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气藏描述复习题

油气藏描述复习题

油气藏描述复习题《油气藏描述》课程复习题(CDUT)1、在油藏描述中使用的基础资料有哪几类?岩心资料描述的主要内容?答: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开发地震资料、测试资料岩心观察描述的内容:☆收获率描述☆岩心编号☆ 沉积现象☆ 对比标准层☆ 油气水产状及流体性质☆ 四性关系的感性认识☆ 裂缝、断层、地层产状等构造现象2、简述如何运用钻井资料编绘油藏构造图?答:油气藏构造图是反映地下油层或油层附近标准层构造形态起伏的等高线图。

课件:油气藏描述3-13、断层封闭性与哪些因素有关?除机理研究,现场一般研究的方法?答:断层封闭性影响因素:①与断层的形成机理、断层发生的时间和油气运移时间、断层活动性有关;一般压性断层封闭性较好,张性断层封闭性较差。

② 与断层两盘相接触岩层的物质成分有关;③ 与断层两侧渗透层中流体的毛管压力有关。

断层封闭性研究的方法:① 根据各种手段得到断层两侧的流体性质(油、水样分析)② 油水界面③ 断层两侧的压力系数④岩性对接关系4、简述全油藏裂缝分布描述和预测的方法?(PPT5-1:75页)答:描述与预测裂缝分布与发育程度方法:编制裂缝分布平面图以储层构造井位图为底图,编制各种裂缝平面分布图( P48:图3.15 )裂缝产状平面图( P49:图3.16 )① 以岩心及裂缝识别测井资料为基础编图;② 分井作裂缝走向玫瑰图,置于构造井位图上;裂缝密度平面图① 分井作各岩类平均裂缝密度直方图( P50:图3.17 ),置于构造井位图上;② 分井作各组系平均裂缝密度直方图,置于构造井位图上。

5、除运用岩心直接描述裂缝,其他获得地下裂缝信息的方法有哪些?答:利用现代测井技术;试井技术确定井孔钻遇裂缝特点;通过区域性及局部构造现象(露头调查);恢复古构造发育史与古构造应力场的演化;结合沉积成岩史,分析裂缝成因及在油藏内的分布规律。

另外开采动态是识别裂缝的非常有效的手段。

6、层组划分和对比是油气藏描述的最基础工作之一,说明划分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流程。

答:层组划分与对比是将储油气层系剖面根据接触关系、沉积层序或旋回、岩石组合等特征细分成级次的层组,并建立全油田各井间各级层组的等时对比关系,在油田范围内实现统一分层。

原则:1)合理、精确划分层组;2)建立层组的等时对比;3)我国对碎屑岩储层一般采用四级层组划分,从大到小依次为:含油层系——油组——亚组——单层。

7、分别说明陆相和海相的碎屑岩沉积相类型有哪些?答:陆相大相可分为:1.冲积扇2.河流3.三角洲4.三角洲间滨岸5、湖底扇海相可分为:1.滨海相2.浅海相3.半深海相4.深海相8、陆相沉积盆地(河流相)碎屑岩储层常见的微相有哪些?答:亚相可分为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

微相可见P104.表4.79、陆相沉积盆地(三角洲相)碎屑岩储层常见的微相有哪些?答:三角洲是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由于水流分散,流速顿减,河流所携带的泥砂沉积物在河口沉积下来的锥状大沉积体。

亚相有: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

微相见课本P104。

表4.710、运用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曲线形态表示出点砂坝沉积体的岩电关系特征(绘制岩性变化特点和曲线变化的示意图形,曲线要求标明坐标和单位)。

11、论述确定有效厚度的方法。

答:(1)利用确定的测井电性标准及统计方法在测井曲线上直接划分储层、有效层和隔层,确定有效厚度下限。

(2)利用地质资料,建立地质模型,进而描述了油藏特征的分类,确定有效厚度(3)利用试油资料确定和验证储层有效厚度下限(4)通过钻井及岩心资料,获得油层平均厚度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有效厚度。

12、分别说明图中各符号的物理意义:r d,p d,pc50,Smin,Smax,S R,I曲线和R曲线。

答:r d:最大孔喉半径,p d:排驱压力/门槛注入压力/入口压力,pc50:饱和度中值压力,Smin: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Smax,S R:残余饱和度I曲线:驱替曲线(注入)曲线,如果用的压汞法则成为压汞曲线R曲线:吸入曲线(退出)曲线,如果用的压汞法则成为退汞曲线13、图解题:分别说明下列1~6典型毛管压力曲线所反映的孔隙结构特征。

(自行对照)典型毛管压力曲线类型14、何为敏感性?在注水开发的砂岩油藏中应重视哪些敏感性?答:粘土矿物与原始油层中流体处于平衡状态,当不同流体进入时,它们的平衡会遭到破坏,由于这些流体与储层流体和储层矿物不匹配而导致储层渗流能力下降,即存在对流体敏感性。

包括:速敏、水敏、酸敏、盐敏、碱敏15、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储层相比具有哪些特点?描述的主要内容?碳酸盐岩储层特点:◇ 岩石为生物、化学、机械综合成因,以化学成因为主导作用;◇ 岩石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比较单一;◇ 结构构造复杂;◇ 岩石性质活泼,脆性大;◇ 以海相沉积为主,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发育;◇ 成岩和成岩后生作用严格控制储集空间、发育和储集类型的形成; ◇ 断裂、溶蚀和白云化作用是形成次生储集空间的主要作用;◇ 次生储集空间大小悬殊、复杂多变;◇ 储层的非均质程度高。

碳酸盐岩储层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沉积相和成岩史●储集空间类型及控制因素●孔隙、裂缝、溶洞●储集空间体系●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参数确定及评价16、碳酸盐岩中次生储集空间类型有哪些?详述其主要控制因素?答:沉积物在成岩作用阶段和表生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储集空间称次生孔隙,可分为孔、洞、缝三大类:1)孔隙型2)溶洞型3)裂缝型主要控制因素:①岩性是控制缝、洞、孔发育的基础②断裂作用控制裂缝系统储集空间和发育③岩溶作用控制各种溶蚀缝洞孔形成与分布④风化作用控制风化缝洞孔形成与分布⑤成岩作用控制次生孔隙发育17、压力系统概念,如何划分和识别油气层压力系统?、答:压力系统是指在油气田的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上,流体压力能相互传递和相互影响的范围,又称水动力系统。

压力系统的划分同一压力系统的的油气层必须符合下列条件:①处于同一构造单元、储层纵、横向连通性较好;②同一压力系统内的油气层各处的原始折算压力相等;③各油气层压力梯度曲线互相重合;④依靠天然能量开发条件下,同一压力系统内各井压降速度基本一致,各井同期预测得到的静压数值大体相等。

压力系统的识别◇地质分析产生不同压力系统的主要因素是地质封隔作用,因此,分析地质条件:①断层的封隔、封闭条件;②具有稳定的隔层;③区域不整合面;④储层岩性、物性横向上的急剧变化;裂缝储层的裂缝系统变化。

◇测压资料①油田内各油气层的原始折算压力;②各井静压数值,压降速度;③各井各层或同一层不同部位各井的压力梯度曲线。

作油层原始压力与埋藏深度关系图(P302:图6.13),将原始折算压力相等(近),或压力梯度曲线相互重合的层划分为同一压力系统。

◇井间干扰试验资料井间干扰是观测某些井(观察井)由于邻井(激动井)采液量或井底压力改变时,所引起的压力变化。

如果观察井的压力随激动井的开采条件变化而相应变化时,证明为同一压力系统。

18、详细说明油田开发设计阶段储层描述的主要内容?答:见课本P34019、论述题“四性”关系研究的内容和基本的研究思路。

答:“四性”关系研究是指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关系的研究。

是建立各项测井解释模型的基础。

具体工作:◇分析各类岩石的含油性与物性(P138)◇分析控制物性的岩石因素(P140)◇分析含油性与物性、岩性关系(P141)基本思路:◇搞清描述区主要岩性,选择合适的测井项目;◇确定渗透层,有效层和隔(夹)层的截取值。

◇根据其关系研究是否进一步分区、分层段或分岩类建立测井解释模型;20、地质建模的方法和一般步骤?答:油藏描述的最终成果是建立定量的油藏地质模型作为油藏模拟和油藏工程,钻井设计和采油工艺等研究工作的基础。

建模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

确定性建模方法认为资料控制点间的插值是唯一解,确定性的。

随机建模方法认为地质参数的分布有一定的随机性,得到多种等概率的实现,供地质人员选择,并可对油藏描述及建模各个阶段进行不确定性评价。

1)获取砂体厚度的分布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2)提取物性参数的分布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3)将获取的砂体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空间结构参数,用选定的模拟方法进行模拟计算,即可得到了包含各小层砂体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的平面非均质地质模型。

21、稠油油藏储层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答:稠油油藏地质渗流特点:岩石表面润湿性易改变高温油水、油气相对渗透率高不同温度下水驱、气驱油效率变化大开发特征:除常规储层描述外,须加强以下几方面内容:① 砂岩的清洁度(清洁度)② 碎屑矿物组成(研究吸附性能)③储层厚度(影响开发效果重要指标)④油气水分布特别,热采稠油要尽量减少边、底水串进干扰,消耗热能。

因为水的导热性能良好,其导热系数是砂岩的26倍。

要加强边、底水、层间水的分布、能量大小、含油区连通状况、边水化学性质描述。

22、毛管压力曲线在储层评价中的作用?23、相图应用24、油藏建模类型及研究侧重点?25、蒸汽吞吐井底含水饱和度变化特点?单周期生产含水变化与多周期含水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