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物样本库最佳实践规范及标准操作流程文件汇编(第二版)2010年5月样本库最佳实践规范第2章 样本目 录2.样本 (2)2.1样本采集 (2)2.1.1样本采集的要求 (2)2.1.2样本的采集 (3)2.1.3采集后处理 (8)2.1.4采集的信息记录 (11)2.2样本储存 (12)2.2.1样本的储存 (12)2.2.2样本储存的标识 (14)2.2.3样本库存的追踪 (16)2.2.4库存核实 (16)2.2.5外部质量控制 (17)2.3样本取用和运输 (20)2.3.1样本的内部转移 (20)2.3.2样本的使用 (20)2.3.3样本运输 (24)2.4样本销毁 (33)2.4.1样本销毁的申请审核 (33)2.4.2样本的销毁 (34)2.样本样本库采集和储存的样本是组织和血液等的人体生物样本,以及附着在这些样本上的所有相关信息。
样本库最基本的内容是在获得捐赠者的知情同意后对样本进行采集和储存,拥有对样本的保管权,并对样本的取用、运输和销毁进行管理,保护样本的质量和完整性。
样本在采集、储存、取用、运输和销毁上有着不同的目的和方法,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的要求。
2.1样本采集2.1.1样本采集的要求采集的样本应符合一定的要求,以保证样本的质量,使采集的样本成为具有价值的资源。
样本的来源、用途、种类,采集的时间、地点、人员和方法都对样本的质量产生影响,采集前我们必须确认好相关的信息,做好充分的准备。
2.1.1.1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样本采集必须在捐赠者知情并且与样本库签订《知情同意书》后进行,得到的样本应首先满足捐赠者在病理诊断上的需求,剩余的部分才能作为样本由样本库进行处理和储存。
样本采集涉及捐赠者的隐私和其他保密的信息必须进行保密。
伦理道德相关的内容将在第5章中详细展开。
2.1.1.2采集有价值的样本样本采集前应对计划采集样本的价值进行评估,避免重复采集和采集不需要的样本,保证捐赠者的利益和提高样本库的样本水平。
采集的样本应满足研究的目的,样本只有在用于研究使用时才能发挥其真正价值,采集样本前应考虑是否符合当前研究目的或将来可能的研究需要。
应考虑采集样本的稀缺性,对于有研究价值,目前样本库缺少或者较难采集的样本应优先采集。
应考虑采集样本的多样性,在允许的条件下,样本的采集应具有人口统计学上的意义,从大范围的捐赠者中采集,使样本保有足够的数量和多样性。
2.1.1.3采集前准备根据采集样本的种类和方法,样本采集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使采集过程正常进行,保证样本的质量。
确认采集的地点,基于相关采集资格的要求,生物安全的考虑和人口统计学的研究需要。
采集应该在固定的场所进行,如医院、捐赠者的家中或其他符合要求的地点。
确认采集的途径,样本的采集有很多途径,包括外科手术、器官捐赠、移植、解剖和静脉采血等。
在采集前提前进行人员的配备和器材的准备。
确认采集的样本类型,样本的类型有很多,如组织、血液、各种体液、DNA 等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等,每一类型的样本都必须按照其特定的标准化流程进行处理,确定样本的类型并提前做好准备。
确认采集的人员,根据采集的要求提前安排采集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员,保证采集的正常有序进行。
人员必须拥有一定资格并接受标准化流程的培训,以保证采集到高质量的样本。
包括外科医生、病理学家和护理人员等都应明确样本采集的目的和目标,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职责。
对于人员的要求已经在1.2中详细展开。
2.1.2样本的采集核实完信息,做好样本采集的准备工作,才能进行样本的采集。
不同类型样本的采集应建立不同的标准化操作程序,保障样本采集的顺利进行。
2.1.2.1采集前的确认在样本采集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在样本采集时要做最后的确认:确认样本采集前与捐赠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核对捐赠者的签名,确保捐赠者已经知晓相关内容;确认捐赠者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是否适合样本的采集;确认场地,检查场地的通风、采光、消毒等是否达到要求;确认相关人员已经到齐,身体健康、着装和防护措施符合要求;确认所有的设备正常运作,器材齐备,且都经过RNA酶的灭活处理;确认所有的储存容器,如冻存管已经贴上适当的或含有条形码的标签,以备使用;当所有的条件达到采集的要求后,开始样本的采集。
2.1.2.2组织样本采集组织的采集应该在病理学专业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确保采集的样本符合要求。
所有的组织都应被认为具有传染性和生物危险性,采集和处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组织的采集应减少组织在缺氧条件下的时间,防止细胞死亡和降解程序的启动。
使用试剂或别的处理方法抑制降解酶,保证核酸的完整性。
组织的采集应防止来自器材的交叉污染,采集过程每一步都应使用新的器材,避免来自周围其它组织或者其他样本的污染。
采集病理或肿瘤组织的同时应尽可能采集正常组织作为对照。
采集的组织应防止其脱水,在转移到不同实验室时应当保证低温条件,如使用冰块。
采集到的组织应该由病理学专业人员确定用于临床治疗和诊断的部分,剩余部分经确认后用于样本采集。
对于不同组织的采集,应按照不同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采集到的组织根据其大小、类型和样本保存的要求处理成为新鲜冰冻组织样本,OCT包埋冰冻组织样本和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组织样本。
2.1.2.3新鲜冰冻组织样本对于非高危险性病人身上取得或被认定为不具有高危险性的组织,优先处理保存为新鲜冰冻组织样本。
为获取新鲜冰冻组织样本,不能使用福尔马林处理样本。
应尽量保证组织没有坏死。
对于肿瘤,配对“癌旁组织”,选择距离癌灶边缘3cm范围内的组织样本,配对“正常组织”,要选择距癌灶边缘5cm以上或距离癌灶边缘最远端取组织样本,应注明距离。
对于空腔器官,如食管、胃、肠、胆囊、膀胱等,“癌旁组织”“正常组织”应取相应部位的“粘膜组织”样本。
取材部位包括癌灶,以及癌灶周围3cm以内的癌旁组织,3~5cm的近癌组织和5cm以外的远癌组织或距癌灶边缘最远端分别取2-3块。
取材尽量以癌灶为中心水平向两侧取材,尽量保证足够大的组织样本。
取材应该以“远癌-近癌-癌灶”的顺序。
癌灶处取材包括癌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及肿瘤浸润最深处。
所有取材的组织块应标明取材部位。
组织从切除采集到冰冻成为组织样本的过程应尽可能使用少的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30分钟。
组织要进行适当清理,并切割成适当的大小的多份样本,一般质量不少于250 mg,大小为0.5×0.5×0.5 cm。
组织应放入事先贴上条形码标签的冻存管中,便于进一步处理储存和追踪,应按一定的顺序,避免出现差错。
采集完的组织应尽快转移至干冰预冷的异戊烷或者液氮中进行冰冻。
冰冻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分钟,开始应浸没在干冰预冷的异戊烷或者液氮中。
冰冻结束后得到的新鲜冰冻组织样本应立刻用干冰转移到液氮容器,-80℃或更低温的机械制冷设备中。
注意处理使用干冰或液氮的安全,具体的安全防护将在第4章中详细展开。
2.1.2.4 OCT包埋冰冻组织样本获取OCT包埋冰冻组织样本的要求基本和新鲜冰冻组织样本一致,应保证样本合适的大小和控制处理的时间。
在冰冻前将组织加入OCT中进行包埋,包埋的过程应去除产生的气泡。
包埋完成的组织尽快转移至干冰预冷的异戊烷或者液氮中进行冰冻,然后储存到液氮容器,-80℃或更低温的机械制冷设备中。
2.1.2.5石蜡包埋组织样本选择合适大小的组织块制作石蜡包埋组织样本,组织块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5×1×0.5 cm。
事先准备好中性含有磷酸缓冲液的10%福尔马林作为固定样本的试剂,固定样本应该在室温中进行,固定试剂的量应该远大于样本,使样本能浸没其中并充分渗透。
从组织采集到固定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控制在4小时以内,固定的时间在24-48小时为宜。
固定完的组织在进行石蜡包埋前要进行脱水,根据标准化的流程采用低熔点的石蜡对组织进行包埋。
将石蜡包埋组织样本放入贴好标签的样本盒中在室温下保存。
2.1.2.6全血液样本采集当捐赠者同时捐赠组织样本时,血液的采集应在组织采集的手术前、术后一段时间(两周左右)进行,根据样本库采集的要求确定血液采集的时间。
血液的采集应该由专业人员来实施,采集后应立刻通知后续的血液样本处理人员。
血液采集的量应不少于5ml,以满足血液样本的后期处理、储存和使用, 血液采集应使用一次性的针头和针管,必须防止交叉污染和感染。
血液采集的过程应让捐赠者尽可能感到舒适,提高血液样本采集的数量和质量。
血液采集的过程应迅速准确,减少捐赠者的痛苦。
采集的血液根据成份分离和储存的要求保存在贴有不同标签的冻存管中。
血液样本在转移过程中应冰冻或避免暴露在高于25℃的温度环境中。
2.1.2.7血液成份样本的采集采集的全血经过分离后成为血清、血浆和血沉棕黄层等血液成份样本储存。
血液采集和处理的时间要求不如组织采集的要求那么严格,但也要控制在规定的标准时间内进行。
采集的血清应该在静脉穿刺后30至60分钟就进行处理,以使凝血反应的影响降到最低。
不同的血液成份样本应被分装储存在不同的采集管中。
分离血液成份前需要对血液进行适当的处理。
使用离心机分离血液成份时应注意安全,保证离心机的平衡。
选取准确适宜的移液枪进行血液成份样本的吸取和转移。
避免溶血和其他血液成份污染的产生。
将血液成份样本保存在事先贴有标签的冻存管中,并竖直放置在低温条件下冰冻。
冰冻的血液样本应立刻储存到-80℃冰柜或液氮容器中。
2.1.2.8尿液样本的采集记录采集的尿液总量。
混匀尿液保证其均匀性。
分装的量应根据分析和储存的需要决定。
分装尿液到事先贴有标签的冻存管储存。
尿液中的蛋白质,激素和代谢产物能稳定的储存在-80℃或气相的液氮中,推荐在气相液氮条件下储存。
2.1.2.9样本分类所采集的人类生物样本将分为三类:测试样本,主要用于基因、蛋白表达谱建立,基因组测序分析,样本质量优先。
肿瘤分型和分类为考虑的主要因素,每一类型达到统计学小样本数目。
验证样本,主要用于标志基因变异的确认,进行RT-PCR、WB、IHC/ISH、突变检测、ELISA的实验分析。
肿瘤分型、分类和分期为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不同阶段癌前病变组织样本,病理学诊断要明确,每一类型要保障统计学大样本数目。
分型样本,主要用于肿瘤标志基因或蛋白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验证,包括IHC、ELISA、REAL TIME RT/PCR,基因/蛋白临床检测芯片的分析。
临床随访资料和生存期为考虑的主要因素,每一类型要保障符合多中心、大样本的统计学要求。
2.1.3采集后处理为了保证样本的质量和满足研究的需要,采集后适当地处理样本,最好地保持样本的结构和样本中DNA,RNA及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完整性。
从血液及快速冰冻保存的组织样本中直接提取DNA、RNA和蛋白质;将OCT包埋组织样本用于制作冰冻组织切片;将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样本用于制作石蜡切片;取得特定细胞培养成为细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