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摄影教程(1)认识相机(2018版卡片)

摄影教程(1)认识相机(2018版卡片)

一引言照相,也称摄影,是使用照相机将物体、景物、人物拍摄下来进行保存的过程。

胶卷照相:先使被摄体的影像通过镜头在感光片上曝光;曝光后的感光片经冲洗加工得到呈现被摄体负像的底片;再经洗印便获得与被摄体基本一致的正像。

如使用反转感光材料摄影,经冲洗加工,能直接获得正像。

按色彩分,有彩色摄影和黑白摄影。

数码照相:被摄体的影像经过镜头,在感光器件(CCD或COMS)上成像,由感光器件光电转换形成电路信号,经过处理进行存储或传输。

照相,或者说摄影,对于大家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每人一部手机就是一个相机。

当然有同学接触过单反相机或微单相机,但对相机里的光圈、快门、ISO统统都不会用。

可能有的同学用手机拍照,或者花了很多钱买了一部单反相机,随手一拍,但不一定有好的效果,虚了、暗了,或者噪点很大,大家看了自己拍的照片,肯定会很疑惑,如此专业的相机,却拍出这样的效果。

当然,这不能怪相机,是因为大家对摄影中非常重要的知识没有掌握,比如说,照片的明暗由什么控制的,照片的清晰与否由什么控制的,光圈、快门、ISO这个参数又是什么意思,曝光、测光又是什么意思,对于一个没有接触过相机的人来说,这些可能是陌生的,但只能你真正把这些掌握了,才能拍出好照片来。

这门课程,我们将学习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认识相机、摄影基础、场景摄影、手机摄影、新闻摄影五部分内容。

认识相机主要讲相机发展的历史、相机构成及各个部件及功能。

摄影基础主要讲摄影必须掌握的13个基础知识,这13个基础知识又分为控制曝光、控制对焦、控制色彩三大类。

掌握了这13个基础知识,应付一般的摄影场景就没问题了。

场景摄影是在掌握了摄影基础知识后,针对一些特定场景、特定主题进行摄影的方法,如摄影构图、道具运用等。

场景类如拍摄夜景、拍摄人物、拍摄搞笑错位创意照片等,特定主题类如毕业留念摄影、校园美食摄影、运动会摄影。

手机摄影主要介绍一些使用手机摄影的技巧,新闻摄影主要介绍选题选择、遵循原则等。

二照相机的发展历史我国古代对成像的研究:一个不透光的盒子,这就是照相机。

照相机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

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国外相机发展的历史:第一阶段:从1839年至1924年,在这一阶段,经历了成像暗箱、可携式相机、可摇摄相机、彩色照片、光学镜头、胶卷等,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他的照相机与今天我们使用的照相机基本类似,由镜头、光圈、快门、取景器和暗箱等部分组成,现在,人们使用的各种各样的照相机,都是依据达盖尔当时设计照相机时的工作原理加以变化而制造出来的。

达盖尔也被誉为“现代摄影之父”。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

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他通过红、绿、蓝三色滤镜分别拍摄了三张黑白底片,这三张黑白底片随后被转制成当时的幻灯机上使用的正像幻灯片,然后分别使用相应颜色的滤色镜再投射在幕布上。

严格来说,我们不能将这张照片完全称为“彩色照片”:这张照片的最终色彩并未固定在相纸上,而是银幕上的影像投射。

但这种物理原理为日后的彩色照片成色原理打下了基础。

但这张照片并非他本人拍摄,而是由摄影师托马斯·萨顿(Thomas Sutton)掌镜的。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

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

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使照相机走入寻常百姓家,当时,“柯达”几乎成为摄影的代名词。

(1900年,柯达推出勃朗宁相机)。

1899年,法国人迪奥隆和勒旭额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三世首次使用了闪光灯。

乔治·希拉斯三世是人类第一批夜间生态摄影,他是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乔治·希拉斯二世的儿子,耶鲁大学的法学生,不太成功的国会议员。

政治生涯不成功的部分原因要归罪于他花了大量时间进行生态学和摄影研究,他发明了超亮的镁光闪光灯和相机陷阱技术,被尊为“生态摄影之父”。

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这就是莱卡相机的雏型,开辟了照相机发展的新时代。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莱卡I型照相机到1925年才正式生产。

(135是相机型号,由135胶卷得名。

135胶卷是一种高度为35mm的两边打孔的卷状感光胶片,亦称35毫米胶卷。

)第二阶段:1925年至1938年,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1928年世界第一台双镜头反光120相机“禄来”。

由德国“弗兰克和海德克”公司推出1934年日本第一代高级布帘快门35mm相机“KWANON”。

由佳能公司前身“精机光学研究所”研制成功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

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

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第三阶段:1939年至20世纪末。

此阶段的前半期即20世纪60年代之前。

1947年,美国兰德博士发明了黑白即显摄影法,宝丽来兰德相机问世1959年,日本尼康公司推出第一架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35NikonF,这是现在广为流行的单反相机的鼻祖1960年,日本旭光学公司发明世界上第一架通过镜头内测光的TTL 测光式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宾得SPOtmatic型照相机,使得35mm相机开始了自动化发展阶段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镧、钛、镉等玻璃。

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

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

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

照相机出现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

照相机的质量、产量开始飞速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初至20世纪末为第三阶段的后期。

这期间,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动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接着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G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1975年,柯达公司用CCD制造了可操作的电子相机。

相机从此进入电子数码时代1973年11月,索尼公司正式开始了“电子眼”CCD的研究工作,在不断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它于198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MABIKA)”。

该相机使用了10 mm ×12 mm的CCD薄片,分辨率仅为570×490(27.9万)像素,首次将光信号改为电子信号传输。

这期间,光学传递函数理论进入了光学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大孔径,低畸变的摄影镜头。

同时,镜头向系列化发展,由焦距几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达2米的超摄远镜头,并有了透视调整、变焦徽距、夜视等摄影镜头。

电子技术逐渐深入到照相机内部,多种测光、高精度的电子镜间快门、电子焦平面快门以及易于控制的电子自拍机等都纷纷出现。

曝光补偿、存储记忆、多纪录功能、电动上弦卷片、自动调焦等各种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应用,高度自动化、小型、轻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而为摄影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十分精良的设备。

第四阶段:20世纪末至今,数码的浪潮到来,相机的感光模式发生了革命。

1995年,美国Kodak(柯达)公司推出了首部DCS系列的专业级数码相机KodakDCS460,它的像素达到了620万。

同年柯达(Kodak)公司还向市场发布了其研制成熟的民用消费型数码相机DC40,这被视为数码相机市场成型的开端。

在这之后,数码相机就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由各相机厂商推出,CCD的像素不断增加,相机的功能不断翻新,拍摄的图像效果也越来越接近于传统相机了。

这一时期的代表产品主要有:柯达、佳能、奥林巴斯、卡西欧、索尼、尼康、富士、海鸥等。

2000年2月,海鸥发布中国第一代国产数码相机DSC-1100,并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它是国内第一架国产的100万像素数码相机,它的外形看看上去略有点儿像柯达DC-210,使用了流行的CF卡,并在机身背后的液晶屏处有10级选单选择,能全面地控制相机的设置和曝光,DC-1100的CCD分辨率达到109万像素,可以说满足了一般的印输出。

1997年,Philippe Kahn使用了他自造的手机+数码相机“黑科技”合体设备,将他孩子出生的照片借助互联网传播给了超过2000人。

完成第一张照片所用的设备,虽然和我们现在理解的手机摄影看似毫无关系但理念却如出一辙。

而第一款带有拍照功能的手机则在2000年9月才姗姗到来。

这款由夏普生产的型号为J-SH04的手机内置了11万像素CCD感光元件和F2.8光圈的镜头。

直到如今手机的拍照功能一直被各个厂家大力宣传着,同时也被广大用户们所重视,甚至当做评判手机好坏的标准之一。

传统的相机已经逐渐被淘汰,越来越高质量的数码相机成为人们的选择。

普通民用相机已经可以达到上千万象素,趋向于高质量,更方便简单式的操作。

近年来,全景相机、3d相机,大光圈以及影响处理器和的升级成了新的高科技的发展趋势。

并加以外观上更要求设计感与创新。

照相机自1839年由法国人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发展道路。

在这200年里,照相机走过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光学、机械架构演变为光学、机械、电子三位一体,从传统银盐胶片发展到今天的以数字存储器作为记录媒介。

笑看浮云遮望眼,瞬间沧海变桑田,数码相机的出现正式标志着相机产业向数字化新纪元的跨越式发展,人们的影像生活也由此得到了彻底改变。

相关主题