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幻电影和非科幻电影中科学、技术和哲学

科幻电影和非科幻电影中科学、技术和哲学


《认识电影》目录
1、摄影:《蓝色》、《杀戒》、《末代皇帝》 2、场面调度:空间安排、《法国中尉的女人》 3、运动:《鸟人》 4、剪辑:蒙太奇和长镜头、《法国中尉的女人》、
《2001:漫游太空》、《美国往事》 5、声音:音效、音乐。 6、表演:《飞越疯人院》
7、戏剧:与舞台戏剧相比 8、故事:如何讲故事?《太阳照常升起》 9、编剧: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 10、意识形态:《独立日》、《夺宝奇兵》 11、理论:现实主义、形式主义、折衷主
“科幻电影”和“非科幻电影”中 的科学、技术和哲学
视觉文化
柏拉图的洞喻 西方科学中的视觉中心主义 德勒兹:我们不应该再问“什么是电影”,
而应该问“什么是哲学”。
一、如何“看”电影?
电影:娱乐 电影:世俗神话 电影:文化产业 电影:视觉文化
如何解读电影?
路易斯·贾内梯 著 焦雄屏 译
代表作:《仿真与拟 像》 、《完美的罪 行》、《消费社会》
波德里亚的“拟像理论”:
“拟像三序列”
第一个序列时期是仿造,追求的是模拟、 复制自然和反映自然。
第二个序列是生产(production),生产是工 业时代的主导模式,这一阶段拟像遵循 “市场价值规律”,在这一阶段仿真受价 值和市场规律支配,目的是市场盈利。
J·K·罗琳 : 《哈里·波特》 系列
弗诺·文奇
时任加利福尼亚大学 数学教授
代表作:《深渊上的 火》、《天渊》
2000 年雨果奖
罗伯特·索耶 加拿大科幻作家
代表作:《计算中的 上帝》、《星丛》等。
2001年雨果奖
是不是科幻电影?
《全名公敌》 (《国家的敌人》)
标准的科幻电影
库布里克:
主要作品:《2001: 漫游天空》、《发条 橙》、《闪灵》、 《全金属外壳》、 《洛丽塔》、《大开 眼界》等。
电影中的音乐: 理查德·斯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
尼采的“超人”
尼采:德国哲学家 主要著作:《悲剧的
诞生》等
《悲剧的诞生》:批判生命本能的萎缩
星战后24年(2001年),杰克逊的《指环王》 系列推出,目前“有史以来第二卖座电影” 由《指环王3》占据。
卢卡斯曾说过:每一部星战,都推动电影 特技往前迈出一大步。
三、 “科幻电影”和“非科幻电影”并不
存在泾渭分明的划分
迈克尔·克莱顿
高科技惊险小说
代表作:《侏罗纪公 园》、《机身》、 《猎物》等。
而当代社会,则是由大众媒介营造的一个 仿真社会,“拟象和仿真的东西因为大规 模地类型化而取代了真实和原初的东西, 世界因而变得拟象化了”。
波德里亚认为我们通过大众媒体所看到的 世界,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甚至因为 我们只能通过大众媒体来认识世界,真正 的真实已经消失了,我们所看见的是媒体 所营造的由被操控的符码组成的“超真实” 世界。
“很久以来,我就一直想知道我们为什么会 生活在这里,我们究竟是谁”
“我们发现彼此的接触能够填补人们那空 虚寂寞的心灵……亿万年来均是如此,而 宇宙中如果只有我们的话,那岂不是太浪 费地方了?”
《人工智能》 导演:斯皮尔伯格
《2001漫游天空》 导演:库布里克 编剧:阿瑟·C·克拉克
义。作者论。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第五 元素》
12、综论:《公民凯恩》
波德维尔、汤普森:
《电影艺术:形式与 风格》
形式:任何一部电影都有整体性的组织。 形式就是一种模式。
电影技法的抉择创造出有目的的模式,这 就是电影的风格。
二、科幻电影的影响
去年是《星球大战》 诞生30周年
6集《星球大战》30年共收获43.23亿美元。 但这只是庞大的星战产业链上一小段。
这类电影往往圉于自主意识的机器人、高 度发达的网络、超光速的宇宙飞船这类技 术,甚至流于模式化,有时候反而显得不 那么“科幻”了
四、“软科幻”与“硬科 幻”
软科幻的代表作
《接触》(《接触未 来》)
导演:泽梅斯基 这部片子的意义远远
不止是对外星文明的 探索,更重要的是对 科学与宗教关系的探 讨,然后一直探讨到 人类生存的意义。
1977年,16岁的新西兰中学生彼得·杰克逊在电影 院看完《星球大战》,他后来这样回忆:“《星 球大战》改变了我的一生。那个外星的世界,跟 我们身边的世界一样,又脏又乱,好亲切。”
1997年,卡麦隆已经导演过《异型》、 《终结者2》等科幻大片。他在本年推出了 《泰坦尼克》,将《星球大战》从“有史 以来最卖座电影”的宝座上踹下台去,并 将纪录保持至今。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上帝死了,重估 一切价值
强力意志:挑战现代理性
强力意志来自于生命本能的激情、欲望、 狂放、活跃和争斗
超人:大地、海洋、闪电。 超人目前还没有现实的存在 超人给人的现实生存提供价值目标 超人是指人的自我超越
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 上活动。
艺术是对抗一切要否定生命的意志的惟一 最佳对抗力。
两年前,《福布斯》杂志曾经估算,《星 球大战》版权相关收益超过200亿美元。
乔治·卢卡斯曾把美国总统里根告上法庭, 因为他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发表了 “星球大战演说”,没付一分钱
“宗教信仰”一栏填上“杰迪武士”。 “杰迪教”
1977年,23岁的美国卡车司机詹姆斯·卡麦隆在电 影院看完《星球大战》,发现开好卡车不是自己 追求的人生意义,于是辞职开始学拍电影。
第三个序列是仿真,这一阶段拟像创造了 “超真实”,传统的表现反映真实的规律 被打破,模型构造了真实。拟像是没有原 本的东西的摹本。在此意义上,原本也是 一种拟像,幻觉与现实混淆,现实不存在 了,没有现实坐标的确证,人类不知何所 来、何所去。
拟像不再是对某个领域、某种指涉对象或 某种实体的模拟。它无需原物或者实体, 而是通过模型来生产真实,这种真实被波 德里亚称为“超真实”。
《黑客帝国》中的哲学问题
科幻电影历史的总结 《十三பைடு நூலகம்空间》
《楚门的世界》
柏拉图:洞喻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 普特南:桶中之脑 怀疑论:《放大》 道德:享乐主义与美好生活 法兰克福社会批判理论:《单向度的人》
《黑客帝国》中尼奥 放软盘的书:
《仿真与拟像》
波德里亚:
法国哲学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