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河上游历史大洪水分析

黄河上游历史大洪水分析


4 结论
4.2 气象背景配合,出现长历时,大范围降雨。 大气环流形势支持大范围连续降雨过程,一般 强度小,50毫米以下,黄河上游主产流区降水 日数持续15天以上,面积大,10至20万平方公 里,并且降雨范围影响到长江流域部分地区。 4.3 基流较大。 6至7月大洪水一般上年10月汛末流量就较 大。
2 黄河上游洪水特性
2.2 洪水划分

根据《水文情报预报规范》洪水 量级划分:水文要素重现期小于20年 的洪水,为中小洪水;水文要素重素重现期为大于等 于50年的洪水,为特大洪水。
2 黄河上游洪水特性
2.3 洪水特性 黄河上游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角,夏季当西太平 洋副高强大西伸,且停滞少动,使高原上空偏南气 流明显增强,此时孟加拉湾暖湿空气不断北上,此 时如有冷空气南下,则形成持续性的连阴雨天气。 黄河上游大洪水多出现在7至9月,由于降雨面 积大,历时长,加上流域内湖沼草地调蓄作用等, 洪水过程涨落平缓,历时长一般一次洪水过程平均 为30至40天。
4 结论
4.4 其他因素 通过太阳黑子周期性变化与黄河上游大 洪水的相关性统计分析和灰关联度计算,表 明黄河上游大尺度的天气系统与太阳黑子具 有很好的相关性,均发生在太阳黑子的峰、 谷年或峰、谷年的前一年,可以通过太阳黑 子的变化对年最大洪峰流量进行定性预测。
4 结论
ENSO现象是厄尔尼诺厄尔尼诺(ElNino) 现象和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 现象的总称,它们对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和海 洋状况异常都有重大的影响,最终导致陆地 上的洪涝灾害。统计结果表明 ,ENSO现象 与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的径流丰枯有着 密切的关系。总体而言 ,伴随着ElNino事件 的发生 ,黄河上游出现枯水的概率较大 ,而 黄河上游的洪水常伴随着LaNina事件发生。
3 主要洪水
根据调查及历史文献,黄河兰州段从7月11日 起涨,18日出现洪峰8500立方米每秒,洪水历时约 20余天,15天洪量达87亿立方米。 3.2 “81.9”洪水
3 主要洪水
1981年8月13至29日黄河上游连续降雨17天,尽管 雨量不大,但起到增加土壤湿度,抬高河道底水作 用。8月30日至9月13日又连续降雨15天,该时段降 雨范围较大,雨量又集中在8月30日至9月5日几天 内,降雨量达100至150毫米。其主要环流特点为: 极涡中心偏于西半球,当位于中高纬度的乌拉尔山 高压脊逐步加强与伊朗高压迭加形成强大的长波脊 时,巴湖至贝加尔湖低压槽也明显加强,由于它的 建立稳定,经常分裂出小槽和小股冷空气不断南下 东移侵入黄河上游地区。与此同时,位于低纬度的
3 主要洪水
印度低压偏北,印度季风气流顺利进入高原的东部, 势力强大的副高脊线已达25°N附近,西伸脊点达 95°E附近,致使我国西部维持一支强劲的西南气 流,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沿高原东侧向 北输送,为产生大范围降雨提供了有利条件。 黄河唐乃亥站9月13日出现洪峰5450立方米每 秒,由于受龙羊峡水库施工围堰和刘家峡水库调蓄, 兰州断面9月15日出现洪峰5600立方米每秒(还原 计算为7090立方米每秒),15天洪量62.6亿立方米 (还原计算为77.7亿立方米)。
黄河上游历史大洪水成因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黄河上游历史大洪水 进行回顾,分析气象与水文背景,以及大洪 水的成因和外部条件等,寻求其特征和变化 规律,为今后防范大洪水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河上游 洪水 成因
1 引言
自龙羊峡水库1986年下闸蓄水以来, 黄河上游1989年遭遇洪峰流量接近五十年 一遇的洪水,此后二十多年未发生大洪水, 2012年洪峰流量仅达到3430立方米每秒接 近十年一遇的标准,黄河上游发生大洪水 的概率逐年增加,因此掌握历史大洪水资 料,研究和分析发生大洪水成因和外部条 件,寻求其特征与变化规律,对防范今后 可能出现的大洪水,最大限度的减少洪灾 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3 主要洪水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六月大 雨,洪水河溢十余丈,自西抵东六十里,没溺人口 数百,畜类无算;清道光七年(1827年)7月,兰 州黄河水涨,兰州、榆中沿河及东部各滩田、房屋 淹没甚多,灾民无处栖身;清咸丰八年(1858年) 6月22日,黄河水大涨,兰州冲断浮桥,盐场堡沿 河淹死百余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兰州出现 大洪水,据水文调查论证,7月18日,最大流量达 8500立方米每秒,这是据史载资料分析获得的黄河 兰州段最大洪水。
黄河上游示意图
2 黄河上游洪水特性
2.1 流域概况 黄河上游为河源至内蒙古托克托(河口镇), 河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386000平方公里,占全流 域面积的51%,主要支流有黑河、白河、洮河、湟 水、大通河等。玛多(黄河沿)以上称河源段,湖 泊、草滩、沼泽众多,海拔高但地势平坦,河谷宽 阔;玛多以下至青铜峡,黄河穿行于高山峡谷中, 川峡相间,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其 中位于青甘川三省交界处黄河第一弯的河曲地区, 是黄河流域产流的高值区;黄河出青铜峡后流经宁 夏灌区和河套灌区,两岸几无支流加入,地势平坦, 引水便利。
3 主要洪水
3.3 “89.6”洪水 1989年5月份,黄河上游降水量明显增多,流域 来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特别是进入6月份以后 交替发生大范围的连续性大、中、小降雨过程,致 使流域来水猛涨,至6月13日22:00,唐乃亥水文站 断面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4820立方米每秒,洪峰频 率接近50年一遇,仅次于1981年的5450立方米每秒, 是建国以来的第二位大洪水,年来水量达327亿立 方米,相当于年平均流量1040立方米每秒,为自 1956年有实测资料以来的第一位。
4 结论
什么时候将会发生大洪水目前还不能准 确预测,但可能发生什么样的洪水,是可以 从历史资料中作出估计的,大洪水的雨情特 征非常相似。黄河上游发生大洪水,是多方 面因素综合作用的,总结主要有以下: 4.1 前期降雨较多,流域下垫面饱和。 大洪水发生前均有一个小量级的连续降 雨过程,土壤含水量逐步提高,产流系数增 大,产流模式为蓄满产流。
3 主要洪水
1946年9月13日,黄河兰州段出现最大 流量5900立方米每秒,这是水文实测记载的 最大洪水。据记载,当时铁桥墩全部淹没, 雁滩、段家滩、五里滩、张家滩、刘家滩、 王家滩、人心滩、红柳滩被淹田地200余公 顷,居民上树避灾。
3 主要洪水
3.1 1904年最大历史洪水 1904年7月上旬黄河河源等地开始降雨, 11日至18日,在青藏高原东侧青海东部及川 西北等地,降了持续5至7天的大雨,降雨期 间的环流形势是副高北进西伸强而稳定,印 度低压偏北,西南气流强而持续,巴湖低槽 缓慢东移并不断分裂小槽,使雨区上空形成 稳定的锋区,造成大面积的持续较久的大雨 或暴雨。
3 主要洪水
兰州是黄河流经九省区唯一穿城而过的 大城市,黄河兰州段自明代(1368年)至今 共发生大洪水25次。平均25年出现一次。其 中1949年以来共现4次,即1964年7月,洪峰 流量5600立方米每秒;1967年9月,洪峰流 量5590立方米每秒;1981年9月,洪峰流量 5600立方米每秒。1989年6月至7月由于龙羊 峡水库调蓄,尽管兰州洪峰流量仅3530立方 米每秒,但上游唐乃亥水文站洪峰流量4820 立方米每秒,仍达到大洪水标准。
2 黄河上游洪水特性

黄河上游洪水主要来自兰州以上地区,其中 兰州以上洪水又主要来源于龙羊峡以上。兰州以 下至安宁渡水量略有增加,安宁渡以下至河口镇 由于黄河流经流域内最干旱的地区,多年平均降 水量仅150~300毫米,汛期加水也很少,与兰州 以上洪水遭遇的机会也不多,加之宁蒙河套平原 河道宽浅,河槽调蓄作用较强,而且由于灌溉引 水、河道蒸发渗漏损失等原因,虽然流域面积增 加但洪峰流量与洪水总量却往往有较大削减,一 般可削减20%~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