供50亩地追肥两次,节约化肥3500元;一年可产沼气2000立方左右沼气,可供5户以上农户日常生活(烧水、做饭)所需,节约燃气费用4500元左右。

2.技术操作步骤:秸秆预处理→装入沼气池→加入菌种(腐熟剂)及人畜粪便污水→发酵产气→供农户使用。

(二)技术支撑单位县能源办牵头。

五、秸秆工业化利用(一)发展中小型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燃料企业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是将粉碎后的秸秆通过机械压制成颗粒状或者棒(块)状固体成型燃料,以替代木柴、原煤等燃料,广泛用于取暖、生活炉灶、生产锅炉、生物质发电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