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风险评价原理方法与案例

环境风险评价原理方法与案例



最大运量:10t/车辆
•源强:最大泄漏量2t

泄漏持续时间0.5h
•评价标准:
•(1)浓度标准 • 重度危害≥520mg/m3 • 中度危害260-520mg/m3 • 轻度危害5.8-260mg/m3 •(2)剂量标准 • 半致死剂量LC50:8.0g.min/m3 • 半失能剂量LC50:3.2g.min/m3 • 半伤害剂量LC50:0.48g.min/m3 •预测模型:重气体扩散模型(导则7.1.4)
•3、风险评价
•(1)风险度排序

R=S*F
• R-事故风险度
• S-事故危害程度
• F-事故发生频率
• (2)评价标准
•表1污染事故危害程度评价标准
危害程 分类 健康和安全影响
度排序 描述 原位
离位
环境影响
0
可忽




1 很小 轻微损害 无

2 可接 对工作有 不适 对空气和水有污染

某种损害
•表5 污染事故等级划分标准(辽政办[2005]74号)
事故等级
危害程度
特别重大(Ⅰ级) 死亡 〉30人,中毒(重伤)〉100人; 疏散转移人数〉50000人;
经济损失〉1000万元;
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濒危物种生存环境严重 污染;
正常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取中断水;
危险化学品生产和贮存发生泄漏,严重影响生 产,生活;
•(5)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风险评估区域
致癌物致癌风险CR 苯乙烯 三氯乙烯 苯
非致癌物危害 TVOC危害指
指标



佳能
厂 万宝至马达1 界
万宝至马达2
宝利德
杏林小区
居 大杨幼儿园
住 区
万宝至职工家
晨阳公寓
山景花园公寓
新绿小区
2.38E-05 1.78E-05
0.13
1.78E-05 4.28E-04
较大(Ⅲ级)
3<死亡人数<10,中毒(重伤)<50人 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一般(Ⅳ级) 死亡人数<3人 造成跨县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 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4、风险管理(风险控制)
•风险管 理
•风险源 控制重点
•减少风 险措施
•表 液氯泄漏风险评价预测结果
重度危害纵深km 中度危害纵深km
B 0.289 0.433
C 0.285 0.424
低度危害纵深km 重度危害面积km2
3.079
3.069
0.02270 0.02238
中度危害面积km2 低度危害面积km2 重度伤害人数(人) 中度伤害人数(人) 低度伤害人数(人) 重度危害解除时间(s) 中度危害解除时间(s) 低度危害解除时间(s)
0.04829 0.04662
1.97329 1.96201
91 193 7893 1946
90 186 7848 1913
2013 3318
1965 2979
•5、人体健康危害特征
•前期:急性危害 污染物一次大量作用或24小时内多次接 触机体后,短时间使机体发生中毒或急剧损害,致病或死亡
•后期:慢性危害 污染物浓度较低,长期反复接触,引 起机体功能或器官改变所产生的危害,所引起的疾病或死亡
•致突变,基因突变

远期危害-- •致癌,体细胞突变 肿瘤
•致畸,生殖细胞突变
3 严重 持久性损 住院 对空气、水、土壤、生物有小的短期的损


治疗 害
4 很严 1人死亡 小的伤 大的短期损害或小的长期损害,须采取修


复措施
局部地区
空气污染
5 非常 多人死亡 大的 生境损害和物种减少,对环境污染须采取
严重
伤害或死亡 清除或修复措施
•表2 污染事故发生概率评价标准
概率排序 1
•暴露接触时 间
•健康影 响
•经济损 失
•经济影响济损 失
•(1)扩散模式
• ①大气污染扩散模型 • ②水体污染扩散模型 • ③土壤径流与渗漏模型
•(2)风险评价对象
• ①人群健康影响 • ②生态健康影响 • ③物质财产损失
•(3)计算结果
• ①浓度(剂量) • ②作用(持续)时间 • ③受影响面积或人数
环境风险评价原理方法 与案例
2020/11/23
环境风险评价原理方法与案例
•一、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与特征
•1、定义
• 对事故发生的概念及其损失进行预测分析和评 价。

R=P*C
• R:风险 P:概率 C:损害程度
•2、目的 •认识风险的存在
• •风险允许程度的判断
•提出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防止和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和发展
橙色
Ⅰ级 特大事故
红色
负责单位 县级政府
市级政府
省级政府
国务院授权 省政府
•(2)应急预案内容
➢应急计划区 ➢应急组织机构 ➢分级响应条件 ➢应急救援保障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应急监测、抢险、救援及控制 ➢消除泄漏措施及器材 ➢人员疏散、撤离等
•二、环境风险后期评价
• • •
•1、健康风险评价程序
•污染物的CSF或RfC值
污染物名称
CSF(mg/kg.day)
苯乙烯
0.002
三氯乙烯
0.006

0.029
异丙酮
正丁醇
丙酮
丁酮
乙酸乙酯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对二甲苯
甲苯
TVOC
RfC(mg/m3)
1.25* 0.35* 3.15* 5.00 3.15* 0.10 0.10 0.10 5.00 0.30
0.22
5.35E-05 5.35E-05 2.24E- 2.88 03
0.97 11.20 27.33 6.50 1.77 1.53 1.63 1.60 1.70 18.67
•2、健康风险等级评价
•(1)突发性污染事故风险评价案例
•案例:大连染化公司氯碱车间

主要化学危险---液氯
• 产量:200t/d
• •
查类 比 性 调
•事故诱发因素、类型、规模、 频率、后果清单
•工程风险分 析
•风险确 定
•(1)系统边界确定
• ①城市、区域(流域)
• ②企业、事业单位
• ③装置或控制系统
• ④单元设备或控制元件(阀门、计量仪器、仪表)
•(2)风险调查
• ①回顾性调查

对本企业或装置的污染事故的历史档案或资料进行
•(4)风险确定
• ①风险源及风险因•子贮存和运输 •生产过程

事故风险的来源 •废物处置过程 •爆炸火灾处理过程中二次风险问
题如吉化公司双苯厂教训
•易燃、易爆化学物质 • 风险因子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放射性物质 •致病生物性污染(医疗垃圾)
•②风险类型确定:
• 火灾、爆炸、泄漏、倾倒、垮坝等。

HI= • C
• RFC
•当人体同时暴露于多种污染物质下,则假设其危害具有相加 性,将每种物质个别的危害指标相加,当危害指标大于1时,则其 对人体具有非致癌性的危险.以方程表示为:
•HI= •C1 •RfC
1
+•C2 •RfC
2
+ •C3 •RfC
3
•Cn +……+
•RfC
n
•(4)健康风险评估
•C*IR*RR*ABS*ET*EF*ED

I=

BW*AT
• I:人体对污染物的吸入量,mg/kg·day
• C: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浓度,mg/m3
• IR:吸入速率,2.6m3/h
•RR:保留吸入空气的百分比 •ABS:污染物进入血液的百分比 •ET:接触时间,8h/day •EF:解除频率,day/year •ED:接触期间,years •BW:体重,kg •AT:平均接触时间,days
统计和分析,归纳事故的原因、类型、频率和危害程度。
• ②类比调查

对国内外同类企业或装置的污染事故进行调查
• 统计其诱发原因,类型、频率和危害,总结事故发生的规 律性
•(3)工程风险分析
• 充分利用回顾性调查和类比调查的结果,对拟建工程
•进行污染事故风险分析,分析可能发生风险的因素,节点
•、和部位,筛选和确定危害大、频率高的风险源和风险因 子。
分裂描述 不可能发生
<1O-8
每年发生概率 1亿年内不会发生一次
2
几乎不可能发生 10-8-10-5 1亿年至10万年发生一次
3
极少发生
10-5- 10-3 10万年至1000年发生一次
4
可能发生
10-3-0.1 1000年至10年发生一次
5
或多或少发生 0.1-10 10年发生1次到1年发生10次
•6、评价重点
•(1)化学危险品的贮存与运输
•(2)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3)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处理与最终处置
•二、风险评价的工作程序
•风险识别 •风险计算 •风险评价 •风险管理
•1、风险识别
•风 险 识 别 •工程污染风险分析
•系统边界确 定
•污染事故调 查
查回 顾 性 调
•(2)致癌风险几率性

CR=I*CSF
•CR:致癌风险几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