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重庆市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对策分析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面临的严峻社会问题,中国现在也正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重庆的老龄化趋势在全国尤为严重。
众所周知,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到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许多方面,比如经济、政治和民生等各个领域。
所以如何妥善有效地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促进重庆和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对重庆老龄化趋势的研究,而进一步做出相应的对策,尽量减少老龄化对社会的不利影响。
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首先,阐述了老龄化问题的现状;其次,通过建立模型研究重庆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再次,总结了人口老龄化对重庆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重庆应对老龄化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重庆地区现状趋势对策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或7%。
而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世界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国内外都对此问题做出深入研究并积极需找相应的对策。
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在社保制度准备不足、老龄保障和服务滞后等很多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如果不及时分析解决,将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都将造成巨大影响。
一、重庆人口老龄化现状根据中国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分析得到:到201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26个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超过了10%。
而重庆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达到17.42%,比全国比例13.32%高出4个百分点左右,老龄人口年均增加20万人以上,已经成为中国“最老”的地区。
60岁以上的老年抚养比更是高达26.56%,相当于平均100个劳动力年龄人口需要赡养26个老年人口。
根据重庆统计局数据,2000年,重庆65岁及以上人口接近245万人,每13个人里1人年龄超过65岁;到2010年,重庆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33.41万,每6个人里就有1位老人。
老龄化发展趋势迅捷,形势相当严峻。
还通过对第四、五次和第六次的人口普查情况的一些数据汇总(见表一)分析可知:1990年到2000年重庆总人口增加164.66万人,增长比例为5.7%,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增加了76.25万人,增长比例为45.3%;2000年到2010年总人口减少了166.66万人,0-14岁人口减少176.49万人,下降了26.49%,15-64岁人口也减少79.04万人,下降了3.69%,而老年人口继续增加了88.87万人,上升了36.34%。
由此了解重庆这20年的人口变化特点是:老龄化的发展速度比总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出生率在不断下降,而且下降比例越来越快,会造成人口红利优势逐渐消失,劳动力人口数量急剧减少。
表一:第四、五、六次重庆人口普查基本情况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年鉴而且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情况(见表二)分析可知:200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城镇所占比重为7.74%,乡村所占比重为8.15%,即乡村老年人口比城镇多,老龄化的程度比城镇更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镇人口在不断增加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53.0%,65岁及以上城镇人口比例与乡村所占比例差不多,但乡村的人口基数更大,而乡村的人均收入却比城镇低,贫富差距比较严重,从而造成城乡发展水平与老龄化水平倒置的情况,乡村老年的养老问题形势严峻。
所以关于怎样平衡城乡的养老机制,城乡之间的社会福利保障等问题值得深思。
表二: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按城乡分的年龄结构及比重(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公众信息网)二、重庆老龄化发展趋势人口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预测对政策的制定和能否顺利实施都有严重影响,是社会经济各项战略设想的基础和出发点。
所以我们需要寻找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掌握我国及各个城市人口的发展规律,进而使人口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更好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1、模型的基本假设根据问题做出如下假设:⑴假设本问题使用的数据真实有效,具有统计分析价值⑵不考虑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对人口的影响⑶不考虑出生率、死亡率等方面对人口的影响⑷假设中国的生育政策不发生改变2、模型方法及数据的选取灰色预测的特点主要是:(1)对信息知晓部分,还有部分不完整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2)对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要求不严格,不必拼凑数据不准、关系不清、变化不明的参数,而是从自身的序列中寻找信息建立模型。
所以适合用灰色预测模型方法来研究重庆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而灰色预测主要针对短期的预测分析,如果数据选取太多会代入过多的过时数据影响模型的预测精度,而数据太少又会造成信息不足,因此灰色预测一般选取5-8组数据最为合适。
所以本论文选择2005年-2011年的1%的人口抽样数据为基础来建立模型,数据见(表三)3、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1)模型建立将原始数据列0X ()进行一次累加,生成累加数量(1)X ,利用新生成的数列(1)X 去拟合函数曲线,然后求出新生序列(1)X 的预测序列^(1)X 。
利用^(0)^(1)^(1)1X X K X K =-()-()累减还原得到预测序列^(0)X 。
(2)模型的应用及求解按上述模型,根据重庆2005年到2011年的1%抽样数据的65岁老年人口及所占比重作为数据基础,预测2012-2020年重庆65岁老年人口及比重。
利用Excel 进行运算得到:模型一:老年人口的系数:u (人口)=302.5488,a (人口)=-0.01683,由此得到的预测模型为:(1)0.01683(1)18285.3817977.6K XK e +=-;模型二:老年人口比重的系数:u (比重)=0.109414,a (比重)=-0.00896,由此得到的预测模型为:(1)0.00896(1)12.314912.2049K XK e +=-,从而根据模型预测2013-2020年的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及所占比重。
4、模型的检验计算原始序列(0)X 与^(1)X的绝对残差序列及相对残差序列,并计算平均相对残差。
给定α=1%,当φα<,且n φα<成立时,称模型为残差合格模型,得到的检验结果见(表四、五):分析:n 0.3%1%α=<=,模型合格,而且精确度比较高。
分析:根据模型得到的相对残差可知:n φα<=1%,而平均相对残差0.2%1%φα=<=,模型合格,而且精确度比较高。
重庆老龄化预测值有所增加,而且同比增长比例也逐年上升, 2011年的重庆65岁以上老年人口337万人左右,发展到2020年接近400万人,增加了将近60万人左右。
老年人口比重也每年上升,到2020年预测比重将会达到12.57%,比2011年增长了1个百分点,随之老年抚养比逐步攀升,由此看到重庆的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问题相当严重。
三、人口老龄化对重庆的影响重庆市经济才处于起飞阶段时,人口结构就迅速老化,呈现出"未富先老" 的特征。
2010年,全市老年抚养比为26.56%,与2000年的13.0%相比上升了13.0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在重庆市范围内,平均100个劳动力年龄人口需要赡养26个老年人口。
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市60岁及以上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很低,明显滞后于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去年重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为14.2%,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是14.7%。
因此,对于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出现的诸如问题:比如对社会经济、劳动力的影响和家庭养老负担加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老年人口再就业、晚年生活等问题更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1、 人口老龄化制约经济发展 (1)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影响 首先,老龄化比例的增加就意味着劳动人口比例的下降,在劳动效率不变的前提下会造成不良影响,进而阻碍重庆经济的发展。
其次,人口老龄化加上现在世界经济的萎靡,中国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已经严重削减家庭收入,劳动率的下降也会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财政压力加大,而中国的社会福利大部分来源是财政支出,这样社会保障制度的就会受影响,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根据2010年的重庆统计年鉴整理挑选出来一些指标数据(表七),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重庆的就业人数在减少,1996年到2000年下降增长0.2%,2001年到2005年下降增长0.9%,2004年到2009年下降增长0.2%。
老龄化程度继续加剧下去,没有充足的劳动力人口经济发展形势会十分严峻。
(数据来源:重庆2010年统计年鉴)(2)人口老龄化对投资发展影响美国经济学家Clark和Spengler在1980年出版的《个人与人口老龄化经济》一书中还指出:对于个人来,进入老年以后由于收入来源和数量的变化,会引起个人储蓄的减少。
企业发展时的投资贷款大部分来源于个人储蓄,通过储蓄和投资的相关关系知道储蓄的减少必将影响重庆整体的投资资金,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
劳动效率的降低会造成收入的减少,同时也会影响社会的消费水平的降低,没有消费就没有发展,没有消费就不能促进重庆GDP 的增加,会直接影响重庆的经济发展。
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模式影响从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 第一代独生子女现已进入婚育年龄。
调查数据显示,30岁及以下年龄的独生子女占总人口的16.4%,其中已婚独生子女占总人口的1.7%。
这表明"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已经在重庆市出现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即一个家庭中两个劳动力人口要抚养一个孩子,四个老人。
从表九可以分析得到:因为计划生育出生率的大幅降低而使得总抚养比有所下降,而老年人口这几十年稳步上升,老年抚养比增长迅速。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一旦老年人口继续增加引起的老年抚养比上升幅度大于少儿抚养比,势必会加重社会劳动人口的赡养负担,而且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完善存在许多缺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只以医疗保险和退休金为主的制度已经不能完全支付起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子女不断增加的赡养负担更会引发一系列家庭社会矛盾,比如有些子女不愿赡养老人,老人流落街头;或是子女为了养家糊口没有陪伴在父母身边,老人独自生活而发生意外或是在家去世都无人知道的新闻也不乏出现。
对空巢老人、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的关怀到没到位,怎样到位?面对“421”的养老现状,国家、社会、家庭应该怎样合理分工……这些问题,都不容忽视。
(2)人口老龄化对养老制度、社会保障影响根据表十可以看出: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缴纳保险金额2009年相对2008年同比增减62.60%,与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当年支出额2009年相对2008年同比增减53.25%基本持平,即现收现付的养老制度基本能满足2009年的养老金额支出。
但2010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缴纳保险金负增长了11.36%,而基本养老保险金当年支出额却同比增长了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