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物理课堂导入技能
教育学视角里的镜子
1. 2. 3. 4. 5. 6. 7. 三棱镜 多棱镜 放大镜和缩小镜 望远镜 显微镜 透视镜 平面镜
讲“惯性定律”内容时的导入
• 提问学生:“维持物体的运动是否一定要有力的作 用?”“速度大的物体是不是一定受一个大的力的作用?” • 引导学生举例:静止的车,人推它才动;静止的树枝,风 吹它才动;静止的球,脚踢它才滚,如此等等。如果不推、 不吹、不踢,这些物体是不会动的。
4.演示实验导入
教师在进行物理概念或规律教学前,先 通过演示实验揭示矛盾,引起学生积极思 考的导入方法。
三、物理课堂导入的应用原则
1. 2. 3. 4. 5. 6. 7. 8. 目的性原则 兴趣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 互动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四、新课导入应避免的问题
1. 2. 3. 4. 方法单调,枯燥无味。 洋洋万言,喧宾夺主。 离题万里,弄巧成拙。 缺乏准备,演示失误。
3.物理课堂导入技能的构成要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引起注意 激发学习动机 组织指引 产生认识需要 建立联系 进入课题
二、物理课堂导入技能的类型
1.直接导入
直接阐明学习的内容,明确学习的目的 和学习程序与要求的导入方法。
“光的本性”一章的直接导入
光的本性是什么?这是人类认识光现象以来,物理学 家们一直关注的问题。通过学习这一章,我们将看到物理 学家如何探究认识光的本质的。在这一章里我们将看到一 些实验说明光是一种波动,由此建立的光的波动说解释了 许多光的现象;而另一些实验又说明光是粒子,我们将如 何统一认识光的本质呢?同时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们还 将领会科学家对光的本质的探究过程和方法以及科学家对 科学孜孜追求的精神。
5.新旧知识的联系导入(温故知新法)
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新问题, 从而巧妙地引入新课的导入方法。
“远距离输电”新课导入
• 前面我们学习了交流发电机。发电机的电能要向远处输送, 在输送导线上,由于电流的热效应,有一部分电能将转化 成热能损失掉,我们先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计算一下这 种损失。例如,我们以一台发电机为例,若它的发电功率 为5000千瓦,用发电机提供的10000伏电压直接向外输电, 那么电功率除以电压,得电流为500安培。架设输电线路 上的电阻为2欧姆,大家注意,这个电阻值并不太大,在 输电线路上损失的功率为500千瓦。通过计算可以看出, 在输电线路上损失的功率是输出功率的10%。如果全国的 发电量有10%损失在输电线路上,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 如何减少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失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 的内容——远距离输电。
物理课堂导入技能
一、物理课堂导入技能概述
1.物理课堂导入技能的含义
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题时利用各种教学 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建立知 识间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
2.物理课堂导入的功能
① ② ③ ④ ⑤ 集中——准备作用 激发——深化作用 情感——效能作用 消疑——置信作用 铺垫——拓展作用
2.直观导入
以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幻 灯,或听一段录音,看一段录像等活动, 设置学习情境的导入方法。
“电流计的改装”一节的直观导入
G
A·VLeabharlann ++
+
日常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海市蜃楼现象
日常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a)变扁的太阳
(b)变方的太阳
(c)三日同辉--幻日
3.经验导入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信息资源出 发,通过描述式的讲授、提问等方式引起 学生回忆,或者通过演示再现生活经验, 从而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的导入方 法。
6.设疑导入
在学习过程中,设置一定难度的障碍, 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起学生想要了 解该问题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密度”概念的导入
• 教师设疑:同学们,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请回答,是木头 重还是铁重? • 教师再问:“讲桌是木头的,圆规是铁的,哪个重?” • 结论:应该用体积同样大小的木头和铁比轻重才能反映出 材料的某种属性,也才符合人们脑子里对物体“轻重”固 有的认识。 • 教师再问:“用多大的体积比较好呢?都用圆规那么大的 体积比较好不好?” • 学生:“不好,最好用单位体积来比。”
9.情境感染导入
这种导入运用语言、电化教具等手段创 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 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进 入新的教学情境。
“速度”概念的导入
“速度”的引导语可以这样进行:“校运动会在紧张 进行,所有观众的视线都不由自主地转向百米赛场,只听 枪声一响,所有的运动员象脱缰的野马冲出起跑线,观众 席中的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谁是第一,甲?不对,乙? 不一会裁判高声叫道:’丙,第一。’” 教师:观众怎样判断谁跑得快? 学生:看相同时间谁通过的路程多,跑在前面的,则跑得快。 教师:裁判又怎样判断谁跑得快? 学生:看相同路程谁用的时间少,时间短的,则跑得快。 教师: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几种方法? 学生:有两种方法。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速度”。
《电荷 库仑定律》新课导入
•
① ② ③ ④
演示实验:取一块硬质泡沫塑料(至少一面是平的,便 于摩擦)用塑料薄膜把它包好,再取一块较大的硬质泡 沫塑料板放在桌面上。 用包着泡沫塑料的塑料薄膜在硬质泡沫塑料板上迅速摩 擦数次后分离 手拿氖泡与泡沫塑料板接触,氖泡非常明亮。说明摩擦 后的泡沫塑料板上带了电,而且电荷较多,电压较高。 把一薄的金属片放在泡沫塑料板上,金属片的一端稍上 跷起。用手指头靠近跷起的一端会听到“嚓、嚓”的放 电声。 用少许棉花团成小球,放在泡沫塑料板上,棉球会上下 跳动。
7.故事、事例导入
以生活中所熟悉的实例或报纸上的新闻、 历史故事、科学史上的示例设置学习情境 的一种导入方法。
“热辐射” 的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我给大家讲一个“煤灰救命” 的真实故事。1903年,在南极探险的“高斯”号轮船, 被茫茫的冰原封住了归路,船员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挖、 炸、锯、砍,冰层岿然不动,一切“武力”解决办法都无 济于事。最后,有个学者提议,把船上的煤渣、黑灰都铺 在冰原上,奇迹出现了,冰开始溶化,航线得以开通。为 什么煤渣、黑灰能使轮船摆脱困境,挽救船员的生命呢? 大家学了这一节课后,就一切都明白了。
8.悬念导入
以创设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情境的方式 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
“光电效应”现象解释的导入
光电效应实验表明每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照射光的 频率有一个最低值。高于这个频率的光照射金属,不管光 多么微弱都能发生光电效应,产生光电子;而低于这个频 率的光照射金属,不管入射光多么强,也不能发生光电效 应。按光的波动理论,不管什么频率的光,只要足够强, 其能量足以使电子从金属中逸出,就能发生光电效应。但 是事实却不是这样,光的波动说与实验事实发生尖锐的矛 盾。本来很成功的光的波动说发生危机,这使得物理学家 们大为不安,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