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机械维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工程机械维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工程机械维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工程机械技术状况考核及强制维修制度王东卫,曹瑞霞(河北公路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11)摘要:通过对道路施工中机械的技术状况定期考核及建立强制维修制度,加强对施工运行机械的监护管理,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工程机械;技术状况;考核;强制维修中图分类号:U 415. 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033X ( 2001) 06-005602 1 技术状况考核的必要性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即机械设备在使用中的技术性能及工作能力,决定着机械设备的使用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因而对机械设备技术状况的考核,是判断该设备能否胜任作业及顺利完成任务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考核,有助于施工中正确处理和安排适当的机械进行施工,可以及早发现设备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合理地安排维修及保养;同时可以增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使他们注意日常设备的保养,随时随地注意设备的动态,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从而使设备在细致周到地监护下工作,避免因突发事故造成工程施工的停顿。

因此,对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考核是十分必要的。

2机械设备技术状况考核制度的建立2. 1选择考核对象对机械设备技术状况的考核,不能一概而论。

要有选择地进行。

我集团公司根据自身结构特点及设备总体状况,以“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为原则,制定出机械设备技术状况的考核范围:将设备分为重点和次重点两类。

重点设备即为施工中完成关键工序,并对关键工序的工期及质量影响大的设备;次重点设备则是完成重要工序,并对重要工序的工期及质量影响大的设备。

对上述两类设备分级分层次管理与考核,即第一类重点设备(如路面施工的沥青混凝土拌和站、沥青摊铺机)由集团公司设备管理部门直接考核,第二类设备(如路面施工的振动压路机等)由下属各公司的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考核。

集团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可对第二类次重点设备的技术状况考核随时抽查,以促进下一层管理落到实处。

2. 2制定考核内容对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考核,是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和监测其使用状态的依据。

进行设备技术状况考核,首先要明确考核的范围和技术条件。

由于公路施工单位所用机械种类繁多,设备的结构性和技术性存在很一56 一大的差异,因此,对不同种类的机械设备技术状况考核,应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考核内容。

为很好地制定出设备的考核内容,应首先对工程机械普遍存在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

工程机械的普遍技术特点包括:发动机、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施工装置、电气、电控等几大部分。

这几大部分又划分为许多具体内容,结合这些普遍特点,再加上设备所特有的技术及专业技术条件,制定出对各类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考核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逐级考核。

如表1所示为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技术状况考核表。

表1沥青混凝土拌和站技术状况考核表使用单位:设备名称指标生产能力干燥器能力筛分能力称重范围及精度搅拌能力沥青供给系统能力除尘面积使用单位意见:备注设备型号主要技术参数设计能力资产编号年月曰主要工作系统运行状况集料系统实际能力供料系统干燥器称重系统搅拌机沥青输送泵除尘器填充料系统控制系统(配比)其它主管单位意见:2. 3设备技术状况考核制度的实施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考核,应该在其使用中进行。

机械使用是产生有形损耗的主要过程,机械使用操作不当,不仅会增加机械设备的运行成本、修理次数及费用,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还会造成修理工作的被动,并经常影响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特别是大型进口关键设备,如果使用管理工作做得不细致,一旦发生事故,其损失是巨大的,因此,有必要采取系统、细致的管理措施。

设备技术状况考核制度的实施,是机务管理工作的具体体现,要做好设备技术状况考核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下级机务管理人员及被考核设备的机长、第18卷(总第95期)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1. 6机手进行培训,讲明设备考核制度的必要性,同时规范考核程序,使考核过程不出现死点及疏漏。

(2)采取逐级控制。

即下级对上一级负责制,上级对下级不定期抽查,建立起严密的考核体制。

(3)由最高设备管理部门(集团公司设备管理部)主管实施情况调查、考核结果的收集,并定出奖罚条例,将考核实施状况列入本年度先进单位的评比内容。

(4)建立考核设备的考核档案。

重要设备由集团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建立,次重要设备由下一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建立。

各级考核设备档案,设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并随时对考核设备进行技术研究,掌握被考核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将考核情况结合设备大检查,做为"红旗设备”的评比依据。

3强制维修制度的建立及运行强制维修制度是设备管理中上级机械设备主管部门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即机械设备主管部门强制下属单位执行下达的临时性维修任务。

目的是使带病的机械设备得到及时的维修,避免设备的突发事故。

3. 1强制维修的对象及内容强制维修的设备范围应该是所有与工程有关的设备,但是由于管理权限及责任范围的不同,设备主管部门不可能全管因而,集团公司将执行强制维修设备的范围放在被考核的机械设备上。

强制维修的对象即为前述被考核设备中,连续三次(三个月)考核存有一定的问题,但尚在使用中的设备。

强制维修的内容为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在执行过程中,应掌握下列内容:(1)维修前技术状况;(2)需维修的机构及部位;(3)预计费用及大数;(4)零部件的更换记录;(5)验收结果等。

3. 2强制维修任务的落实(1)对需要维修但尚未维修的设备,由主管部门签发“强制维修通知单”并限期由使用单位(项目经理,部)将指定维修设备按“通知单”要求进行修理。

(2)按“通知单”中标明的维修时间,主管部门派专人到使用单位检查落实。

(3)强制维修任务完成后,由主管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双方签字合格后,设备方可投入运营。

(4)将强制维修单存于设备主管部门。

当年被强制维修的设备不能参加“红旗设备” 评比。

4结语通过对机械设备技术状况的考核及强制维修制度的建立,很好地促进了使用单位对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使设备的保养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大型重要设备的完好率有很大提高,为施工任务按质按时完成奠定了基础,从而保证道路建设工程的顺利竣工。

“定期检测、强制维修、视情修理”的维修制度机械管理是工程施工的生产要素之一,对工程的效益、进度、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如何搞好工程机械管理,提高机械管理水平,是当今工程施工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

二、工程机械管理的重要性工程机械管理是当前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生产极其重要的工具。

随着建筑工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程机械在现代化工程施工中的作用已尤为突出,机械设备管理在施工企业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工程机械装备落后与施工要求逐步提高之间不配套,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与机械装备技术先进之间不满足,企业设备管理水平低与施工机械化程度高之间不适应等。

工地上常说的一句话“打仗靠武器,施工靠设备”。

所以搞好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正确分析与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管好、用好、养好、修好施工机械,对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施工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施工企业要面对工期和成本双重压力,在机械设备管理方面出现了“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施工机械设备利用率低。

在企业的施工过程中,不同的施工阶段使用不同的机械设备,造成有的机械设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可能只使用几周,不仅造成大量的机械设备资源浪费,还加大了保养与维修的费用支出;难以系统、集中管理,造成资产流失。

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个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

工程机械维修的地位机械工业担负着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的任务,它的先进水平是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工程机械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工具,它是实现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它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伴随着新中国6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机械工业已从基础十分薄弱发展成为今天门类齐全、具有相当实力的工业生产体系,经济总量占整个装备制造业2/3以上,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制造业和GDP的增长速度。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一台机器的构造,不管怎样完美无缺,但进入生产过程后,在实际使用上就会出现一些欠缺,必须用补充劳动来纠正。

另一方面,机器越是超过中年期,正常的磨损越是增多,构成机器的材料越是消耗和衰老,因而它维持到平均寿命的末期所需要的修理劳动就越频繁、越多。

”马克思的这段话阐明了,生产和维修是辩证的统一。

自设备安装调试后,设备管理人员和部门面临最多的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维修。

因为,在设备的寿命周期中,其使用、维修阶段是时间最长,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为了减少磨损,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补偿已发生的磨损,这就必须有维修工作。

工程机械维修的发展现状工程机械维修方式的现状我国工程机械常用的几种维修方式有:弹性维修制:根据机械的实际状况,安排维修,其修理周期可适当延长和缩短。

这种方式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检测设备,只需进行简易检查和诊断,在中小型企业及机械数量不多的单位实行得较多。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定时与视情相结合的维修方式:仍是以计划预期修理为基础,通过故障分析和统计,确定哪些项目要按时修理,哪些需视情况修理,其作业规范仍按原方式执行。

二保、三检、四修制:二保是指日常保养、定期保养,以清洁、润滑和调整等为主要内容;三检系指日常点检(以五官检查为主)、定期点检(以五官检查与仪器检查相结合)和专业点检(按需要临时制定项目的技术检查);四修制系指项修、定期修、故障修和大修,这种维修方式是以保养为基础的多种维修方式的结合。

项修制:项修制是以状态监测为依据,按机械各组成部位针对性按项进行修理。

该方式在铁道部各大工程局采用得较多。

定检定项修理制:这种修理制是通过一定的检测手段,预测机械连续工作的能力,根据机械的实际状况,突破周期制约,按需定项修理。

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的现状维修管理是一项涉及范围广、人员多又相互联系的系统性工作,这其中包含了人、作业程序、检查落实、经济性分析控制等问题,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将影响到最终实施结果。

然而目前的管理现状很难适应客观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维修管理模式不合时宜:传统的计划预期检修制,即按时间周期结构安排设备的保养和维修而不太顾及维修的经济性要求和经济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