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医护工作站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移动医护工作站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移动医护工作站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目录1、引言 (3)1.1 编写目的 (3)1.2 编写背景 (3)1.3 项目定义 (4)1.4 名词解释 (4)1.5 参考文件 (5)2、研究前提 (6)2.1 要求 (6)2.2 现有系统 (6)2.3 目标 (6)3、产业和政策环境 (7)4、市场分析 (10)5、竞品分析 (12)6、产品技术 (14)7、效益分析 (16)7.1 社会效益 (16)7.2 经济效益 (17)8、项目风险 (19)9、结论 (20)1、引言1.1 编写目的本报告是对《移动医护工作站可行性分析报告》中配套使用的终端产品开发的可行性研究,希望在产业、市场、技术、经济效益和企业资源等方面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本报告预期的读者包括公司领导层、项目评审人员、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与设计人员。

1.2 编写背景**集团CEO**近期在与《商务周刊》的专访上明确指出:“整个**这几年下来我们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一个思路,我们把双主业驱动放在了第一位,把充足的现金流放到第二位,把营利能力放到第三位,丰富的人力储备放在第四位。

”也就是说,IT产业与医疗医药产业将成为**长远的战略方向,在两大主业并行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其内部的关联与促进,由各自独立发展,到形成合力发展。

**众邦关于《移动医护工作站可行性分析报告》中指出:“**众邦比较关注的就是那些以硬件移动终端擅长的公司,他们硬件优势加上软件开发对我们移动医护工作站市场开发冲击力还是比较大的。

是否可以考虑众邦利用**集团的硬件方面优势结合起来构造一个完整硬件+软件整体优势来推广我们的移动医护工作站。

”鉴于此,**通信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与**众邦在医护市场、需求、方案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认为有能力也有必要通过自主研发的方式,形成与该医护系统所配套的硬件终端设备。

**通信的发展战略是把移动互联网设备与行业应用相结合,通过“设备+连接服务”的商业模式,为**集团进入通信领域提供基础与支持。

目前,在医疗医药行业的拓展成为短信的业务目标,本项目将成为重要的契机。

1.3 项目定义系统名称:移动医护工作站任务提出者:**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众邦数字医疗有限公司开发者:**通信移动互联网设备事业部面向用户:医院的医生和护士HIS 系统RIS 系统LIS 系统PACS 系统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与其他系统关系:本系统要与医院的现有HIS 系统,RIS 系统、LIS 系统、PACS 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进行连接。

通过相应的信息交换接口,将现有在医院HIS 系统中患者信息和电子病历系统患者电子病历信息、还有现在的医生工作站的医嘱信息和护士工作站的临床护理信息进行交换。

从而通过移动医护工作站和公司现有HIS 、其他临床信息系统组合构造公司完整数字医院整体解决方案。

1.4 名词解释移动医护:是按照病人床旁的信息需求开发。

医生可以在各个病区之间移动查房;可以根据查房情况、历史记录和临床检查结果,立即会诊和制定治疗方案。

可以在床旁查阅病人病历和影像,直接下达医嘱;护士可以在床旁实时查看病人的基本信息、体征信息、医嘱信息;实时执行床旁体症信息采集;医嘱按照临床路径进行拆分,自动提醒护士本班次应该执行的医嘱;实时记录医嘱的执行情况,跟踪医嘱的全生命周期;按照病人的护理等级、手术情况等信息,自动提醒护士什么时候应该测量病人的体温、血压、体重等信息;查看病人的检查、化验预约信息;自动统计出入量等。

移动医护工作站的应用彻底解决了在哪发生的信息在哪录入的问题,减少了对纸张的依赖。

因此无论是提高工作效率还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差错方面都非常有意义。

PDA:是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的缩写,字面意思是“个人数字助理”。

这种手持设备集中了计算,电话,传真,和网络等多种功能。

它不仅可用来管理个人信息(如通讯录,计划等),更重要的是可以上网浏览,收发Email,可以发传真,甚至还可以当作手机来用。

尤为重要的是,这些功能都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实现。

当然,并不是任何PDA都具备以上所有功能;即使具备,也可能由于缺乏相应的服务而不能实现。

但可以预见,PDA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就是计算、通信、网络、存储、娱乐、电子商务等多功能的融合。

WLAN:是指采用无线传输媒体的计算机局域网,它由无线网卡、无线接入点AP(Access Point)、计算机和有关设备组成。

WLAN具有不需物理布线、组网灵活快捷、可移动性强、传输速率高、信号比较稳定等优点,通过部署足够的AP可覆盖一部分区域,用户可以在这些AP间实现无缝漫游。

但是WLAN的一个AP的覆盖范围只有几十至一百米,若组建广域网络并没有优势,它最适合在机场、酒店、咖啡厅等热点地区提供无线接入服务。

平台式条码扫描:又称平板式条码扫描器、台式扫描枪,目前在市面上大部分的条码扫描器都属于平板式条码扫描器,是现在的主流。

这类条码扫描器光学分辨率在300dpi-8000dpi之间,色彩位数从24位到48位,扫描幅面一般为A4或者A3。

平板式的好处在于像使用复印机一样,只要把扫描枪的上盖打开,不管是书本、报纸、杂志、照片底片都可以放上去扫描,相当方便,而且扫描出的效果也是所有常见类型扫描枪中最好的。

1.5 参考文件**众邦——《移动医护工作站可行性分析报告》;埃森哲——《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计世资讯——《中国医卫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2005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2、研究前提2.1 要求**通信移动医护工作站主要是针对当前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医生和护士在从现有的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到病人床边这段距离的应用需求而产生的。

希望结合**众邦的软件系统与**通信的硬件优势,轻松让医护人员能够在患者床边实时获取和记录针对该患者的病历信息和诊疗医护信息。

既让患者享受更专业、更快捷的、更全面的诊疗服务。

同时,又可以让医护人员减轻以前的重复工作,实时记录患者的服务内容。

提高整体医护水平和效率。

2.2 现有系统当前,各行各业都想借助电子化和无线通讯简化工作程序,缩短工作时间,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吸引客户,建立忠诚度。

然而在医疗行业中,电子化和无线通讯的脚步前进缓慢。

目前一般的医院医生利用PC辅助看病及开药方,电脑详细记录了每位病患的病例,开错药的机率较之手工降低许多。

但在大医院用PC也有功能不足的问题,大医院的医护人员每天都需花费大量时间处理和填写各种病例报告,然后送到某个部门,由专人将资料输入电脑,而报告原稿则留在病房内,供巡查病房的医护人员查阅。

虽然资料最终将电子化储存,但输入过程中出错或遗漏的情况极难避免,而一旦报告原稿遗失或破损,便又是一个影响工作效率的事件。

利用移动医护站的移动性和无线传输的特性,可以简化医护人员输入资料的时间,可以随时调阅病患资料。

对于需要巡房看诊的医生护士来说,更是个方便且省时的工具。

医师开立医嘱药方时,只需简单的在移动医护站上点下,医生所有的病患资料均可完整的建立在移动医护站的数据库,随时随地查询或记录,大大提高医疗效率。

如将移动医护站与医院的信息系统结合,利用移动终端的无线传输的功能,整合门诊号,医师诊断,病历纪录,人员排班,药房领药,检验报告等各项工作,达成医疗移动化的目标。

2.3 目标本系统的主要开发目标是:1)让医护真正实现移动办公:通过移动医护工作站让医护人员及时在患者床边进行现场移动办公,访问患者最新病历信息、检验检查结果,现场记录治疗方案,及时更新到信息系统。

通过移动医护工作站,护士也可以及时获取关于该床患者的最新治疗信息和医嘱护理信息安排。

方便护士按时执行医嘱和床边护理,并能让护士在床边及时获取与记录患者护理过程信息。

2)有效进行全程医嘱管理:通过移动医护工作站让医生查房时在患者床边就可以实时调阅患者的病历信息,并且能够查看医嘱信息、护理执行情况和检查检验结果报告。

同时,医生也可以在床边结合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开立医嘱,并将医嘱及时传送到护士工作站。

护士再也不用转抄医嘱,在护士站直接接收到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和开立医嘱,并自动拆分为可执行项目和护理计划。

护士执行护理计划时在患者床边就可以调出患者具体执行条目,实时记录执行情况,实时计费,让患者明明白白接受医疗服务。

达到对医嘱从开立、审核、执行、停止、计费、结束进行有效全程管理的目标。

3)优化现有的工作流程:在现有情况下,医生在病区只能在纸质医嘱单上开立医嘱,还需要回办公室转录,对医嘱执行过程无法准确及时记录。

通过移动医护工作站,医生可以在患者床边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直接通过移动医生站开立医嘱,护士立刻就可以得到最新治疗方案,并能在患者床边对医嘱执行过程和护理信息随时记录,实时计费。

大大提高了原有工作效率,节省大量资源和人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4)促进医护协同作战:在医院里每个医生护士都很繁忙,但往往关于患者的治疗又需要他们之间及时沟通。

通过移动医护工作站的协同消息通信功能,让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之间时刻进行消息通信,进行会诊预约。

有效搭建平台让医护之间协同作战为患者提供更好更快捷的服务。

5)有效提升服务质量:通过移动医护工作站就可以对医护服务全过程有效监督,对每位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行统计和业绩考核,提高医护服务效率和质量,规范医护诊疗服务过程,减少差错,提高满意度。

3、产业和政策环境2005年卫生部颁布实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规范护士执业行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拓展护理服务,促进护理事业与社会经济和医学技术的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护理工作纳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整体框架中同步、协调发展。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精心研究、制定落实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工作重点和目标。

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重视护士队伍建设、加强护理工作、建设护理管理信息化的氛围。

截至2006年底,我国共有护士142.6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0.8%。

2005年和2006年,是我国护士数量增长最快的两年。

2005年增长了4万护士,2006年增长了8万护士,两年共增长12万护士,相当于1996年至2004年8年间增长的总和。

分析其原因,一是卫生部颁布实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后,各地将提高临床一线护士数量和护士队伍质量作为护理工作发展的重点。

北京、天津、河北、浙江、山东、湖南、广东、云南、陕西等省、直辖市,提出了更高的临床一线护士配备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