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二)忻州一中高三楼前摆放着日晷,日晷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
在晷盘面上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下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北京时间12点的是A.甲B.乙C.丙D.丁2.夏至日晴天时日晷仪晷针影子的移动方向是A.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B.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C.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D.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3.若图示日晷仪晷盘与地面的夹角改为59°,则该日晷最可能放置的地点是A.广州B.哈尔滨C.上海D.漠河清华大学校园中的日晷上铭刻的“行胜于言”四字,是清华人的理念,也是中国人的价值观。
日晷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
在晷盘面上刻划出12格,每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投向晷盘面,并以此来显示时刻。
下图为清华大学日晷景观和某时刻该日晷针影位置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图中所示的时间大约为北京时间A.7:00B.9:00C.15:00D.17:005.当晷针正午针影为一年中最短时A.地球公转速度为一年中最慢B.全球有一大半地区进入新的一天C.该日全球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每年早春季节,江苏某茶园的茶叶极易受逆温而引起冻害。
下图为该茶园为防止冻害装的风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茶园早春冻害发生最严重的时间段最有可能为A.4::0-6:00B.8:00-10:00C.12:00-14:00D.18:00-20:00 7.在茶园中装上风扇能够起到防冻作用的原因是A.增强吸收太阳光B.加大空气对流C.增强大气逆辐射D.产生温室效应太阳光柱是自然界最美丽的天气现象之一。
在温度为-20℃或更低时,空气中数百万个从高空降落的薄片状冰晶,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呈水平状态降落,日光从地平线附近射出,被冰晶反射的阳光几乎是垂直地面的,而形成的现象。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8.下列国家最可能产生太阳光柱现象的是A.新加坡B.埃及C.巴西D.俄罗斯9.在一天中,太阳光柱最可能发生在A.正午B.下午15:0O时C.日落D.子夜10.太阳光柱发生时,天气状况最可能是A.雪花飞舞B.寒风大作C.阴雨连绵D.晴朗无风“闹海风”是一种大风并伴有吹雪、雪基等的灾害性天气,其形成与亚洲高压的移动、风的“狭管效应”、水汽含量、大气对流运动密切相关。
新稚吉木乃县冬季“闹海风”频发。
下图示意吉木乃县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图示地区最容易发生“闹海风”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12.强烈的对流运动会引起大风、暴雪等天气。
一天中“闹海风”最易发生在A.清晨B.上午C.午后D.子夜2016年2月6日,王总早餐后,搭乘凯撒包机前往南美小城乌斯怀亚(Ushuaia),也称“世界尽头”。
乌斯怀亚依山傍水,郁郁葱葱的山坡和巍峨洁白的雪山交相辉映,色调不同的各种建筑坐落在波光粼粼的比格尔水道(海峡)和青山(森林)白雪(冰川)之间,水道对岸智利境内的雪山也历历在目,构成一幅绝美的图画。
下图示意乌斯怀亚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季节,在乌斯怀亚用太阳确定方位,结果正确的是A.日出,正东B.日落,正西C.正午,正北D.正午,正南14.乌斯怀亚周围山坡上的森林属于A.温带落叶阔叶林B.温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15.比格尔水道波光粼粼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西风带B.受极地高压控制C.海峡的狭管效应明显D.地处背风坡9月份,在一个晴朗的周六下午2时,在学校的地理专用教室,济南某普通高中的小李和小王两位同学结合所学的大气知识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来探讨热量在大气和不同下垫面之间的传递过程及其差异。
实验过程Ⅰ可简要描述如下:⑴取甲、乙两个同样的空密闭容器,且两者内部均为10℃的干空气。
⑵接下来,在甲、乙两容器内分别加入同体积的水和干沙子;并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温度计(已清零)分别固定在水和干沙子内的相同深度上。
⑶将两个密闭容器在同一时间并列放置在太阳下。
⑷前半小时内,持续观察并描述温度计读数的变化情况;1小时内,每隔10分钟进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度数。
⑸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与所学的相关结论进行对照。
结合以上描述和下面的图片信息,思考并分析下面小题。
16.下面关于前半小时内,甲、乙两容器内温度计读数变化情况的描述合理的是A.同步升温B.无明显变化C.甲升温快于乙D.甲升温慢于乙17.在数据分析的时候,两位同学发现甲容器内温度计的读数均低于乙容器,原因可能是①水与干沙子的热力性质差异②水与干沙子的热量传递方式相同,但同体积水的热容量更大③水与干沙子的透明度差异大④水体存在蒸发散热的现象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在较大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
右图示意8月某日我国鄱阳湖湖口和进贤南北方向年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曲线(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正距平为南风,负距平为北风)。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8.与湖口相比,进贤湖陆风相互转换的时间A.陆风转湖风提前B.湖风转陆风提前C.湖陆风转变均推迟D.湖陆风转变均提前19.湖口与进贤距离主湖体相当,但其风速比进贤强,其主要原因是A.湖口纬度较高B.湖口距湖岸线较近C.湖口地势较高D.湖口地表裸露严重12月是秘鲁的夏季、雨季,然而太平洋东岸的利马竟是一座出了名的“无雨之城”左图,与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的开罗一起成为世界上降水最少的两个首都。
但每天晨昏,利马海边总会升起莫名的雾气。
海水和沙漠共存,利马的雾气,柔和了所有尖锐的边缘,所以利马也有着“迷雾之都”的称呼。
下右图的装置是用特殊材质生产的捕雾网,用来采集大气中的雾气,令雾气成为饮用水。
20.影响利马成为“迷雾之都”的原因可能是A.地形为高原,温差大B.暖流影响,空气中水汽含量大C.寒流影响,易空气中水汽冷凝D.热带草原气候,雨季雾多21.关于捕雾网采集的水源正确的是A.采集到的水源中盐分较大B.干预了水循环中的降水环节C.捕雾网的材料应选用网格较大、吸水性较好的棉线D.采集到水源最多的时间是清晨22.赤壁之战,诸葛亮立军令状,三日内赶制十万羽箭,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
诸葛亮命二十只草船驶近曹军水寨,擂鼓呐喊。
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可拨弓弩手乱箭射之。
”待至日高雾散,草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得胜而归。
周瑜叹曰:“吾不如此也!”文中“是夜大雾”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多雨,空气湿度大B.晴夜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损失热量多C.冷空气南下,气温骤变D.晴夜气温较高,蒸发旺盛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
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
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三面环山,北部平原开阔,好似一个朝向准噶尔盆地的喇叭口。
冬季多雾,乌鲁木齐因此被称为“雾鲁木齐”。
下图为乌鲁木齐周围地形图。
(1)乌鲁木齐冬季夜间多逆温现象,试分析原因。
(2)分析乌鲁木齐被称为“雾鲁木齐”的原因。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美洲西部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平均年降水量不到1mm,被称为世界的“旱极”。
然而,“旱极”却并不缺“水”,只是它以雾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在智利中部的某海滨小村,有200余天被大雾笼罩。
当地人在山坡上竖立6张大网,当雾穿过这张大网时,雾里的潮湿水汽在细小的网眼凝结成水滴,积攒的水通过大网下方的水槽和输水管流到一个蓄水桶里。
每年这些捕雾网可以从雾气中获得2.4L水。
尽管水量不多,但对于滴水如油的沙漠村庄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示意图和捕雾网图。
(1)简述阿塔卡马沙漠成为世界上最干燥地区的原因。
(2)请从逆温得角度分析智利西海岸雾形成过程。
(3)该地“捕雾取水”的不利条件有哪些?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
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
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
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 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2)简述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概述沿40°N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