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就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的常用七种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科学,而且实用,作为班组长应该首先学习和掌握它们,并带领工人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新七大手法主要应用在中高层管理上,而旧七手法主要应用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
因此,新七大手法应用于一些管理体系比较严谨和管理水准比较高的公司QC旧七大手法:特性要因分析图、柏拉图、查检表、层别法、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QC新七大手法:关系图、系统图法、KJ一、检查表检查表又称调查表,统计分析表等。
使用检查表的目的:系统地收集资料、积累信息、11个月或3个月或半年2)反复出现的次数(即频数);按频数的大小次序,3、进行计算,即根据第(3)栏的数据,相应地计算出每类问题在总问题中的百分比,计入第(4)栏,然后计算出累计百分数,计入第(5)栏。
4、作排列图。
即根据上表数据进行作图。
需要注意的是累计百分率应标在每一项目的右侧,然后从原点开始,点与点之间以直线连接,从而作出帕累托曲线。
三、因果图法又叫特性要因图或鱼骨图。
按其形状,有人又叫它为树枝图或鱼刺图。
它是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工具。
画因果分析图的注意事项:1、影响产品质量的大原因,通常从五个大方面去分析,即人、机器、原材料、加工方法和工作环境。
每个大原因再具体化成若干个中原因,中原因再具体化为小原因,越细越好,直到可以采取措施为止。
2、讨论时要充分发挥技术民主,集思广益。
别人发言时,不准打断,不开展争论。
各种意见都要记录下来。
四、分层法分层法又叫分类,是分析影响质量(或其他问题)原因的方法。
我们知道,如果把很多性质不同的原因搅在一起,那是很难理出头绪来的。
其办法是把收集来的数据按照不同的目的加以分类,把性质相同,在同一生产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在一起。
这样,可使数据反映的事实更明显、更突出,便于找出问题,对症下药。
企业中处理数据常按以下原则分类:1)2)3)4)5)6)7)分类方法多种多长方形的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长方形的高度表示在给定间隔内的数据数。
直方图的作用(1)显示质量波动的状态;(2)较直观地传递有关过程质量状况的信息;(3)通过研究质量波动状况之后,就能掌握过程的状况,从而确定在什么地方集中力量进行质量改进工作。
六、控制图法法是以控制图的形式,判断和预报生产过程中质量状况是否发生波动的一种常用的质量控制统计方法。
它能直接监视生产过程中的过程质量动态,具有稳定生产,保证质量、积极预防的作用。
1、控制图的种类:计量型数据的控制图Xbar-R图(均值-极差图)Xbar-S图(均值-标准差图)X-MR图(单值-移动极差图)(中位数图)Pnpcu2如果点子落到控制界限之外,应判断工艺过程发生了异常变化。
如果点子虽未跳出控制界限,但其排列有下列情况,也判断工艺过程有异常变化;1) 点子在中心线的一侧连续出现7次以上;2) 连续7个以上的点子上升或下降3) 点子在中心线一侧多次出现,如连续11个点中,至少有10个点(可以不连续)在中心线的同一侧4) 连续3个点中,至少有2点(可以不连续)在上方或下方2 横线以外出现(即很接近控制界限)5) 点子呈现周期性的变动在X-R图、X-R图和X-Rs图中,对极差R和移动极差Rs的控制观察,一般只要点子未超出控制界限,就属正常情况。
七、散布图法法,是指通过分析研究两种因素的数据之间的关系,来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相关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生产实际中,往往是一些变量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
有些变量之间存在着确定性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如园的面积和它的半径关系:S=πr2散布图法在工厂生产中会经常用到,例如,温与漆料粘度的关系;柏拉图(排列图)什么是柏拉图(排列图)?原因,列而采用“其他”项例外)排柏拉图的主要用途(1)按重要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对整个质量问题的作用;(2)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
(即识别对质量问题最有影响的因素,并加以确认)作图步骤1) 选择要进行质量分析的项目;2) 选择用来进行质量分析的度量单位,如出现的次数(频数、件数)、成本、金额或其他;3) 选择进行质量分析的数据的时间间隔;4) 画横坐标;5) 画纵坐标;6)7) 由左到右累加每个项目的量值(以%表示)个项目的累计影响;8)注意事项1) 一般来说,关键的少数项目应是本QC的意义,要考虑重新进行项目的分类;2)3)总在最后;4)应用实例某公司QC小组在2001年对其电子产品的用户反馈单进行了统计,整理后的资料,如下: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1、80%的问题由20%的原因引起;2、80%的索赔发生在20%的生产线上;3、80%的销售额由20%的产品带来;4、80%5、80%SPC译为统计制程管制,是指“在从分析中发现制程的异常,再通过问题的分使制程恢复正常状态,再透过制程能力。
总的来说SPC是品质分析软件。
鱼骨图(因果图)问题的发生,必然有其内外因,原因的存在,又必会产生变异的结果,就是说,原因与结果之间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在中,我们就用因果图来分析品质的异常。
什么是鱼骨图(因果图)?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特性要因图。
因其形状如鱼骨,所以又叫鱼骨图(以下称鱼骨图),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同时,鱼骨图也用在生产中,用来形象地表示生产车间的流程。
鱼刺,鱼骨图(因果图)的用法???????AB、原因型鱼骨图(鱼头在右,特性值通常以“为什么……”来写)C、对策型鱼骨图(鱼头在左,特性值通常以“如何提高/改善……”来写)鱼骨图的基本结构鱼骨图分析法的步骤①决定问题的特性。
?简单的说特性就是“工作的结果”,首先,对团队成员讲解会议目的,然后,认清、阐明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就此达成一致意见。
②特性和主骨。
?特性写在右端,用四方框圈起来。
?主骨用粗线画,加箭头标志。
③大骨和要因。
?大骨上分类书写3~6个要因,用四方框圈起来。
④中骨、小骨、孙骨。
?中骨「事实」。
?小骨要围绕「为什么会那样?」来写。
?⑤记入中骨、小骨、孙骨的“要点”。
?(不一定是最后的要因)。
????记标注NO⑦记入关联事项。
?在制成的鱼骨图下栏标注名称。
?标注制图日期。
?标注制图人姓名。
绘制因果图应注意的事项1、要集合全员的知识与经验。
2、重点在解决问题,并依5W2H的方法逐项列出。
绘制要因图时,重点先放在“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原因、结果”,分析后要提出对策时则放在“如何才能解决”,并依5W2H的方法逐项列出。
鱼骨图应用示例某汽车齿轮零配件尺寸变异因果图直方图详解直方图直方图(Histogram)是频数直方图的简称。
直方图的作用(1)显示质量波动的状态;(2)较直观地传递有关过程质量状况的信息;(3)进工作。
(1)收集数据。
作直方图的数据一般应大于50个。
本例在生产过程中收集了100个数据,列于表一中。
(2)确定数据的极差(R)。
用数据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求得。
本例最大值X max =48(cg),最小值X min =1(cg),所以极差 R= 48-1= 47(cg).(3)确定组距(h)。
先确定直方图的组数,(k)选用表二。
(4 )确定各组的界限值。
为避免出现数据值与组界限值重合而造成频数据计算困难,组的界限值单位应取最小测量单位的1/2。
本例最小测量单位是个位,其界限值应取0.5。
分组时应把数据表中最大值和最小值包括在内。
第一组下限值为:1-0.5=0.5;第一组上限值为:第一组下限值加组距,即0.5+5=5.5;第二组下限值就是第一组的上限值,即5.5;第二组上限值就是第二组的下限值加组距,即5.5+5=10.5;第三组以后,依此类推定出各组的组界。
(5)编制频数分布表。
把多个组上下界限值分别填入频数分布表内,并把数据表中的各个数据列入相应的组,统计各组频数据(f )。
(6)按数据值比例画出横坐标。
(7)按频数值比例画纵坐标。
以观测值数目或百分数表示。
(8)画直方图。
按纵坐标画出每个长方形的高度,它代表取落在此长方形中的数据数。
(注意:每个长方形的宽度都是相等的。
)在直方图上应标注出公差范围(T)、样本大小(n)、样本平均值(x)、样本标准偏差值(s)和x的位置等。
直方图法在应用中常见的错误和注意事项a. 抽取的样本数量过小,将会产生较大误差,可信度低,也就失去了统计的意义。
因此,样本数不应少于50个。
b. 组数 k 选用不当,kc.的而定。
d. 图形不完整,标注不齐全,直方图上应标注:)不能与公差中心M相混淆;图的右上角标出:N、S、以上是对QC七大手法之一的直方图的介绍,(。
),SPC------(StatisticalProcess Control)所收集的数据加以统计分析,并针对该标准化,SPC控制图的应用控制图中包括三条线1.2.中心线3.控制图的种类数据:是能够客观地反映事实的资料和数字数据的质量特性值分为:计量值可以用量具、仪表等进行测量而得出的连续性数值,可以出现小数。
计数值计量型数据的控制图Xbar-R图(均值-极差图)Xbar-S图(均值-标准差图)X-MR图(单值-移动极差图)X-RPnpcu控制图的判异控制图可以区分出普遍原因变差和特殊原因变差1.特殊原因变差要求立即采取措施2.减少普遍原因变差需要改变产品或过程的设计错误的措施1.试图通过持续调整过程参数来固定住普通原因变差,称为过渡调整,结果会导致更大的过程变差造成客户满意度下降。
2.试图通过改变设计来减少特殊原因变差可能解决不了问题,会造成时间和金钱的浪费。
控制图可以给我们提供出出现了哪种类型的变差的线索,供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
控制图上的信号解释有很多信号规则适用于所有的控制图(Xbar图和规则1:超出控制线的点规则2规则3:连续7点上升或下降规则4:多于2/3的点落在图中1/3以外规则5SPC控制图建立的步骤1.选择质量特性2.决定管制图之种类3.决定样本大小,抽样频率和抽样方式4.收集数据5.计算管制参数(上,下管制界线等)6.持续收集数据,利用管制图监视制程SPC控制图选择的方法1.X-R控制图X-R控2.X-s与X-R R)图而已。
3.Me-R控制图与X-R图也很相似,只是用中位数(Me)图代替均值(X)。
4.X-Rs控制图多用于对每一个产品都进行检验,采用自动化检查和测量的场合。
5.p控制图用于控制对象为不合格品率或合格品率等计数质量指标的场合,使用p图时应选择重要的检查项目作为判断不合格品的依据;它用于控制不合格品率、交货延迟率、缺勤率、差错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