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工作压力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写作提纲一、压力概述二、护士工作压力相关因素(一)社会因素1. 护士职业不受重视2. 社会价值不对称3. 复杂的人际关系4. 管理者工作的不到位(二)职业因素1. 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2. 人员配置不足,护理工作负荷过重3. 值夜班导致的负面影响4. 技能更新的压力5、工作与家庭矛盾产生的压力三、应对措施(一)自我减压(二)关心体贴护士的心理感受(三)改善工作环境,营造和蔼的人际关系(四)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班次(五)建立完备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护士本身应对的能力(六)提供发展机会,加强技能培训四、小结临床护士工作压力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摘要】目的探讨护士面临工作压力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更好地推动护理工作开展。
方法以护士、工作压力、相关因素、应对措施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收集相关文献40篇,进行摘录、汇总,并结合工作实际对护士工作压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结果护士面临职业不受重视、社会价值不对称、人际关系复杂、管理者工作的不到位、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护理工作负荷过重、值夜班等工作压力,总结了对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措施。
结论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和护理工作质量,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护士;工作压力;相关因素;应对措施临床护士工作压力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是某些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
护士工作压力即护士职业压力,是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承受的各种身心方面的负荷,从而使其在主观上产生的不适应。
护士工作风险性高、工作任务重、人际关系复杂以及工作条件差等都增加了护士体力和精神上的负担,以至于这种负担日益成为一种职业性的危险。
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
国外护士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1088 /10万[1]。
当护士情绪不稳定及处于生物周期低潮时,差错的发生率会增高。
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危险,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但持续长期过高的压力会导致慢性疲劳综合症,造成护理队伍稳定受到影响和直接影响护理质量。
因此,有效的解除护士压力对于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认真分析护士工作压力的原因,探讨其应对措施,能更好地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现将护士工作压力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综述如下。
1 压力概述20世纪50年代,被尊称为压力之父的汉斯•薛利(Hans Selye)博士把压力和疾病联系在一起,认为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紧张反应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应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
同时此种紧张是按一定顺序与阶段表现在人们身上的,汉斯将此过程称为“全身适应性综合征”,这一过程可以分为警戒反应阶段、抵抗阶段以及疲惫阶段三个阶段。
基于此,压力可致使身心疾病被证实,从而引起学者对压力的原因进行研究的热情,反映有关压力的学说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开始应用于实践[2]。
致护士的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是护士的反应能力同其工作的环境没能趋于协同,很多人在心理压力面前常常产生身心的紧张性反应,倘若未能及时调整,就会产生对工作的疲倦感,其压力主要有表现为较低的工作效率;对患者的态度冷漠;工作情绪低落;没有工作成就感等。
2 护士工作压力相关因素2.1 社会因素2.1.1 护士职业不受重视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国外对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及其程度、工作压力的适应机制、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工作压力管理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大量研究表明: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主要为所护理病人的病情危重、病人及家属的要求太高、工作负担大以及与同事、病人及家属的冲突等[3]。
有研究认为,美国目前最大的医疗保健系统危机是40%的护士对他们的工作不满意,1/ 5 可能会辞职[4],同时,指出护士对工作不满意主要是由于所从事的职业不受重视和工作压力太大,可能要冒个人健康和病人生命的危险。
工作压力导致护士对工作不满意, 从而影响护理事业的发展以及护理质量的提高。
受传统的影响,护士社会地位低,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认识不够,虽然护士目前接受了与医生同等的高等教育,但并未根本改变病人及其家属的这一观念,病人痊愈后往往对其主管医生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表示认可和感谢,而护士的工作及付出却得不到认可。
长期以来“医尊护卑”的观念和偏见依然存在于大多数人的心理,加之医护之间巨大的福利差异,令护士们感到职业前景暗淡,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工作无成就感。
尤其是患者及家属只尊重医生,甚至有时因对医生有意见也迁怒于护士,辱骂责备护士的事件时有发生,护士的工作不被理解和尊重,往往产生一种职业价值失落感,造成护士悲观失望,心理压抑。
据调查,51%的护士想改行[5]。
2.1.2 社会价值不对称社会价值不对称造成巨大的压力,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护理对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很重要。
可相当一部分医院存在重医轻护现象,对护理人员管理严格,要求过高,护士待遇低,工作上一旦出现问题,常被扣奖金、罚款,更有甚者,在一些医疗事故中护士成了替罪羔羊。
方藕环等[6]调查发现,护士的压力源与其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社会地位低密切相关。
贝志红[7]认为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是护士的首要压力源,社会地位太低不再成为护士首要压力源。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 护士相对于同一科室的医生收入有较大的区别,护士的收入与工作繁忙程度不成正比,在编和非在编护士未实现同工同酬,这让很多护士感到心理不平衡,自我价值感不强。
医生与护士社会地位差距悬殊, 医生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 而护士则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社会公众对护士的信任度较低, 使护士自感社会地位较其他职业低,护士付出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广泛的尊重、理解和承认。
这种不公平的社会评价会使护士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2.1.3 复杂的人际关系护士在工作中产生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医护、护患、护护同事及护理管理者之间,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会陷入人际关系的困境,有资料显示,目前护士之间、医护之间的关系在护士的人际关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医护之间的冲突呈增加趋势,主要表现在处理意见上的矛盾。
发生冲突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护士的工作,尤其是涉及护患关系,护士即使遇到严重的歪曲事实,被误解及冤枉的情况,遇到情绪过激,甚至言行伤害的患者,从职业的角度来说,护士必须保持平和和冷静,以宽容大度继续承担应负的职责,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做出精神妥协,由于护士所受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有较大距离,大多数人缺乏自我心里调节训练,一旦在工作中受挫,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从而造成护患冲突,产生人际障碍[8]。
2.1.4 管理者工作的不到位护理管理者的不正确管理方法也会成为护士压力的压力源。
护士因健康或其他原因引起情绪波动,易与病人发生冲突时,部分管理者简单将其归纳为职业道德欠佳,缺乏责任感,采取强制或行政命令手段,让护士赔礼,认识错误,这种简单的处理方法,给护士造成强大的心里压力,可能因心理未接受而造成恶性循环。
2.2 职业因素2.2.1 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护士工作经常面临急症抢救,生离死别、技术革新以及各种疾病的威胁,临床护士必须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准确做出反应,同时要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及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病人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及病人权利意识提高,使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护士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担心被投诉,如果护士在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会威胁病人身体健康,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
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医疗机构越来越重视病人或家属的声音,如意见簿、病人满意度调查等,随着护士职业风险和责任越来越大,来自医院、社会、病人的高期望值使护士产生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一系列风险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我国逐渐与国际接轨,一种全新的护患关系正在形成。
由于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职能的拓展和新技术新业务的推广应用,护理风险越来越大,再一次敲响了护理安全管理的警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技术性、艺术性、服务性,是一种高风险行业,在130种压力较大的职业中,护士名列前榜首。
根据美国最新资料显示:近10年美国护士短缺约达100多万,而护士的职业压力是导致美国护士严重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9]。
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每天都离不开穿刺、注射及处理污染伤口及分泌物等职业性接触,而这些东西都存在潜在的传染性,如不小心,就可能受伤,造成职业性暴露[10]。
虽然现在有职业暴露登记及上报表,但是这个不能解决护士被无形伤害的隐患。
人们对医疗工作者期望过高,大多数人认为通过诊疗的患者都应康复,因此一旦患者没有康复,往往会对医务人员进行责难,尤其如果护士在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会威胁到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据调查显示,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是临床护士的首要心理压力源。
2.2.2 人员配置不足,护理工作负荷过重医院对护士苛刻的管理压力,护理人力配置不足,等级护理落实不到位,护理人员未能按编制的规定配置,经常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使得护士们身心疲惫。
另外,由于大多数医院辅助支持系统不健全,护理人员承担了大量的非护理人员工作范畴,更加剧了护理人员人力资源不足,尤其是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特殊重点部门护理任务重,实施抢救多,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近年来国内针对临床护理工作压力源的研究越来越多,大部分研究表明,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病人护理方面问题是中国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压力源,其中工作负荷大是首要的压力源。
在护理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换为以病人为中心后,护士的工作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变为向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全面照顾,这就要求护士不仅有娴熟的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健康的身体。
目前,我国医院普遍存在护士的数量相对不足、夜班时间长且频繁,致使护士常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同时,医院为了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减少病人投诉率,对护士的要求也日趋严格,这样就更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2.2.3 值夜班导致的负面影响护士们普遍认为,夜班责任太大,总担心事情做不好,容易心理紧张,压力加大,因此变现为不自信,对做过的事情重复检查或反复回忆,唯恐出错,给护士带来了较大的精神压力。
频繁的昼夜轮班扰乱了人体生物钟,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体力恢复不足。
生活不规律造成用餐时间错位,消化酶分泌规律破坏,影响食欲,出现胃肠道不适,严重影响了她们的健康。
值夜班的护士中,多为年轻护士,处于恋爱、婚姻、生育阶段,夜班频繁、不规律的工作时间影响对家人的照顾,久而久之,容易产生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