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江苏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题练习【锁定考点】1.识记文学常识;2.理解诗词的内容及主题;3.理解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4.品析重要诗句的作用;5.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
【新题演练】一、选择题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写出了诗人年老、与世隔绝的生活境况,也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之心。
B.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一诗借景抒情,采用对比手法直抒胸臆,在热情赞美秋天的同时,也肯定了世人悲秋的论调,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
C.谭嗣同的《潼关》中“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巧用对偶、拟人手法描写黄河、秦岭,突出了黄河咆哮的气势和秦岭高耸险峻的山势。
D.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李商隐的《贾生》表面上是讽刺汉文帝,实际上是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用贤能,也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B.杜牧的《泊秦淮》表现了商女只知道唱歌,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C.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借景抒情,阐发哲理,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告诉人们只要站得高、看得远,就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D.陆游的《游山西村》生动地描写了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作者对淳朴的农村生活满怀着喜悦、挚爱,表达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3.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野望》一诗,写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景色,表达了诗人不得志的迷茫与失意,结尾抒发了他对自己曾经的采薇生活的怀念之情。
B.《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自云千载空悠悠”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登楼所见白云飘荡,不由思接千载、抚今追昔,生发出怅惘之情。
C.《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诗人以“征蓬”“归雁”自喻,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在朝中受到排挤的悲凉之感及心中的愤懑之情。
D.曹植《梁甫行》中“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写出了百姓家园荒芜、生活贫苦的困境,意在提醒统治者施惠于民。
4.下列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把自身与“孤鸿”合二为一,表现了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B.《蒹葭》全诗含蓄地抒发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充满了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C.李白的《送友人》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以“浮云”“落日”为喻,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D.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表明自己像梅花一样,不屑与众多凡俗花朵为伍,意在表达他的愤慨之情。
5.下列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行路难(其一)》一诗作者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他借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
B.《月夜忆舍弟》中,作者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边地秋夜,在有和无的对比中抒发了深沉的思念之情,抒发了无限的人生感慨。
C.《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作者辛弃疾以登高说愁为题,写出了少年和成年两种人生感受,在自嘲中写尽了人生的无奈。
D.《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起伏变化,但自始至终表现了作者苏轼的心胸开阔、乐观豁达。
6.下列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作者苏轼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B.《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作者陈与义闲登小阁,回首往昔岁月,以清新之语写怅惘之情,抒发了落寞、孤寂的情怀。
C.《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是一首即席寄兴之作。
作者辛弃疾在咏月,更在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地的政治理想。
D.《南安军》中,作者文天祥在尾联用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以致饿死的故事,表现出他自己在被捕后的抑郁、伤心。
(此类题目涵盖多首古诗词,考查范围广、考点多。
平时学习古诗词中,应仔细阅读提示、注释、旁批,以及课后的“思考探究”题,注意梳理、汇总所学古诗词表达的主旨、情感等,尤其要重视对名句的解读。
)二、古诗赏析7.阅读《式微》这首诗,完成以下题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的上下章句式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了其中的几个字,这种表现手法是,其作用是。
8.阅读陶渊明《饮酒(其五)》这首诗,完成以下题目。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怎样理解“而无车马喧”和“心远地自偏”?(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望”?9.阅读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这首诗,完成以下题目。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你怎样理解诗中“故园菊”这一意象?10.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完成以下题目。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一首诗B.首联表达了作者被贬多年的无限辛酸和悲凉。
C.颔联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已离世的友人的思念之情。
D.尾联两句点明酬答之意,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有共勉之意。
(2)谈谈你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此类题目,不但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和主旨,更需要从细处理解每一句诗的含意。
答对某句诗的理解时,一般应先翻译这句诗,再谈其含意。
平时学习中还要注意积累诗词中的意象、典故及有特色的表现手法等。
)三、古诗词对比阅读1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以下题目。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同为送别诗,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两首诗都是以景物描写开篇,所写景色有何不同?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以下题目。
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同为写春天的诗,两首诗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2)两首诗分别用哪些物候表现季节的特征?13.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以下题目。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对这两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上片写了梅花凄惨的生存状况。
B.陆游所写的梅花是他一生在仕途上屡遭排斥、怀才不遇的写照。
C.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多次提到春天,是用春天的美好反衬梅花的高洁。
D.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用山花烂漫衬托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2)这两首词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此类型题目同时考查两首诗词,或选两首课内诗词,或选一首课内、一首课外诗词,所选的两首诗词会有某些共同点,或是主题相近,或是内容相仿,或是写法相似。
平时学习中应注意将有相似之处的诗词加以归纳,按照某一特点进行归类,然后比较、分析。
)参考答案一、1.B(诗人在热情赞美秋天的同时,否定了世人悲秋的论调。
)2.B(杜牧的《泊秦淮》这首诗借歌女讽刺醉生协死的晚唐统治者。
)3.A(结尾诗人以想到古人伯夷、叔齐采薇而食,来寻找慰藉。
)4. D(作者意在表达他孤高傲世的高洁情怀。
)5.D(“但自始至终表现了作者苏轼的心胸开阔、乐观豁达”应改为“表现了作者苏轼从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
)6.D(“表现出他自己在被捕后的抑郁、伤心”应改为“表达了诗人决不投降的爱国之志”。
)二、7.(1)这首诗表达了日落天黑还在泥水中劳作的劳役者对贵族统治者的愤怒和质问。
(2)重章叠句渲染气氛,强化感情,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之美。
8.(1)[示例]“而无车马喧”是指再也没有官场的烦琐应酬,所以即使住在闹市也觉得宁静、自由。
“心远地自偏”是指精神上的自由境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表达了作者闲适恬淡的超脱心情。
(2)[示例一]可以改。
因为南山很远,可用“望”字,且山气、飞鸟都是望中所见。
[示例二]不可以改。
诗人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恰映入眼帘,“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更符合全诗的悠远意境。
9.(1)重阳节至,无人送酒,表达了作者面对战乱的惆怅、凄凉之感。
(2)“故园菊”本来代表着悠闲恬适的生活,如今却在战场的断壁残垣间盛开,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牵挂,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
10.(1)C(2)[示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沉舟侧畔,有千帆竟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作者抛开个人悲苦,赞美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表达了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11.(1)李白的《送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一扫离别的愁绪,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2)李白《送友人》中的景色清新、明丽,山青水白,与下文面对离别的忧伤之情形成对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景色厚重、苍茫,与下文面对离别的豪迈之情形成对比。
12.(1)韩愈的《晚春》描写的是暮春景色,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初春景色。
(2)韩愈的《晚春》,用百花盛开争芳斗艳,杨花、榆荚如雪般纷纷飘落,写出了暮春的特征。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则用“水面初平”、“争暖树”的早莺、“啄春泥”的新燕、“渐欲迷人眼”的乱花、“才能没马蹄”的浅草,写出水初涨、日初暖、燕初回、花初开、草初萌的初春景色。
13.(1)C(2)[示例一]我更喜欢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陆游笔下的梅花,无意争抢春光,却惹来众多凡花俗朵的嫉妒,凋落于地、马踏成尘,香气不改,精神犹在,这种委屈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普通人会遭受到的,更能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