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浅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有效策略
作者:胡庆通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5期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一直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全面素质教育的普及,给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作者立足于课堂实践,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写作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贯彻核心素养,科学的设计语文写作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经验,谈一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给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带来一些思想上的启示:
一、优化写作教学模式,转变学生写作态度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文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作家;我们教师的任务是通过教学生写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明辨事非的语文核心素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是以写作技巧等内容教学为主,多半不注重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因此,在新课改提出的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优化写作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转变写作态度,并结合班内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写作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知识,通过训练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所教班级实际情况,进行某一类文章的重点教学,或是根据当地情况,让学生多写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写作这种东西,必须要让学生能够将心中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这样学生才会对写作产生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才能够转变学生对于写作的学习态度。
二、选材于生活,着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写作在学生的心中,一直都认为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很多学生一提到写作就会感到无内容可写,写不出来。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只是由老师来命题,然后交给学生来写,对于题目的要求限制较大,不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学生的成长,更容易造成学生的反感情绪。
在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作文素材,因此,教师要在写作教学中,尽可能的融入生活化的内容教学。
让学生从最熟悉的生活开始。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本质的能力,更可以有效地避免雷同化和制式化的文章出现。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寻找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切入点,把培养学生对于现实生活观察能力,作为语文写作教学的目标之一,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定式,激发学生语文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