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区建设

园区建设

白河:关于发展白河县现代农业园区的几点思考日期: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农业产业集约集群发展的载体和农业技术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开展“三问三解”活动中,我就全县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工作进行了分析和调研,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结合县情实际,经过深入调研,确立了以“三化同步、三农统筹、富民为先”为核心,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产业示范区”这个目标,以打造精品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为基本要求,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循环发展和绿色生产为路径,以培育市场经营主体为核心,以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化为标志,在全县范围内因地制宜,全面启动建设“61120”现代农业园区示范体系,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2012年我县启动建设6 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其中循环农业示范园区3个(区级示范园区2个、县级示范园区1个),山林经济示范园区3个(市级精品示范园区1个、县级园区2个)。

循环农业示范园主要以“猪-沼-菜(园)”为主要发展模式,加快畜牧养殖、设施蔬菜、特色种植等高效农业发展。

山林经济示范园区以林业产业示范园为主,突出茶叶、木瓜及绿化苗木等重点产业为主。

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总面积8.55 万亩,建成核心面积1.33万亩,流转耕地8500亩、林地17000亩。

完成投资14580万元,其中政府投资1400万元,企业投资12500万元,合作社投资580万元,农民投资100万元。

示范园建设带动周围农民8000人,面积4万亩,户均增收1800元。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1、创新发展理念,制定整体规划。

按照“三农统筹、三化同步、富民为先”的原则和“农业抓示范”的总体思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全域统筹的理念,采取“主攻重点、集中投入、抓点示范、带动全局”的办法,把农业示范园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陕南移民搬迁有机结合,进行统一部署,整体规划,同步建设。

全县围绕“11135”(1个县城、11个集镇、35个生态社区)的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了以“发展建设示范园区、建立完善合作组织、强化扶持龙头企业、不断推进示范点建设”为主体架构的“61120”现代农业示范体系建设任务(即建设6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立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壮大10个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扩大20个农业产业示范点),通过园区示范引领,龙头带动牵引,强化合作组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促使三农统筹发展、三化协调推进。

目前,天宝现代农业示范园、中营现代农业示范园、宽坪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厂现代苗木花卉产业示范园、卡子茶叶产业示范园和卡子木瓜产业示范园等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已全面铺开,作为引领全县发展的天宝、中营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初见成效,并获得区政府认定授牌;卡子茶叶产业示范园、卡子桂花木瓜示范园,具备优越的基础条件和形成了较大发展规模。

2、坚持科学布局,推进统筹发展。

在规划建设产业园区时,结合陕南移民搬迁的机遇,按照“一个生态社区、一户劳动密集型企业、一个产业示范园区”的思路,坚持产业统筹,引导农民进城,鼓励企业下乡,加速各类发展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重组,变农业资源为工商资本,变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不断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使农民增收致富。

以中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例,该示范园是按照整流域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布局,山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山下建设生态安置小区、开发生态休闲观光游,推进工农融合互动、城乡统筹发展的综合试点。

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600余万元,已流转土地3000 亩,林地1.4万亩,开通园区产业路3.5公里,平整园区办公设施用地2000 平方米,种植黄姜1000亩,黄洋芋860亩;中营生态社区建设已全面启动,安置群众300户;通过培训转移当地农民为产业工人达100余人。

像这种以社区带动园区,以园区支撑社区,推进城乡统筹、融合工农互动的示范园区还有仓上天宝、茅坪田湾、响应村,双丰镇双河村、城关镇安福村等多个示范园。

3、强化工农互动,推进订单生产。

近年来,我县坚持依托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以订单生产为手段,合力打造品牌产品,促使龙头企业增产达效,基本实现了一个龙头企业振兴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建立一片基地,一片基地致富一方群众的目的。

目前,全县蚕桑、烤烟、黄姜、中药材等产业基本上都实现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

截止2011年,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县已发展黄姜4万亩,发展中药材1.4万亩,种植烤烟1.2万亩,养蚕发种3万张,畜牧业实现产值2.5亿元。

4、捆绑项目资金,加大扶持力度。

为了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县上成立了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副县长为任副组长,发改、财政、农业、林业、水利、扶贫、交通、科技等涉农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专门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指导,凝聚各涉农部门力量,全力支持推进发展。

县财政每年预算300万元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发展。

县政府还从土地流转、金融信贷、招商引资方面对现代农业园区给予政策、项目倾斜,进行重点扶持,不断提升资金效能和产业发展水平。

为解决龙头加工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县财政先后为4家木瓜加工和中药材加工企业担保贷款近1000万元,用于收购木瓜和发展中药材。

三、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县现代农业园区才刚刚起步,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二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三是劳动力不足,产业工人素质偏低;四是园区运行机制尚未健全,缺乏科技人才力量支撑;五是功能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整体发展步伐缓慢。

四、发展山区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议和对策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一是县上成立高层次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建议成立由县委、县政府领导担任正副组长,除农口主要单位外,要求发改、财政、城建、招商、经贸、交通局及重点乡镇等主要领导作为成员单位,负责统一共建认识、审定总体规划、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整体合力,通过三至五年建设,形成农业园区新框架,建成主导产业链新体系。

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总结阶段性工作,布置新的统一攻坚任务,重点协调解决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重大决策事宜。

特别应重视农业园区建设和新建社区的永久性联系,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慎重选择好职业经理人员。

专职经理应具备以下条件:懂得农业政策,并熟悉政府管理的具体运作;尊重知识、尊重农业科技人员;要和当地农民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2、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农业信息化建设等项目,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排灌设施、机耕道路、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园区道路畅通、排灌方便、用电保障、信息畅通,进一步改善园区生产条件和防灾减灾能力。

结合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等工程,加大对土地改良实施的投入,提升园区耕地质量;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扩大钢架大棚、喷(低)灌、温湿调控设施及计算机监控等的应用,加快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提高设施化、精准化生产水平。

同时,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完善产后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园区的设施装备水平。

3、全面提升园区科技含量。

一是政府层面。

要组建专家团队,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围绕园区发展,筛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进行集成、组装、配套,提供操作难度低、劳动强度低、生产成本低的技术标准和规程;建立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结合人才振兴计划,开发公益岗位,实施定点服务,构建“科技人员到点、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

二是园区层面。

鼓励园区业主引进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生态化、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

鼓励各类农业科研机构通过合作共建、技术入股等参与园区建设。

引导广大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及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

积极争取更多的示范园区列入区上示范园区。

三是农民层面。

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机制,以产业大户为主要对象,以技术示范为主要方法,积极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加强本地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

4、优化园区发展环境。

在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中,积极引导龙头企业进入,吸引更多工商资本投入,促使园区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采取政策扶持、项目扶持、信贷扶持、财政补贴、招商引资等多种办法,重点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产业提升、设施农业、生态循环示范等方面,逐步形成多方筹资、多轮驱动的新格局。

二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

镇村两级要做好土地流转协调工作,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的基础上,释放土地效能,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土地向示范基地、示范园区集中,解决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用地问题。

三是加大项目聚合力度。

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向业主农业、向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点倾斜和捆绑。

允许园区内项目叠加。

5、丰富园区融资手段。

一要加大政府引导资金的有效投入,设立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基金。

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国内外资金、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园区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建设。

三要加强引导广大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及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

四是要建立金融信贷服务体系,加大银行对园区的信贷投放,解决园区持续发展资金短缺问题。

6、强化目标考核责任制。

对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及年度建设任务和重点工作,要明确包抓单位和包抓领导,实行“一名县级领导包抓、一个部门牵头、一批单位协办、一个完成时限、一套考核办法”的“五个一”措施狠抓落实,并纳入年度考核,定期进行督查。

涉农各相关部门及镇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服务、测土配方施肥、科技支持转化、气象预报服务、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健全服务体系、给予大力支持。

4月13-15日,区农业局组织系统中层干部和部分街镇、农业园区负责人赴江宁、宜兴、上海、浙江等地考察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先后实地参观考察了南京汤山翠谷现代农业示范区、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无锡现代农业博览园、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和浙江余杭高新农业开发区。

通过考察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找到了差距,学到了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农业园区建设必须要有高投入。

农业园区建设是属高投入的项目,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园区是难上规模、难出形象的。

我们参观的几个园区规模较大、设施先进,在江、浙、沪具有较强代表性,投入都比较大,少的一个园区也要几千万元,多的投入数亿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