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初研

重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初研

路面机械 施1:技术 Pavement Machinery&Construction Technology 

重载沥青洛面设计右强初研 李 林 f-7口』南省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河南郑州I 450052) 摘要:在对河南省车辆超载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接近车辆超载实际情况的应力圆图示,并 以此为基础对拟定路面结构的弯沉、基层底面应力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随着超载幅度的增大,路面 结构弯沉、基层底面应力较规范图示逐渐增大的规律和幅度,表明路面设计必须考虑车辆超载的情况。 关键词:荷载图示;弯沉;应力 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033X(2005)08-0018-03 Design methods of asphalt pavement with heavy load LI Lin (Expressway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Ltd.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52,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highway over load situation in Henan Province.a stress circle dia— ram similar to actual vehicle over load is presented.The subsidence,sub-base stress of pavement are ana— lyzed and compared.The stress increases due to the over load.The results show that pavement design must consider the over load. Key wor ̄:load dia ̄am;subsidence;stress 现行的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适用于单轴轴载小于 130 kN,双轴轴载小于220 kN的常规荷载。对于常规沥 青路面,是以设计弯沉值为控制指标,以面层或半刚性 基层层底面拉应力作为验算指标进行结构设计。对于 重载沥青路面.路面结构有其独特的力学特性和破坏 方式.因此,有必要在荷载图式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设计 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 1路面设计指标 根据重载沥青路面的受力及损坏特点.建议仍以 设计弯沉值作为路面厚度设计的控制指标,以半刚性 基层层底弯拉应力及车辙(RD)作为检验指标来进行。 同时,根据重载作用下的沥青路面受力特点.建议对最 大轴载进行弯拉应力验算。 2重载沥青路面荷载图式 超载汽车为了提高效益,多从减少行车阻力下手, 大量采用高强轮胎,并加厚钢簧。这样就使得货车轮胎 压力普遍超过0.7 MPa。表1为重载道路上部分车辆轮 压调查表 另外,由车辆构造原理可知,随着轴重的增加.接 地半径和接地面积也随之增加,但轮胎间距即荷载圆 表1部分车辆轮压、轮胎规格型号调查 车型 单轴重/t 轮压/MPa 轮胎规格 轮胎层级 拉巴 l8.5 O.9 l3.o0-20.oo 2(】 黄河1175 l6 0.86 12.00~20.00 18 红岩 l9 0.9 1 14.00~20.00 20 注:若为双后轴车辆,单轴重指其中一个轴轴重。 中心距离是不可能随超载程度的变化而改变的。而中 国研究人员通常采用假定轴重提高使轮胎接地面积增 加而轮压不变的分析方法来进行路面结构分析。这种 方法显然与重载道路上超载重车辆通过使用高强轮胎 和加大胎内压强来保证轴重的增加不致影响车辆正常 行驶的实际状况是不相符的。以标准车型黄河JN150 为例,当超载轴重达N2oo kN时按标准图式计算其接 地因素,并与实际情况加以对比,见表2。 表2标准图式与实际情况接地因素比较表 方法 轮压/MPa 半径/cm 接地面g[/cm 轮心距,cm 黄河JN150 O.7 l0.65 35633 31.95 标准图式 0.7 15.08 7l438 45.24 实际0.9 13.20 547.40 31.95 由表2可知,按现有标准图式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 存在一一定的误差,用现有标准图式来进行路面结构设 

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路面机械 施1:技术 Pavement Machinery&Construction Technology 表4规范荷载图式与计算图式计算结果对比表 : 弯沉/ 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 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m 面层 基层底基层………丽 基层底基层 40 0.024 6—0.034 7 0.037 9 0.036 5 0.023 7 —0.026 2tO·036 0b·029 9 60 0.035 9—0.049 6 0.054 4 0.050 5 0.035 8—0.029 5 0.053 9b.O44 5 80 0.047 0—0.O64 9 0.070 3 0.063 6 0.047 9—0.059 8 0.O71 8D.059 0 l20 0.068 7—0.096 2 0.1O0 9 0.088 0 0.072 4—0.1O0 1 JO.107 5l0.087 9 140 0.079 4—0.1 1 1 6 0.1 15 8 0.099 5 0.084 7—0.120 710.125 3D.102 2 160 0.090 0—0.126 8 0.130 4 0.1 10 8 0.097 0—0.141 50.143 2D.1 16 6 180 0.1O0 4—0.14l 8 0.14_4 9 0.121 7 0.109 4—0.162 3i0.16l 0b.130 9 200 0.1l0 8—0.156 4 0.159 l 0.132 5 0.12l 8—0.183 7 O.178 8 O.145 l 220 b.12l 2—0.170 4 0.173 3 0.143 0 0.134 2—0.205 3 O.196 6 O.159 3 240 D.13l 5—0.184 2 0.187 2 0.153 3 0.146 6—0.226 5 O.2l4 4 O.173 5 260 b.14l 7—0.197 4 0.201 1 0.163 5 0.159 0 i-0.247 8 0.232 2 0.187 7 280 O.15l 8—0.2l0 3 0.2l4 8 0.173 4 0.17l 5—0.269 2 0.250 0 0.20I 9 300 b.162 0—0.222 8 0.228 4 0.183 3 0.183 9—0 290 7 0.267 8b.216 a 沉值远大于规范图式理论弯沉值.且随着轴重的增大 其差值愈来愈大,当轴重小于12 t时.2图式计算结果 近似相等;当轴重达到30 ttt ̄,2种图式产生的弯沉值 之比为0.162 0:0.183 9=88%,也即2种图式的弯沉值之 比可达到20%左右。在计算轴载范围内.两者之间的差 异平均在17%左右 2O l 5 lO O5 O0 40 u I20 IOU 2UU 24U U 320 轴 ̄:/kN 图4规范图式与建议图式路表弯沉对比 由图5可知,在超重载情况下.建议图式基层底面 最大弯拉应力远大于规范图式基层底面最大弯拉应 力,且随着轴重增大其差值愈来愈大.当轴重小于12 t 时,两图式基层底面最大弯拉应力结果近似相等:当轴 重达到30 t时,2种图式产生的基层底面最大弯拉应力 之比为0.228 4:0.267 8—85%,也就是说2种图式的弯 沉值之比可达到15%左右。在计算轴载范围内.两者之 间的差异平均在10%左右 图6、图7具有和图5相同的规律.在计算轴载范围 3O 25 2O l 5 1O O5 00 轴 /kN 图5规范图式与建议图式基层底面最大弯拉应力对比 轴 /kN 0 0 0 1 O l 三.0 2 二<.0 2 :g-.0 3 0 3 0 4 图6 0 25 至0.20 喜0 I 5 0 10 0 O5 坚0 O0 8O l 2O I6O 200 240 280 320 

规范图式与建议图式面层底最大应力对比 

80 l 2O l60 200 240 280 320 轴 ,kN 图7规范圈式与建议图式底基层最大拉应力对比 内,两者的差异分别为20%和9%左右。 由以上计算、分析可看出.按双轮双圆、圆中心距 等于3倍接地半径、接地压强0.7 MPa的标准荷载图式 的弯沉、弯拉应力计算结果与推荐荷载力学图式计算 结果存在较大的出入,即对于超载较为严重的重载道 路,不考虑超载因素而采用原有的力学图式与实际情 况存在较大的误差,对重载道路进行结构设计时.这种 误差是不容忽视的。在超重载情况下,若仍采用原标准 荷载图示进行弯沉设计和弯拉应力验算.则设计标准 偏低,所设计路面结构不能满足实际要求.从而导致路 面结构的早期破坏 4结语 综上所述,与原荷载图式相比.所推荐力学图式更 为符合超重载车辆的实际作用情况。对于超重载道路. 建议采用所推荐力学图式,即随着轴重的增加.轮压和 接地面积均随之增加,轮心距保持不变。其中.接地面 积 =0.008/ ̄+152。建议图式见图2。 收稿口期:2004—09—27 [责任编辑:董强柱] 

中国公路机械网 

企 R。。‘M&’C—M—。‘ 2 O ’ O。。。S。。。—@—, ̄—m— t,/t,/t,/t,/t,/t,/t,/ t,/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