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化法》问答解析
根据《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管理规定(暂行)》,标准 中涉及的专利的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1)标准中涉及的专利应当是必要专利,即实施该标准 必不可少的专利。 (2)参加标准制定的专利权人应如实披露必要专利信息 ,鼓励没有参与标准制修订的组织或者个人在标准制修 订的任何阶段披露其拥有和知悉的必要专利信息。 (3)涉及专利的标准在批准发市前应当获得专利权人的 专利实施许可声明。 (4)标准中涉及专利的实施许可及许可费问题,由标准使 用人与专利权人依据专利权人的专利许可声明协调处理。
《标准化法》第十三条规定:“为满足地方自然条件、 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 定;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 区域的特殊需要,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方 标准。” 根据本法规定,禁止利用地方标准实施妨碍商品、服务 自由流通等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 这里的“批准”不是指单个标准的批准,而是制定地方标 准事权的批准。
网址
• 国家标准委官网 •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http://www. sac. gov. cn)
《标准化法》
• 第十七条“国家推动免费向社会公开推荐性标准文本。” • 政府主导制定的推荐性标准具有公益性特点,免费公开有助于进一 步释放标准化工作改革红利,共享发展成果。
现实情况
• 推荐性标准的免费公开应当遵循国际规则。目前,我国部分推荐性 标准采用了国际标准,这些标准要在遵守国际标准组织版权政策前 提下向社会免费公开。我国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1SO)和国际电工 委员会(IEC)的成员及常任理事国,应当遵守ISO和IEC有关国际标准 版权政策,即采用国际标准制定的国家标准,未经其许可,不得向 第三方免费提供。 • 国家正在积极推动推荐性标准的免费公开。其中,国家标准已率先 实行免费公开。所有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文本和非采标的推荐性国家 标准文本已经免费公开。 • 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公平
协商 一致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3号 )的规定,企业标准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 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1、描述企业生产产品和提 供服务的功能、性能特性 2、企业对社会的产品质量 承诺文件。
企业标准 是企业组 织生产、 经营活动 的依据。
企业产品标准
标准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工具在地方治理中扮演重 要角色。 在治理规则体系中,标准发挥着支撑立法实施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已将立法权由较大的市扩大 至设区的市,因此赋予设区的市标准制定权,有助于形 成地方标准支撑地方立法制定与实施的机制。设区的市 通过制定并不断完善地方标准,可以有效支撑立法的实 施和落地。
XXX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XXX
本PPT是以问答的形式详细诠释了新《标准化法》 的部分内容,摒弃了该法修订的历史背景及目的 意义,重点是针对一线监管部门及企业生产经营 中可能遇到的实际情况进行解析。
1、新版《标准化法》修订的原则是什么?
壹 问题导向
贰 改革导向
叁 实践导向
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在标准制定、标准实施 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监督的过程 中,
制定 主体
按制定主体的不同,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实施 效力
按实施效力的不同,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分为强 制性标准和推行。 国家鼓励采用推荐 性标准。”
强制性国家标准是制定 其他标准的底线。 推荐性标准之间的关系 推荐性标准包括推荐性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 地方标准。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是推荐性国家 标准的补充。
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 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是公开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所执行的标准, 向社会承诺产品和服务质量并公开接受市场监督的管理制度。建立企业标准自 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质量监管模式,促进质 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不是依法登记的社会团体 2、企业可自行制定标准,不 必经过其他机构的批准或认定
《标准化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禁止利用标准实施妨碍 商品.服务自由流通等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利用标准 实施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一般包括: (1)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 用行政权力,对外地商品规定与本地同类商品不同的技术要求、 检验标准,或者对外地商品采取重复检验、重复认证等歧视性技 术措施限制外地商品进人本地市场; (2)行业协会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从事制定、发布含有排除、限 制竞争内容的团体标准; (3)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就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 发新技术、新产品达成拒绝采用新的技术标准的垄断协议。
《标准化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应当按照 标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其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应 当符合企业公开标准的技术要求。”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当有标准,不得无标生产、无 标服务。
《标准化法》第十九条规定:“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制定 企业标准,或者与其他企业联合制定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既可以由单个企业自己制定,也可由多个企业联 合起来制定。联合制定一般以多个企业共同的名义或者以 多个企业协议组成的联盟的名义制定。
政府主导制定的标 准包括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和地方标 准,定位政府职责 范围内的公益类标 准,其作用是保基 本、保底线。
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 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之间 的关系
(1)推荐性标准被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引用的 (2)推荐性标准被企业在产品包装、说明书 或者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自我声明公 开的 (3)推荐性标准被合同双方作为产品或服务 交付的质量依据的
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本 法所称的标准(含标准样 品),是指农业、工业服 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 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
特指在《标准化法》 中的称谓,主要是规 定了标准的范围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 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 ( GB/T20000.1-2014)中的定义, 是修改采用《标准化和相关活动 通 用词汇》(ISO/IEC指南2:2004)
(1)基础通用的技术解决方案
(2)强制性标准执行所需要的配套标准
(3)对各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的标准
《标准化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对没有推荐性国家标 准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 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不得与有关国家标准相抵触。有关行业标准之 间应保持协调、统一,不得重复。涉及跨行业、跨领域的 技术要求,不应制定行业标准。
(1)标准 是对法 律法规 的支撑 和细化
标准与法律法 规二者同为多 元治理机制的 重要工具,存 在共性和联系
(2)制定 标准应 当符合 法律法 规的要 求
GB/T 20000.1--2014《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 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ISO/IEC指南 2:2004)对标准化的定义是:为了在既定范围内获得 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确 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以及编制、发布和应用 文件的活动。 (1)标准化是-项有目的的活动。 (2)标准化是建立规范的活动。 (4)标准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而是一个活动过程。 (3)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是通过标准实施体现出来的 。
企业标准
工艺、工装、半成品和 方法标准
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 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 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促进技术积累和创新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贯彻国家的标准化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编制本企业标准 化工作计划; (2)组织制修订企业标准,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 准和企业标准; (3)积极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化活动,参与各类标准编制 ; (4)监督检查在本企业实施标准的情况,及时处理标准实施中的问题 ; (5)在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中开展标准化工作, 提出标准化要求,做好标准化审查等; (6)收集、管理标准信息和资料,开展标准化统计和经济效果的分析与 计算; (7)对本企业有关人员进行标准化宣传教育,对本企业有关部门的标准 化工作进行指导; (8)其他标准化工作任务。
努力方向
标准 化法 社会 团体 团体 标准
•第十八条“国家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 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 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
• “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即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等规定成立的社会团体。
• 团体标准是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协 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标准。
简政放权 的需要
满足市场 多样化的 需要
创新驱动 的需要
推荐性 标准
国家 标准
行业 标准
地方 标准
团体标准与推荐性标准在制定范围和内容上相互补充、互为支 撑。二者协同发展、协调配套,共同支撑构建新型标准体系。 推荐性标准是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主要侧重于公益类、基础 类标准,严格限定在政府职责范围内。 团体标准是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是新型标准体系中最有活力、 最具潜力的组成部分。
《标准化法》第十条第一 款规定:“对保障人身健康 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 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 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 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强 制性国家标准。”
(1)保障人 身健康和生 命财产安全。
(2)保障国 家安全。
(3)保障生 态环境安全。
(4)满足社 会经济管理 基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