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公开课课件(34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公开课课件(34张PPT)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 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1917年5月1日《新青年》第三卷第三号)
法语,青年
校长 蔡元培
文科学长 陈独秀
李大钊 图书馆长
胡适《西洋哲学史》 周作人《欧洲文学史》 《中国哲学史》
鲁迅《小说史》
一、新邦旧民(背景) 二、新药启民(内容)
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 ——陈独秀 《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 1916年10月《新青年》2卷2号
(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余之掊击孔子,非 掊击孔子之本身,乃 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 所雕塑之偶象的权威 也;非掊击孔子,乃 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 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 观与孔子》1917年2月4 日《甲寅》日刊 我有手足,自谋温饱; 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 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 人之越俎,……一切操行, 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 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 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1920年8月,一批青年踏上留法 之路。前左四为周恩来,左一为 聂荣臻;后排右三为邓小平。
1919年的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三)新文化: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胡适说:这一年 (一九一九)之中,至 少出现了四百种白话 报……时势所趋,就是 政客军人办的报也不能 不寻几个学生来包办一 个白话文附张了。
1920年,北大首开女禁, 男女同校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III专题三《新文化运动》
重访1915
——回望百年新文化运动
民国初到20世纪20年代末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 留学方向和群体
留美学生群 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群 留苏的政治家群 留日学生群
人数
推算人数达5362人 共计有1700名以上 总计在1600人左右 当在20000人以上
留欧学生群 当在5000人以上 ——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 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一、新邦旧民(背景)
(一)旧政治:袁世凯尊孔复古, 鼓吹帝制; (二)旧民习:封建愚昧落后 (三)新潜流:民族资产阶级、 新式知识分子壮大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 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 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
陈独秀《一九一六》 (1916年1月15日《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五号)
---陈独秀《敬告青年》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1 卷1号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 心的儒家伦理旧道德
提倡人权、个性解放、男 女平等的新道德
(三)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在 形 式 上 用 白 话 文 取 代 文 言 文 内在 容内 和容 精推 神翻 旧 文 学 ︐ 注 入 新 的
文言文在本国就 像拉丁文在欧洲一样 重要不应废除,我知 道这个道理但是讲不 出为什么。
一 嗜理柳。言一然 九 古,亦知,門而 一林者乃自臘亦,天 七纾 年《之不有丁特凡下 上论痼能其之如所講 海古也道不不歐謂藝 《文。其宜可人載術 民之 所廢廢之道者 不 国 以者,不者, 宜 日 然,則廢,仍 废 报 ,吾馬臘皆留 》》 ---
此識班丁屬古 則其韓耳空文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二、新药启民(内容)
延伸阅读
作者:许纪霖 刘擎 主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刘祥英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请你谈谈青年 学生能够为民族复兴做些什么?
1.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 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科学(Science)近代自 民主(Democracy)民主 然科学法则和科学思想、 政治和民主意识 科学精神等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 悟》1916年2月15日《青年杂 志》1卷6号 ——陈独秀《敬告青年》 (1915年《青年杂志》1卷1号)
“打孔家店” 为什么?
《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 《宪法与孔教》 历史原因:维护历代专制统治的工具 《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驳康有为共和平议》 《复辟与尊孔》 现实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工具 《再论孔教问题》 ……
1919年4月,《每周评论》上 刊登的《共产党宣言》(摘译)
Hale Waihona Puke 1917年11月10日《民国日 报》以《突如其来之俄国大 政变》为题对十月革命进行 报道。
(二)新青年:促进了青年的觉醒
“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 读这一本杂志”“有很长一段时间,看书, 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 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
---张家康 《 <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
偏激与反思
“把我们旧的书籍都扔到茅房里”。
——吴虞 “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欲驱除一般人之幼 稚的、野蛮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字” ——钱玄同 强烈地主张废除汉字,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 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 ——陈独秀 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鲁迅
(一)科学(Science) 与民主(Democracy)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 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1915年《青年杂志》1卷第1号)
探究: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来认识 科学民主的内涵。 材料二 举凡一事之 材料一 所谓立宪政 兴,一物之细,罔不诉 体,所谓国民政治, 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 果能实现与否,纯然 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 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 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 政治,自觉其居于主 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 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 作之风息焉。 一根本之条件。
(一) 民主与科学 VS 专制与愚昧
(二) 新道德 VS 旧道德 (自由平等张扬个性) (纲常等级权威压迫) (三)新文学 VS 旧文学 (民间文学·白话文) (正统文学·文言文)
一、新邦旧民(背景)
二、新药启民(内容) 三、新民新象(影响)
(一)新思想:各种思潮涌现,促进思想的解放 各种主义都被看做是救国良药,蜂拥般地被输 入中国……先验主义、经验主义、实验主义、尼采 主义、国家主义、无政府主义、民主主义、个人主 义、自由主义等,……尤其是各种社会主义,一律 受欢迎。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