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设计说明书学院:信息学院研 13级学号: 66姓名:杨涛目录一. 引言 (3)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 (3)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功能和特点 (3)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设计目的 (3)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开发步骤 (4)二. 需求说明 (4)需求分析 (4)可行性分析 (4)技术可行性 (4)经济可行性 (5)操作可行性 (5)三. 系统构架及开发工具简介 (5)应用系统架构方式 (5)B/S架构概述 (5)系统体系结构 (6)开发工具简介 (7)系统开发技术JSP (7)ORACLE简介 (7)四. 概要设计 (8)系统具体功能 (8)系统的整体功能模块 (8)系统的不同用户操作权限介绍 (8)系统整体界面设计 (8)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8)一般用户登陆操作流程介绍 (9)一般用户登陆后台验证流程介绍 (9)数据库设计 (10)逻辑设计 (11)数据字典设计 (11)一. 引言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教学资源的数量与日俱增。
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组织是相当有必要的。
但是,简单地实现以二进制形式组织教学资源、以计算机管理代替人工管理教学资源这个功能是不能满足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要求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改变传统课程实施过于强调学生在教室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是当今信息化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即教学的重心开始由“教”转向“学”,使学生完全从教师控制的家教式、被动式学习状态转变为自主学习、双向交流的状态。
目前,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都往网络化方向发展。
即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增加一些实时的教学功能,比如:教师在线解答疑难问题、学生通过观看在线视频、视频点播或者进入虚拟教室来实时地进行学习,这也是我国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一个发展趋势。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功能和特点本系统能实现一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应该具有的基本功能。
比如:学生用户快速搜索、浏览、下载学校最新公告和其所需教程、课件;教师用户发布课件、上传相关教学辅助材料,对相关课程,教案等进行增加,编辑,删除。
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双向的,只有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好的平台,营造出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才能提高教学效率,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教学的要求。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设计目的通过此次设计掌握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软件的基础思路和方法,熟悉软件工程思想,进一步提高利用JSP开发软件水平,并能够熟练掌握基于ORACLE数据库的管理和开发,熟悉利用本地API部分Java驱动程序访问模型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和B/S软件开发模式。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开发步骤一般来说,软件开发的过程主要包括软件定义规划、软件开发和软件运行维护三个时期组成,其中软件的定义过程通常又进一步划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三个阶段。
软件开发时期又分为系统的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四个阶段。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采用软件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过程模型——瀑布式开发,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前一阶段的输出文档就是后一阶段的输入文档,只有前一阶段的输出文档正确,后阶段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二. 需求说明需求分析当前计算机网络教育的迅速发展,使得教学资源呈现出数量大、种类多、形式杂的状况。
实现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让学生在繁多的教学资源中快速搜索、浏览所需信息,让教师能方便快捷地进行课件发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主要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系统用户群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教学是一个师生交互、交流的过程,故还要求系统能实现一定的用户交互,成为一个生生、师生交流的平台[1]。
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JSP运行和开发环境:浏览器:IE;数据库:ORACLE;操作系统:Windows XP;开发工具:JDK;Web服务器:Tomcat;JSP引擎:Tomcat。
综合开发本系统应用到的JSP动态网页技术对开发环境的要求的考虑,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而且可靠性很高[2~4]。
经济可行性本系统是为方便管理员对教学资源进行管理,运行该应用软件,即可使用,系统成本较少,而当投入运行后便可为学校的教学资源管理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
系统所带来的效益远远大于系统软件的开发成本,方便有效,简单易行。
操作可行性本系统经过仔细的分析后所设计的界面简洁清晰,尽可能考虑人们使用时的一些习惯,使得操作简单,每一个操作后都会对用户有所响应,数据读取灵活可靠,功能规范齐全,使用容易。
三. 系统构架及开发工具简介应用系统架构方式B/S架构概述本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方式实现。
B/S架构方式由浏览器和服务器组成。
浏览器是表示层,在表示层中包含了系统的显示逻辑。
它的任务是由浏览器向网络上的某一Web服务器提出服务请求,Web服务器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后用HTTP协议把所需的主页传送给客户端,客户端接受传来的主页文件,并把它显示在浏览器上[5]。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采用此构架方式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⑴在服务器上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生成网页,使得客户机上对数据的处理被进一步简化。
客户机上以浏览器作为客户端的应用程序实现对数据显示,而不用再为客户端单独编写和安装其他类型的应用程序。
⑵由于数据的处理、存储都是在服务器上完成,因此将来对系统(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的升级都只是对服务器进行。
所以,网络应用软件易于管理和维护,而且扩展性好。
系统体系结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最底层是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xp Server;第二层是数据库系统层;第三层是数据库接口层,通过应用服务器将数据信息采集到各接口系统中;第四层为服务层,通过JSP与应用服务器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通过HTTP与Browser进行信息交换;第五层为用户层,它面向最终用户,通过用户页面与系统进行信息交换。
因此该系统设计包括用户页面设计(前台页面)、数据库设计、应用程序设计(后台页面)。
数据库位于该系统Web站点的数据库服务器上,用户界面位于Web服务器上,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可同处于同一物理服务器上。
整个系统由Web服务器统一进行管理和发送,用户通过浏览器以HTTP协议向Server发送请求,并接收和显示Server提供的Web信息。
在服务器端运行JavaScript脚本语言代码,SQL命令和标准HTML代码,通过JDBC驱动程序,连接到支持JDBC的数据库来存取网络数据库。
系统体系结构如下图1 所示:图1 系统体系结构开发工具简介系统开发技术JSPJSP(JAVA SERVER PAGES)是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
JavaServer Page技术封装了许多功能,这些功能是在易用的、与JSP相关的XML标识中进行动态内容生成所需要的。
作为Java平台的一部分,JSP拥有Java编程语言“一次编写,各处运行”的特点[6]。
ORACLE简介《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是以ORACLE作为平台开发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适合一般规模学校使用。
ORACLE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ORACLE是一个全面的、集成的、端到端的数据解决方案,它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可靠和高效的平台用于数据管理。
本系统采用的数据库技术为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
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是一种能通过Java语言访问结构化数据库的应用程序接口(JDBC API)。
数据库驱动程序类型为:本地API部分Java驱动程序[7~9]。
四. 概要设计系统具体功能系统的整体功能模块⑴用户登录模块⑵教参信息(教程、课件)管理模块⑶公共课程浏览模块⑷个人信息管理模块系统的不同用户操作权限介绍⑴教师:本系统管理员登录经审核通过后可以进行:浏览、添加、删除、修改教程、课件等信息;查询、添加、删除用户信息;上传教程、课件等。
⑵学生:浏览管理员发布的公告信息,根据需要可选择下载并保存公告具体内容;浏览、下载教程和课件。
系统整体界面设计⑴整个网站的页面布局简洁明了,风格大体一致,色彩搭配自然协调,让用户使用起来感觉全舒适自然。
⑵各分页面之间皆有导航条链接,方便已经登录的用户在各个页面之间自由跳转翻看。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基本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图2 基本系统模型图一般用户登陆操作流程介绍一般用户(被授权的教师或者学生用户)登陆操作流程如图3所示:图3一般用户登陆操作流程图图3注释说明:⑴公共课程模块:可浏览学院全部课程体系及其下属课程;⑵个人信息管理模块:一般用户进入个人信息后,可以修改自己的个人信息;⑶上传模块:一般用户可以进行教参资料的上传,此功能主要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方便地通过此模块实现课件的上传,供学生下载,以提高教学效率;⑷教参信息模块:本系统将教参信息分为教程和课件两大类。
学生用户可以浏览、下载选择的教程、课件信息进行学习,教师用户可以浏览、下载各种教程、课件信息,包括各种课件制作素材等。
一般用户登陆后台验证流程介绍一般用户登陆后台验证程序流程如图4所示:图4一般用户登陆后台验证流程图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在整个管理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对应用系统的效率以及实现的效果产生影响。
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可以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和一致。
在数据库建立时,大体上选建立一个总体的数据库存文件,以便统一调用数据库连接语句[10~11]。
逻辑设计该系统有两个不同用户身份,分别为学生、教师。
每个不同的身份的用户权限不同。
在系统用户中,学生用户可以浏览学校公共课程以及下载课件,教师用户则可以对相关的课程,教案进行增加,编辑,修改。
经过分析,初步设计如下六个表:⑴教师基本信息表(teacher)包括:教师编号、用户名、密码;⑵课程体系表(courseSystem) 包括:课程体系编号、课程体系名称;⑶课程表(course) 包括:课程编号、课程体系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大纲、课程类型、课时、前导课程编号;⑷教案表(coursePlan) 包括:教案编号、教案名称、课程编号、编制人编号;⑸资源表(jxResource) 包括:资源编号、资源名称、教案编号、保存路径;⑹学生表(student) 包括:学生编号、用户名、密码;数据字典设计教师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表1教师基本信息表(teacher)普通用户信息如表2所示:表2 课程体系表(courseSystem)课程信息如表3所示:表3 课程表(course)教案信息如表4所示:表4 教案表(coursePlan)资源信息如表5所示:表5 资源表(jxResource)学生信息如表6所示:表6 学生表(stu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