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龙武侠小说人物的魏晋风度

古龙武侠小说人物的魏晋风度

・40・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收稿日期]2011-07-01
[作者简介]温丽虹(1986-),女,河南省平顶山人,河南大学文学院09级古代文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1)05—0040—02
本文通过阅读古龙武侠小说及查阅对古龙研究的相关
资料,追溯其人物塑造方法及情调韵味的原由,并将之与魏晋风度下的独特人格魅力相比较,旨在透过怪诞的表面去把握古龙武侠中人物性格的人性光彩。

借助传说中一种能够飞越森林的无脚鸟进行阐释,来表现这种企图摆脱源自现实社会的纠缠和背叛,又苦苦追寻着自由和自我凭证的人生。

一、对无脚鸟、古龙武侠小说和魏晋风度的内涵界定(一)“无脚鸟”“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

”王家卫执导的《阿飞正传》里,张国荣随着乐曲的旋律起舞的时候,这样说过。

在强烈的行为动机和精神走向的牵引下,高傲地独自品尝内心寂寞,在信仰中孤芳自赏。

它对生活的拒绝源于被拒绝,这里面包含着深深的无奈。

(二)古龙武侠小说的特点
古龙武侠小说虽是描写古人古事,却并不是真实历史背景下人物的演绎,他的小说不借助历史的铺陈,而是架空世界,用心绘写出一个纯粹的武侠世界。

龚鹏程在《楚留香传奇(一)——借尸还魂》中记录古龙的谈话:“只有人性才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人性不仅是愤怒、仇恨、恐惧,其中也包括爱与友谊,慷慨与侠义,幽默与同情。

”他用一种特立独行的人生观、价值观来塑造他笔下的人 物,运用一种简练利落的
“无脚鸟”
——古龙武侠小说人物的魏晋风度
温丽虹
(河南大学,河南开封 475001)
摘要:古龙的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他们都坦诚面对自己的欲望和需求,率性而为,光明磊落;他们不受任何礼教规范的
束缚和限制,无拘无束;他们孜孜不倦地坚持自我的完善和人格的独立,孤独地生存着;他们体现了道家思想中两大精髓——“自然”与“隐逸”。

古龙武侠中的江湖境界是对魏晋风度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同是浊世中的大雅清音。

本文借助“无脚鸟”这一称谓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内涵,通过对两者的分析,提炼出“无脚鸟”这一艺术形象的特质和存在状态。

关键词:无脚鸟;侠;古龙武侠小说;人性;魏晋风流;人格魅力
文字模式构造变幻离奇的情节,使这些人物在强烈的节奏
感下显得真实生动、栩栩如生,却又好似不食人间烟火般超越世俗。

(三)魏晋风度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随着大汉帝国危厦将倾,其信仰的儒家思想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集中体现儒家教条的名教日益暴露出虚伪的面孔,因而魏晋文人学士开始充分肯定、珍惜个体的存在,并用玄远的义理、脱俗的谈吐、飘逸的风采去诠释生命个体的绝妙、崇高与伟大。

二、古龙武侠小说与魏晋风度的共同点
从特定角度来说,古龙武侠小说中的主人公与魏晋风度的文士们正展示了与“无脚鸟”同样绚烂的生命:执拗而偏执。

(一)率性而为,光明磊落《汉书・季布传》中有句话说:“为任侠有名[1]185”,唐代颜师古注曰:“任为任使其气力。

侠之言挟也,以权力侠辅人也”,慢慢地,“侠”的意思演变为尚武重义、急人危难的任侠之人。

在司马迁《史记》中,作者有意识地为侠立传,并提出种种“侠”的概念。

《史记・游侠列传》更是大声疾呼:“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而古龙则坦言“武侠小说不该再写神,写魔头,应该开始写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 应该体现人的优点,也应该体现人的缺点,这样便有人的感情。

”所以,古龙笔下的人物才显得如此真实,游离于“至善”与“绝
・41・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恶”,带着人性与生俱来的欲望和本能。

这不能不令人想起《世说新语》中所描绘的那些彰显着人性“自然”追求的人物。

用传统的道德观念去评判他们时,他们绝对称不上正人君子,然而却也无法引起人们的厌恶和痛恨,因为他们坦诚面对自己的欲望和需求,率性而为,光明磊落。

古龙笔下的人性,正是他们灵魂的附体。

当每个人都活得精彩的时候,侠便剩下四个字:做你自己。

 
就像无脚鸟一样,任性,自由,潇洒不羁,率性而为,当阅尽声色犬马,厌倦繁华之时,便转身,回眸,凄然一笑,毅然落地。

(二)张扬人格的必杀技
古龙小说中最受读者欢迎的是那些出身普通或身份不明的浪子形象,不管何时,他们都在享受人生,而且将追求个性的解放和人格的自由作为生命的价值所在,流露着独特的侠气,这种侠气往往会表现为行为的怪僻乖异。

这种独特的精神特质,也只有魏晋时期的名士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整个魏晋文学史上,嵇康也许只是一股“怪异”而又短暂的风,炉火熊熊,锤声铿锵,在打铁的过程中作出《声无哀乐论》、《太师箴》等千秋相传的美文。

可以说贯穿嵇康一生的,是一种豪迈不羁的侠义精神。

无脚鸟也称作荆棘鸟,这个名称源自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麦考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

书中写到这种鸟终其一生只歌唱一次,一旦离巢,它便开始一刻不停地寻觅一株荆棘树,直至找到,选最长最尖利的刺穿透身躯。

无脚鸟宁愿玉石俱焚、天崩地裂,也要忠于对心的坚守,华丽地完成了自己悲剧而圆满的一生。

(三)肯定社会公理和道德正义
在历史传承中,上承老庄无为逍遥的浪漫理想,尔后,则为历代世人提供以天下为己任之外的另一种人生取向的魏晋风度,又何尝不是侠的一种精彩的演绎。

他们追求感性思维,追求心灵的享受,却绝非堕落淫靡,而是一种自觉高尚情趣的体现。

又如名士嵇康富于正义感和反抗性,不满当时政治的黑暗虚伪的礼教和礼法之士, 敢于公开发表离经叛道菲薄圣人的言论。

及至古龙,他在创作武侠小说过程中,是在肯定社会公理和道德正义的基础上,使人物流露自己的真性情,因此使人感觉可亲可爱,所以楚留香会说自己“不是君子,但也不是小人”。

因为超越礼俗规范,所以不屑于成为“君子”;因为秉持着公理和正义,所以不会沦为“小人”。

正如,无脚鸟苦苦寻觅着属于自己的落脚地,荆棘鸟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荆棘树。

有一样是不可更改的约定:寻找与自己的生命有着某种神秘的内在联系的落脚地(荆棘树)。

它们不但感性地执著,同样理性地追寻,在既定的轨道上找到它们的主宰和最终归宿——尽弓藏。

(四)充溢着被动和压迫的孤独
古龙笔下的人物都氤氲着浓郁的孤独感,他们并非天生就注定孤独,世人所仰慕的名利,本来唾手可得,然而,为了追求一种自我的完美,坚守做人的原则,他们宁可孤独一世,甚至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同样,生活在魏晋时期的名士们不满曹魏政权被司马氏的晋朝所取代,不愿做官,不愿参政,造成了精神上的孤独和心灵上的孤寂。

如阮籍《咏怀》所云“夜中不能寐,起坐谈鸣琴”,
“独坐空堂上”,
“忧思独伤心”,
“徘徊蓬池上”。

这种心灵焦虑实际就是对政治以及整个社会的无奈,它使魏晋名士们不得不走上一条超越之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聚啸林泉,纵酒放诞。

这一切只是他们或积极或消极的抗争与避世,而每一种行为背后,无不隐藏着他们内心深重的悲痛和沉郁的苦闷。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
“往昔混浊之世,必有一部分清流,与陋俗奋斗,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乃如此也。

可叹无脚鸟痴狂一生,纵有万般能耐,终也敌不过天命劫数,空留一段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文化悲剧的传奇悲歌。

只可叹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终究是世间难容。

三、古龙武侠小说与魏晋风度的联系—— “无脚鸟”形象总论
魏晋时代的文士和古龙小说中的主人公各自独特的环境和特有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飞翔旅程,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孤芳自赏,也因此成为了无根的一代,正如那只无脚鸟一样。

在古龙小说《血海飘香》的最后,无花自杀了。

他临死前勉强一笑,道:我这并不是逃,我并不是不敢去面对他们,我只不过是不屑在那种卑贱的人面前低头而已。

他目中突然又现出辉煌的光彩,道:
“无论我做错了什么事我总是个高贵的人,比世上大多数人都要高贵得多,楚留香,这点你承认么?”
不由得使我想起一段话:
“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他死亡的时候。


无花就是只无脚鸟,抛弃了一切社会、情感关系,而选择身份、心灵的自由;抛弃了现实生活,而选择了理想的飞翔——结果使自己成了一只永远无法落地的无脚鸟。

古龙作为与金庸齐名的新派武侠小说作家,他的小说以独特的风格,让人们耳目一新,其中的人物体现着超越世俗的人格魅力,古龙小说的深度,体现在作家对人生残酷性纯然感性的把握,给读者以感情的冲击,是一种诗性的深度。

其小说中的人物堪与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相媲美,皆在怪诞的表面之下闪现着独特的人性光彩。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罗立群.江湖一怪侠[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5.
[4]古龙.楚留香传奇[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7.
[5]杨凡.十年磨一剑[D].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
[6]古龙.陆小凤传奇[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刘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