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经典试题及讲解
1、按照我国宪法和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
下列选项哪些不属于有权法律解释?()
A、法律专家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B、司法机关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C、国务院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2、《中华人民共和民事诉讼法》第25条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从法的规范作用看,该项规定属于下列哪一情况?
A、有选择的指引
B、非规范性指引
C、个别指引
D、确定的指引
3、下列有关法的阶级本质的表述中,哪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学说?()
A、历史上所有的法律不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
B、一国的法在整体上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
C、法的本质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
D、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内部各党派、集团及每个成员意志的相加
4、历史法学派是19世纪兴起的一个法学派别,下列哪些选项不是代表该学派的观点?()
A、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
B、法象语言、风俗、政制一样,是随着民族的成长而成长的
C、法是一种历史现象,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D、法是在所有的人中确立的,并得到全人类平等遵守的自然理性
5、下列有关法的指引作用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是一种个别指引
B、授权性法律规范也有指引作用
C、法律规范指引作用的优点是具体,针对性强
D、通过设定法律义务以及违反义务的否定性后果为人们设定行为模式
6、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
A、法律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
B、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
C、中国历史上的法律规则都是明确、肯定的
D、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不可以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
7、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A、法律关系是特殊的思想关系
B、权利主体是指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
C、法律关系是特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D、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产生的前提,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的实现形式
8、“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马克思这句话的含义表明()
A、法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B、法不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C、法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D、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9、法的首要特征是?()
A、法有普遍性、明确性和肯定性
B、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
C、法是提供行为标准的社会规范
D、法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
10、下列关于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一切法的社会作用都是相同的
B、法的社会作用是基于法的本质、目的和实效进行考察的
C、社会作用是规范作用的目的
D、法的规范作用的对象是社会关系
1、【答案】ABC
【考点】法律解释
【解析】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的法律解释权归全国人大常委会。
2、【答案】A
【考点】法的作用
【解析】法的作用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根据行为的不同主体,法的规范作用可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五种作用。
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
法的指引作用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
确定的指引是指人们必须根据法律规范的指引而行为。
从立法的意图来说,确定的指引的目的是防止人们做出违反法律指引的行为,有选择的指引的目的一般是鼓励人们,至少是容许人们从事法律所指示的行为。
从社会的角度看,对人的行为的指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个别指引(或称个别调整),即通过一个具体的指示就具体的人和情况的指引;另一种是规范性指引(或称规范性调整),即通过一般的规则就同类的人或情况的指引。
有选择的指引是法容许人们自行决定是否这样行为,主体行为有选择余地。
选项A正确。
非规范指引是规范指引的对立面,题干的中心内容是法律(规定)规范,因此选项B错误。
个别指引是通过具体的指示对具体的人或情况的指引,选项C显然错误。
确定的指引是“必须”根据法而行为,重在“必须”,主体没有选择的余地,选项D同样错误。
3、【答案】ABC
【考点】法的本质
【解析】D项:意志的“相加”错误。
4、【答案】ACD
【考点】法的本质
【解析】德国历史法学派创始人卡尔·冯·萨维尼指出:“法是民族精神、民族特性和民族共同意识的体现。
法随着民族的成长而成长,随着民族的加强而加强,最后随着民族个性的消亡而消亡。
”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
其他选项均错误。
5、【答案】ACD
【考点】法的指引作用
【解析】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了某种行为模式,指导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
法的指引作用的对象是本人的行为。
法的指引作用有两种表现形式,即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
义务性规范代表确定的指引。
确定的指引是指人们必须根据法律规范的指引而行为(包括作为及不作为)。
法律通过设定否定性的法律后果实现确定性的指引。
授权性规范代表有选择的指引。
有选择的指引是指人们对法律规范所指引的行为模式有选择余地,法律允许人们自行决定是否这样行为。
法律通过规定肯定性的法律后果实现有选择的指引。
个别指引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指示对具体的人和情况的指引。
它的优点是具体、针对性强;缺点是容易带有主观随意性和任意性,缺乏效率,并且不符合人的自主、独立的心理倾向。
规范性指引是具有概括性的行为规范对同类的人和情况的指引。
它克服了个别指引的缺点,而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高效率;对于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法律的指引作用就是一种典型的规范性指引。
6、【答案】CD
【考点】法的特征
【解析】法具有以下特征:(1)法是为人们提供行为标准的社会规范。
(2)法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
从法的产生和变动途径看,法是由有立法权或立法性职权的国家政权机关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的。
从法的实施方式看,法是以国家政权的强制力为后盾来保证其实施的。
(3)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
(4)法有普遍性、明确性和肯定性,法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具有普遍性,法的形式和分类具有明确性、肯定性。
(5)法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法一般都以具体的形式,明确地、肯定地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标准,而不是模糊的、伸缩性很大的社会规范。
但并不是说每个法的条文都以明确的、肯定的形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有的条文是用来说明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或有关术语的,有的条文是用来说明法的生效日期的,如此等等。
至于“中国历史上的法律都是明确、肯定的”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因此C是不正确的。
由法的上述特征可知,选项A和B是正确的。
法是办案的主要依据,并非全部依据,国家政策也可成为司法机关判案的依据。
例如,我
国《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因此D是不正确的。
7、【答案】AC
【考点】法律关系
【解析】B项论述错误在于,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是指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即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其中,享有权利的一方称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义务人。
D项论述错误在于,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形式。
8、【答案】CD
【考点】法的本质
【解析】马克思这句话的含义是:任何统治阶级都不能不顾一定经济条件的要求肆意制定法律。
法就其阶级本质而言,是在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从而也掌握了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法。
9、【答案】C
【考点】法的特征
【解析】一般认为,法的特征有五项,即法是为人们提供行为标准的社会规范,法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法有普遍性、明确性和肯定性,法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其中,法是为人们提供行为标准的社会规范,这是法的主要特征。
由于具有这一特征,法才与上层建筑中的国家、军队和其他种种现象区别开来。
10、【答案】BC
【考点】法的作用
【解析】法的社会作用依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而形成差别,因此选项A是不正确的。
法的规范作用的对象是人的行为,法的社会作用的对象是社会关系,因此选项D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