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综合性出血热试题

肾综合性出血热试题

流行性出血热一、填空题1. EHFV基因L编码_ 聚合酶_____, M编码__膜蛋白_____,S编码____核衣壳蛋白____。

2. 我国EHFV主要有两种血清型即I型汉坛病毒和Ⅱ型汉坛病毒,分别由_ 野__鼠和_家__鼠传播。

3. EHF病程可分为___发热期_____, __低血压休克期_____, __少尿期______, ___多尿期_____, ___恢复期_____等五期。

4. EHF少尿期的治疗原则为___稳定内环境______, __促进利尿______, 导泻和放血疗法及__透析疗法_______。

二、选择题1.A1型题⑴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蛋白中能诱导产生中和抗体是:(A)A. 膜蛋白B. 核衣壳蛋白C. 多聚酶D. 转录酶E. 内切酶⑵ EHFV是一种:(C)A. 单链DNA病毒B. 双链DNA病毒C. 负性单链RNA病毒D. 正性单链RNA病毒E. 双链RNA病毒⑶ EHF的传播可通过下列途径但除外:(C)A. 呼吸道传播B. 消化道传播C. 输血传播D. 母婴传播E. 虫媒传播⑷ EHF的基本病理变化是:(A)A. 全身小血管损伤B. 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C. 全身毛细血管病变D. 全身感染而致的循环衰竭E. 全身血容量降低⑸下列哪项不是EHF血常规改变的特点(C)????A. WBC增高B. 血小板降低C. 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加D. 异形淋巴细胞出现E. 嗜酸性粒细胞增加⑹ EHF多尿移行期的临床特点是(E):多尿移行期尿量增加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未完全恢复,而尿素氮物质进一步增加引起高渗性利尿,临床症状也进一步加重。

A. 尿量开始增加,临床症状好转B. 尿量开始增加, 尿素氮下降C. 尿量未增加, 但症状好转D. 尿量未增加, 但尿素氮下降E. 尿量开始增加,症状进一步加重,尿素氮继续升高⑺ EHF早期诊断的实验室特征有(E)A. 血WBC增加,中性粒细胞也增加B. 血小板降低C. 出现异形淋巴细胞D. 特异性IgM抗体阳性E. 以上均是⑻关于EHF的治疗,下列那项不正确(E)A. 发热早期可用Ribavirin抗病毒治疗B. 低血压期首先应补充血容量C. 少尿期的治疗主要是综合治疗D. 多尿期时要防止继发感染的发生E. 一旦发现EHF病人应尽快转上级医院治疗⑼ EHF病人透析治疗的反指征是(E)A. 少尿4天或无24小时以上B. 明显的尿毒血症C. 明显的高血钾D. 高血容量综合症E. 低血压难以纠正⑽ EHF的发病机理可能涉及到(E)A. 病毒直接作用B. Ⅲ型变态反应C. 早期还有I型变态反应参与D. 各种细胞因子也起重要作用E. 以上均是(11)、肾出血热综合征最易侵犯的器官是(a)A.肾B.肝C.心D.肺(12)、关于肾出血热综合征患者发热与病情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b)A.随发热好转,全身症状逐渐减轻B.体温逐渐好转,全身症状反加重C.发热期全身症状最重D.发热与症状关系不大(13)、流行性出血热“三痛”是指:(c)A.头痛、眼眶痛、骨关节疼痛B.腹痛、腰痛、骨关节痛C.头痛、腰痛、眼眶痛D.腹痛、骨关节痛、肌痛(14)下列哪项不能确诊流行性出血热:(b)A.疑似病例+血清抗EHFIgM阳性B.血清抗EHFIgG滴度为1:40及以上C.恢复期抗EHFIgG滴度比急性期增高4倍及以上D.EHF病毒抗原阳性(15)、流行性出血热可能的传播途径为:(a)A.动物源性传播、虫媒传播、垂直传播B.动物源性传播、虫媒传播、生活密切接触传播C.动物源性传播、生活密切接触传播、血液体液传播D.动物源性传播、垂直传播、生活密切接触传播2. A2型题⑴男性40岁,11月发病, 发热三天, 血压72/40mmHg, 血WBC 18×109,血小板56×109,尿蛋白(+++),该病人的诊断首先应考虑为(C)(三主症)A.革兰氏阴性败血症 B. 急性肾小球肾炎C.流行性出血热 D.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革兰氏阳性败血症⑵男性林业工人,一月起病,发热两天就诊,体查结合膜充血明显,球结膜水肿,胸壁皮肤可见条索状出血点。

下列那项检查对病人的诊断帮助最小:(e)A. 血常规B. 尿常规C. 出血热IgM型抗体检查D. RT-PCR测EHFV RNAE. 胸部CT⑶女性农民,发热4d,昨天尿量680mL,呈酒醉貌,注射部位可见片状淤斑,尿蛋白(++++),下列处理那项不正确:(d)A. 立即查血常规B. 立即查EHFV 抗体C. 立即补充血容量D. 立既应用速尿200mg静脉注射E. 立即查电解质及CO2CP⑷男性患者,发热6d,近2d来体温正常但尿量每天仅30~40mL,查血小板15×109抗EHFV-IgM(+),目前治疗下列那项最重要:(d)A. 大量补液B. 抗病毒C. 速尿20mg静脉注射D. 透析治疗E. 甘露醇扩容3. A3型题患者男性,38岁,发热5d,尿量减少3d,于2001年2月入院,体查:T 38℃,球结合膜充血,水肿,可见出血斑, 腋窝处皮肤可见条索状出血点,右臀部皮肤可见5X8cm瘀斑,实验室结果: 血小板21×109/L, BUN 34.5mmol/L。

⑴为明确诊断,下面哪项检查最重要:(d)A. 查异形淋巴细胞B. 肝功能检查C. 骨髓穿刺检查D. EHFV特异IgM抗体检查E. 头颅CT⑵病人目前最可能的临床诊断为:(d)A. 急性肾小球肾炎B. 败血症C.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 流行性出血热E.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⑶目前对此患者的处理,下列那项不合适:(b)A. 维持酸碱平衡B. 复方氨基比林等药物迅速降温C. 酚妥拉明扩血管D. 透析治疗E. 适当应用利尿药促进排尿三、名词解释1.高血容量综合征(hypervolemia syndrome):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少尿期水钠潴留而致血容量增加,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体表静脉充盈、脉博洪大、脉压差增大和心率增快。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由于肺间质水肿导致的严重低氧血症.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动脉氧分压明显降低,小于60mmHg。

常见于休克期和少尿期。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充血、肾脏损害。

四、问答题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引起的肺水肿与急性心衰引起的肺水肿的区别?2.简述肾综合征出血热原发性(早期)休克与继发性(晚期)休克的原因?(1)原发性休克:主要原因由于全身小血管壁内皮细胞的损害,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至组织使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而致。

(2)继发性休克:原因主要包括腔道大出血,继发性感染及水电解质紊乱等多种因素。

3、肾出血热综合征的典型临床分期是什么?答:典型临床分期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4、肾出血热综合征的三大主症是:(1)发热急起发热,伴畏寒,体温在1~2日内升至39~40℃。

(2)出血包括早期皮肤、黏膜的出血及以后的腔道、内脏出血。

皮肤出血从点、条、索条状到斑片状不等,腔道、内脏出血者病情较严重。

(3)肾脏损害肾脏损害在2~3病日出现,尿常规可有蛋白、细胞,重者有各种细胞成分及管型、膜状物,甚至尿毒症表现。

5、肾出血热综合征的主要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传染源:主要有黑线姬鼠和褐家鼠。

传播途径:为多途径传播。

(1)接触传播:与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尿、粪)、分泌物(唾液)接触,或被带毒动物咬伤,病毒经污染皮肤或黏膜伤口感染。

(2)呼吸道传播:吸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

(3)消化道传播:食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五)病例分析患者孙xx,男,28岁,湖南浏阳人,因发热6d,少尿3d入院。

病人1月3日起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2℃~39.8℃,明显乏力,当地疑为“感冒”给予退热药处理,患者症状未见好转,3d前尿量减少,昨日仅300mL。

入院查体:体温36.7℃,颜面及结膜充血明显,前臂注射部位皮肤可见4×lOcm瘀斑。

实验室检查:wBc 13×109/L,N 83%,血小板41×109/L.血BUN 38.7mmol/L,血钾6.8mmol/L,心电图示心率45次/分,高尖T波。

请问:1.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依据有:①青年男性,来源于流行区,冬季起病;②起病急,有发热和少尿,查体有颜面和结合膜充血,注射部位皮肤有片状瘀斑;③实验室检查血象wBc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血小板降低,血BuN明显升高。

2.为明确诊断应进行哪些检查?①肾综合征出血热V特异性IgM抗体测定,或IgG抗体呈4倍增高;②RT-PcR检查肾综合征出血热V RNA。

3.请制定该病人目前的治疗方案。

(主要是少尿期)①维持内环境稳定:严格控制入水量,纠止高血钾及酸中毒;②促进利尿:给予大剂量速尿静脉注刺;③透析治疗:此病人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均可,有明显的透析治疗指征;④其他治疗: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止血药,纠正心动过缓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